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人才振兴   陕西宝鸡夯实产业基础 巩固脱贫成效
返回列表
查看: 513|回复: 0
收起左侧

陕西宝鸡夯实产业基础 巩固脱贫成效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3-25 0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片区县5个,贫困村52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万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以强产业、强带动、强联结、强集体、强增效、强保障为重点,筑牢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成效。全市累计脱贫52.8万人,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1%。
  一、彰显特色,板块推进强产业。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融入区域产业大板块,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在5个片区县和集中全市70%人口的北部乔山、南部秦岭、西部关山,建成矮砧苹果产业带覆盖贫困村219个,面积105万亩,全国最大;猕猴桃产业带覆盖贫困村117个,面积62万亩,占全省一半、全国四分之一;奶山羊产业核心区覆盖贫困村98个,存栏63.9万只,规模化养殖程度和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高山蔬菜示范基地覆盖贫困村75个,面积25.8万亩,为全省最大高山补淡蔬菜生产基地;中蜂产业带覆盖贫困村105个,养蜂26.8万群,超过全省三分之一。全市521个贫困村均有特色主导产业、7.7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中长线产业全覆盖。
  二、培育主体,延伸链条强带动。按照“主体做两端、群众干中间”的思路,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外联市场、内联群众的作用,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加压”的方式,通过园区吸纳、项目带动、金融扶持、服务保障等措施,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农资服务、仓储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发力,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形成市场拉动、龙头引领、基地支撑的主体带动格局。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7个、龙头企业194个、合作社1035个,207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6.29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市级命名表彰的104个“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2.97万户。
  三、完善机制,牢固嵌入强联结。依托贫困村、贫困户的土地使用权、劳动力资源和政策扶持资金优势,将不同类型的贫困户与经营主体通过利益联结主动嵌入产业链。推广“分户生产、订单收购”模式,对3.3万户有自主发展意愿、技术基础的贫困户,引导与经营主体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推广“返租倒包、合作共建”模式,对1.56万户有劳力、缺资金的贫困户,由经营主体租赁土地,整体规划建园,再返租倒包给贫困户,由贫困户负责管护,企业收购产品,保障群众收入;推广“入股分红、企业搭载”模式,对1.96万户有资产资源、发展条件受限的贫困户,将土地租赁或量化折价入股经营主体,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入园务工增加工资收入;推广“互帮互助、抱团发展”模式,对8950户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特定利益关系组织联合,增强发展技能、承接产业项目,互帮互带、互学互助,共同参与生产经营,共享产业收益。
  四、深化改革,多元发展强集体。全覆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利用涉农资金向每个贫困村注入20—5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专业管理团队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产业项目,推广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真正实现带动农民、提高农民、发展农民、组织农民、富裕农民。脱贫攻坚期内,实行产业脱贫直补收益差异化分配,设置扶贫优先股,向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和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予以倾斜。全市1095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对接项目669个,财政注资32458.47万元,撬动资金38548.9万元,42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6928.8万元,惠及贫困户35683户。千阳县宝丰村、金台区五七村荣获陕西省村集体经济20强。
  五、清查资产,规范管理强增效。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行业扶贫资金、苏陕协作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等投入情况及形成资产进行分类摸底、清查登记、建立台账。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34.92亿元,形成经营性扶贫资产16.68亿元,公益性扶贫资产13.92亿元。对经营性资产,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成员分红及扩大再生产;无经营管理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县级成立的奶山羊、果业等产业发展公司统一代管运营。对公益性资产,按照全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1+7”模式,整合设置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体育健身设施等7个管护岗位,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全市1159个行政村选聘管护人员7392名,其中,安置“弱劳力”贫困户