gecccn 发表于 2024-4-11 15:45:27

一头猪,让更多脱贫户嵌入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践证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力量。  在河南,牧原集团是扎根乡村、“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的典例。脱贫攻坚时期,牧原集团与河南省内乡县政府、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等单位创新探索的“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融入生猪产业链,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模式在内乡县全面铺开后,又被牧原集团子公司复制推广到15个省份62个县(市、区、旗),累计帮助14.4万户39.34万人脱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牧原集团一方面接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等各方面投入,推动产业向粮食、饲料、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做强、做优、做大生猪产业;另一方面,在“5+”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和脱贫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着力将生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创新产业帮扶模式 夯实农户稳定脱贫基础  “我每个季度都能拿到800元的养猪分红,考虑到我身患残疾,牧原还为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俺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内乡县王店镇马沟村的脱贫户马秦香说。  找准方向,脱贫致富一路坦荡。  在帮助农户摆脱贫困、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牧原集团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助农最大效应,在合适发力点上寻求突破。  2016年9月,在广泛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内乡县政府和牧原集团共同探讨设计出“5+”模式,对内乡所有贫困户实现全覆盖。“5+”模式为像马秦香这样的贫困户带来了希望,也帮助“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原国家级贫困县内乡县于2019年5月脱贫摘帽。  “5+”模式是如何运行的?“政府积极引导,让贫困户抱团组建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将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合作社形成优质资产,吸引其他主体为合作社增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合作社使用资金和贷款建设猪舍,租赁给牧原集团,获得的租金一方面给予贫困户每年3200元分红,让他们有一份稳定收入,另一方面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甫告诉记者。  在“5+”模式的加持下,政府引导贫困户嵌入优势产业链,依托牧原集团的产业竞争优势放大贫困户资源的聚集效应,实现资源价值的提升。  此外,牧原集团在“5+”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县-乡-村”三级农民合作社联营模式,引导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集体未发包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其他村级经营资产注入合作社。在内乡县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支持下,这一模式覆盖内乡县168个村,累计获得收益5.5亿元,缓解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  此外,为帮助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牧原集团还创建了电商扶贫平台“聚爱优选”,开展消费扶贫和订单扶贫,提升贫困户农副产品收益。自2018年上线以来,“聚爱优选”总交易额达64亿元,平台优选来自22省份88个县(市、区、旗)的特色农产品2000余款、生鲜蔬果300余种,累计销售额超4.56亿元,带动9210户25861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增产增收,林甸大米、滑县道口烧鸡、社旗辣椒酱、赤眉油桃、马山核桃油、润之黄酒等脱贫地区特色产品脱颖而出,成为销售爆款。  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释放就业带动效应  春潮澎湃,处处生机勃发,升腾万千气象。  在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占地2800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格外显眼,放眼望去,楼房式猪舍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该综合体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于一体,是全产业链模式肉食产业综合体,于2021年12月底建成。综合体总投资50亿元,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囊括年可出栏210万头生猪的21栋楼房式空气过滤猪舍,年屠宰生猪210万头的肉食品加工生产线、智能供料中心以及有机肥加工、无害化处理等配套附属设施,实现了“粮进肉出”,同步带动物流运输、食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饲料加工生产线及21栋楼房猪舍已全面投产运营,2023年出栏生猪130余万头。  产业投资释放的直接效应就是就业带动。  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在建设时期,就提供了1.2万余个就业岗位,全面运营后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同时带动饲料储运、物流、设备加工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为当地农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增值。  牧原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牧原集团已累计在102个脱贫县完成投资575亿元,建成一大批现代化的生猪产业帮扶基地,吸纳脱贫县就业70995人,年人均收入8万元以上,带动供应链企业吸纳就业30余万人。其中,1万余名内乡籍人员在牧原集团工作,平均每人每月有8000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  探索种养循环模式 聚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外部空气经过层层过滤,通过出风口对猪舍进行精准通风,确保每一头猪都能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我们进行工业化除臭,实现猪场周边无臭气、不扰民。”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有关负责人说。  牧原集团探索零排放、无隐患、除臭气、减雾霾、碳减排的“环保发展五台阶”模式,建立起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全面环境管理机制。同时,实行“养殖-沼肥-绿色农业”的种养循环模式,将生猪养殖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铺设支农管网2689.29万米,服务农田452.07万亩,改良22.95万亩,沙漠治理8.82万亩。据估算,在牧原集团的种养循环模式中,农户每亩地可减少投入295元。  2023年10月,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实现丰收,小麦种植面积6216亩、总产量2772吨,玉米种植面积13098亩、总产量8210吨,总收入2081万元,合作社分配收益931万元,亩均收入976元。这是牧原集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助力种植业发展的缩影。  牧原集团和内乡县携手打造高标准数字农田,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规划6.7万亩耕地,力求实现农田标准化、水肥一体化、监测科学化、控制智能化、装备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环境优美化、服务规范化八大目标。通过科技赋能,丘陵坡地从亩均产量600斤左右提升至900斤附近,增长约50%,且减少了一半的化肥使用量。该建设项目有效整合政策、土地、资本、科技、水利、产业链等公共资源,由大学生团队高效管理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另外,内乡县政府还联合牧原集团子公司河南省聚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色列索丽公司投资建成中以高效农业园,是一个集蔬菜种苗培育、蔬菜产品种植生产、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观光旅游和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高新科技园。农业园引进以色列农业技术专家、工程师,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就业,着力培养优秀农业技术人才,打造农业人才“高地”。  目前,在中以高效农业园,每个育苗大棚每年可育种苗600万株,能满足周边3000亩温室大棚的种苗需求。园区免费为脱贫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带着农民干”,让脱贫户深度融入蔬菜产业发展中。  “牧原依托养殖布局优势,在全国建立数十万亩农产品合作示范园,通过公司200余名农艺师指导种植,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集牧原集团龙头产业、聚爱电商平台和家庭农场三方优势,以销量带动产量、产量推动产能、产能带动就业,在推进第一产业繁荣、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牧原集团总裁助理袁合宾说,“下一步,牧原将持续聚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经济体系深入农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户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延伸阅读  目前,全国共有177个脱贫县将生猪产业确定为帮扶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177个县的生猪产业总产值1783.04亿元,销售额1641.51亿元;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01个、发展农民合作社14425家、注册家庭农场14795家;累计注册商标(品牌)1925个,其中“两品一标”116个。  2023年,生猪产业共带动脱贫县990.6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75.33万人、人均增收2480.03元。(来源:农民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头猪,让更多脱贫户嵌入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