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张紧跟(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政治账”的理论内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算“政治账”就是算人心向背的账,就是要立足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权衡利弊得失,而不是计较局部利益和“蝇头小利”。因此,对于执政党而言,就要求“任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决策都要有政治担当和执政党意识的高度自觉,都要把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作为其根本价值取向”,都要看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策是否能够增进人民的政治认同、是否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不能仅仅以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利税收入的多少论英雄。
算好“政治账”的时代意义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尊重人民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享有的权利和发挥的作用,进而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中的创造伟力,并凝聚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关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诸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启示我们:万众齐心、内外协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击水中流、攻坚克难、所向披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努力找到体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换言之,就是要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国际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整个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周期。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全面围堵遏制中国,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来“污名化中国”,境外敌对势力也不断加大渗透、颠覆和破坏力度。另一方面,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周边不稳定、不安全风险对中国发展的挑战也有所增加。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诱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执政危险将长期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仍旧面临诸多挑战。历史经验证明: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在应对风险与挑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续写“中国之治”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出“中国之制”的价值旨归,绘就了“中国之治”的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因此,算好“政治账”有利于续写“中国之治”的发展新奇迹。
如何算好“政治账”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倾听民声。要充分尊重人民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心实意地请人民提出问题,让人民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由人民评议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实、把好事办好。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行动上爱护人民,尤其是经常深入人民了解民意,掌握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人民意愿表达中精准聚焦,从人民企盼中权衡政策利弊,做到作决策尊重民智、办实事倾听民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最终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尊重民意。尊重民意不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体现于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中;不是“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而是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保障。因此,尊重民意就是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公共政策环节都能听到人民声音。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注重民生。所谓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充分回应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需求,体现在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上。同时,注重民生就是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重民生者得民心,只有把改善民生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推进发展。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发展全过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使亿万人民更好地通过各个领域的民主制度和各个层次的民主形式,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核心,逐步构建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承载着民心之重,回应民生之问。
算好“政治账”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方面,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明确“政绩为谁而树”。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始终锚定这个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断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其次,要明确“树什么样的政绩”。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最后,要明确“靠什么树政绩”。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科学政绩观,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既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赢得民心、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基础的现实需要。为此,在站稳人民立场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重点和要害以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用民主和法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辟网络群众工作新领域,最终将群众工作本领不足的压力成功转换为不断学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动力。(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3年2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