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警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所谓的“形式创新”
返回列表
查看: 27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警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所谓的“形式创新”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27 09: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黄雯瑾 周涛华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细胞”,在国家治理系统中,基层治理既是公共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层出不穷,有星火燎原之势,尤其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领域中,“党建引领”“红色堡垒”“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基层治理创新繁荣的背后,局部领域、部分地区出现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功利诉求与行为偏差。
防止把创造新概念、设立新标签当成基层治理创新。“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等方法手段创新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治理创新成为国家高度强调、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在基层治理创新背后,部分地区有创新之名却无创新之实,片面追求标新立异,机械移植外地经验,思路一换一个新概念,领导一换一个新标签,领导考核要创新支撑,工作成效靠创新加分,形式主义的“伪创新”泛起,各种“造词式”“亮点式”“符号式”创新乱象丛生,对本地工作不适配,造成资源浪费、负担加重,破坏基层治理创新生态。基层治理创新迫切需要树立正确创新理念、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一方面,基层治理创新面向的是民众需求和本地实际,在兼顾适配性和实用性基础上,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精准识别群众需求,科学判断问题症结。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创新应着眼于提高效能,不是仅追求形式上的“文字”创新,而是要聚焦实质上的治理实效,关注民众对于基层创新的获得感,结合群众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追求“真创新”。同时,基层治理创新还要敢于及时“踩刹车”,精准识别部分“故意为之”“舍本逐末”的伪创新,给予警示或惩罚,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把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当成技术向基层无限叠加。如今各种基层管理系统层出不穷,各种数字技术向基层叠加,大量包含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的原数据流向基层。然而,数字赋能过分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建设等硬环境,却忽略了基层能力、制度保障和人才配套等软环境,基层数字治理表现出“水土不服”,技术失准、应用低效、供需脱节等问题频发,甚至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没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反而给基层治理带来数字负担。鉴于此,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要以群众需求为牵引,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创设雪中送炭式治理场景,实现有需求、有目标、有效果的治理。一方面,充分发挥顶层设计把关定向的功能。基层数字治理的重任不只落在基层,上级部门要在信息化规划设计、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治理标准体系、数据资源标准规范等方面起好步、把好关,建立起数据、组织与机制协同体系。另一方面,处理好无限赋能与有限承接间的关系。要明晰基层是否有能力作为承接载体,承接得住上级的技术与数据。必须认识到,基层干部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待提高,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数字赋能要匹配与其数字能力相当的治理任务,有效释放数字治理效能。基层治理面临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实则是关系人民和村民生活品质的大事,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新时代的基层党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畅通基层“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提高基层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