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产业振兴   我国苦荞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返回列表
查看: 1080|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典型] 我国苦荞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9-29 1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0-9-29 14:15 编辑

   荞麦是重要的杂粮作物,包括甜荞和苦荞2个品种。世界其他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30万hm2,产量30万-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苦荞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等省的高海拔山区、高原和高寒地区。由于人们对苦荞认知度不够,苦荞产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本报告从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分析我国现阶段苦荞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苦荞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一、苦荞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在种植上,苦荞产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陕西等高寒地区。荞麦产量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国荞麦产量为30万吨,2017年达到53.9万吨。(见图1)
11.jpg
  图1 2014-2017全国荞麦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我国荞麦生产区域布局整体相对集中。荞麦产量排名全国前三的省份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排名前十的省份,占到全国产量的近75%。内蒙古、陕西省、甘肃省种植主要为甜荞麦,苦荞麦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陕西等地。(见图2)
22.jpg
33.jpg
  荞麦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265.7千公顷增长到2017年的360.6千公顷(见图3)。四川、云南地区比较适合荞麦的生长,四川、云南种植面积较少,而产量较高。(见图4)
44.jpg
55.jpg
  苦荞生产主体主要以农户个人及家庭为主,种植规模较小,苦荞生长在高寒地区,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均较大,生产较为分散。影响了种植的规模化、专业化,品质不能有共同的标准来要求。
  目前,很多地区成立了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主要形式有农户和专业户联合形成的自愿组织、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联合进行苦荞方面的种植,促进各主体之间苦荞种植经验的交流,提供苦荞相关生产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从而提升苦荞种植技术、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消费
  由于市场认知度有待提升,苦荞产品的全国市场销售仍显平淡。苦荞茶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意识有待加强。当地人对于苦荞的需求,主要采用对苦荞麦的食用方式。
  (三)加工流通
  在苦荞收获贮藏方面,成熟的种子由于风雨及机械振动极易脱落,导致苦荞减产。因此及时和正确的收获是苦荞高产的关键。苦荞对高温的抗性较弱,遇高温会造成蛋白质变性,故苦荞不易于贮存,对仓房要求较高。
  苦荞的加工产品由最初的苦荞米、苦荞面粉发展到现在的苦荞茶,从简单加工到深加工,效益能够成倍的增长。苦荞的加工品主要涵盖苦荞粉、苦荞蛋糕、苦荞挂面、苦荞方便面、苦荞面包、营养快餐粉、苦荞饼干、苦荞酒、苦荞醋、苦荞茶等。
  (四)进出口
  中国是世界上的荞麦出口大国,2014-2017中国荞麦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全球荞麦出口前5名国家也较稳定(见表2)。日本、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法国为荞麦的主要进口国,2018年中国进入荞麦进口前五国家(见表3)。
66.jpg
77.jpg
  2014-2018年,中国荞麦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2014年之后荞麦出口呈现出下跌趋势,2016年开始回升。2014年之后荞麦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2018回升达27366吨,进口量与出口量持平(见图5)。
88.jpg
  荞麦贸易额与进口量波动大体相同,但出口量波动有所不同,2014年之后开始下降,2017年略有回升,2018年继续下降到1521万美元。(见图6)
99.jpg
  2014-2018年,中国荞麦进出口价格先涨后跌,但荞麦出口价格始终高于进口价格(见图7)。日本、韩国、法国为中国荞麦出口主要对象国,日本一直是中国荞麦出口最多的国家(见表4)。中国荞麦进口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俄罗斯。(见表5)
100.jpg
110.jpg
120.jpg
  (五)市场价格
  2019年我国各地荞麦批发价格较为稳定,对于苦荞麦来说其种植面积较小,苦荞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大,其国内外需求群体还是较少并且自产自用比率较大,总体而言苦荞麦价格变化不大。但是对于苦荞麦制成苦荞茶的产品,其售价悬殊巨大,因为其产地、品牌、包装、加工工艺等不同,品质拔尖、加工程序繁琐、包装高级的苦荞茶可以卖到上千元。一般低海拔地区的苦荞茶价格大概在每斤30-50元;中高海拔小凉山地区的苦荞茶价格大概在每斤50-60元,四川大凉山黑苦荞茶价格品质比较好,价格在每斤60-80元。据四川省2019年部分苦荞产品价格,高品质的苦荞茶每斤可以卖到几百元,而普通苦荞每斤只有十几元(表6)。
130.jpg
  (六)成本收益
  不同种植地区苦荞种子状况及当年产量不同,所计算苦荞种植总成本不同,苦荞收益也不同。未经加工的苦荞成本收益很低,以云南省龙陵县为例,2019年苦荞收购价每斤约2元。苦荞加工品根据种类、质量成本收益不尽相同。
  二、苦荞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生产模式将不断创新。很多地区成立了苦荞专业合作社、苦荞专业技术协会以促进苦荞种植技术提升、提高专业化水平。未来其生产模式会向着更加多元、更加标准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变。
  (二)产量将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下,通过财政补贴、增强技术引进等方式鼓励种植苦荞的意愿程度、加大种植苦荞的标准化水平,预计苦荞产量将进一步提升。
  (三)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随着国内外对苦荞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及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苦荞作为绿色无污染食品其需求将不断增加。
  (四)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发展。苦荞产业上联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物流、销售服务,下牵广大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苦荞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未来市场对于苦荞的认知加深将会带动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苦荞主产省份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区,通过苦荞脱贫的贫困县基本状况如下表所示。
140.jpg
  (二)主要经验做法
  1.生产环节
  (1)选取高质量苦荞品种。以四川大凉山地区为例,针对每个县实际情况与研究所联手引进高产优质、抗旱抗逆优良的品种,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2)支持苦荞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建设苦荞生产基地,为农户、企业进行系统指导,解决苦荞生产、流通环节的各项问题,同时推广先进技术,提供信息保障。
  (3)提供苦荞政策、技术支持。加强对苦荞龙头企业产品更新、技术改造、设备购置资金和创新项目基金等扶持政策力度,提升苦荞产量和质量。
  2.品牌打造
  (1)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互联网信息推广优势宣传苦荞产品,利用电商平台提供更便捷的购买渠道。
  (2)打造区域品牌。以四川凉山苦荞为例,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区域特点的品牌效应。
  3.流通环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强道路、桥梁和共用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三)典型案例分析
  1.推动苦荞产业发展。四川省昭觉县整合农科局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管领导包片,农业技术人员包乡镇的做法,利用轮歇地和秋冬闲地等,确保80%以上苦荞地块实行标准化种植。引导企业落户,积极协助企业开发苦荞新产品,开展彝寨苦荞麦和无公害苦荞麦产品认证等工作,为开发产品创造市场准入资格,建设“大凉山”品牌。做优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加工增值,开展国家级优质苦荞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建立系列标准并获得证书,推动苦荞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2019年昭觉县人民政府与安厨集团合作,开创区域公用品牌。在深挖卖点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消费导向,打造主力产品苦荞茶,并由此延伸丰富产业链条。
  案例启示与思考:首先,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产品宣传。其次,加强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将部分扶贫和农业调产项目资金用于苦荞品种研发、生产和加工;二是支持苦荞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对龙头企业产品更新、技术改造、设备引进及创新项目基金等予以支持。
  2.探索苦荞产品线上销售新模式。一方面,莲花黑荞结合云南省安康县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苦荞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农户展开深入合作,形成规模化种植。不但收购贫困农户家中的黑苦荞原料,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既保证了农户的收益,也解决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莲花黑荞依托新销售方式,盘活思路,通过“陕药集团”,构建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互通的全产业链销售平台。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和品质,积极推进品牌打造,增加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
  案例启示与思考:云南省安康县发展苦荞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借助了龙头企业的优势力量,与农户展开合作,开拓苦荞产品市场,同时协助农户进行苦荞种植,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发展“龙头企业+农户”苦荞经营模式的同时,运用“互联网+”优势,为农户增产增收。
  四、苦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风险
  (一)主要问题
  1.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我国苦荞没有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品牌建设、市场宣传不够。苦荞加工企业资产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成长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缺乏,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产业体系不全。与苦荞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推广、基地、农户、企业、市场等关键环节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和完整体系,州县之间、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做强苦荞产业的协调运作机制。
  3.科技创新不足。专项科技投入少,缺乏试验示范基地,基本研发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缺乏激励和市场运行机制,研发人员积极性不高,品种创新、改良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
  4.生产管理粗放。苦荞主要种植在海拔较高地区,机械化程度不高,耕作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单产水平较低。
  (二)风险分析
  1.产量风险。由于苦荞种植没有实现规模化,产量较低,很多农户放弃种植,改种其他产品导致减产。不利天气对苦荞种植也存在较大风险。
  2.贸易风险。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是唯一苦荞出口国,当我国苦荞产量下降时,对国际苦荞贸易也造成一定风险。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综合开发利用。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苦荞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苦荞麦加工技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加快苦荞高新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条。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生产主体种植意愿。加大产业化项目资金,对良种繁育基地和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对原种、良种和专用品种给予补贴,对企业、种植大户给予补助;对成功培育和研发苦荞新品种、新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不断增强各主体种植苦荞的意愿。
  (三)发挥地理优势,扩大出口。鼓励企业通过提高品质、加强品牌宣传、细分市场等方式,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产量增长可持续性。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四)规范流程,实现产品工业化。应强化苦荞制品的工艺参数研究,加强荞麦粉加工专用设备的研究,提高国产设备自动化、标准化、系列化水平。除对我国苦荞传统食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发掘和工业化改造外,还应积极吸收国外食品的精华和技术。
  (五)创新模式,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一是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申报和实施苦荞项目。二是积极探索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种植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经营机制。三是探索苦荞产业与苦荞产区本地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模式。
  报告撰写人员:
赵  霞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教授、副主任
韩一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
姜利娜、马宏阳、杨璨、汪隆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5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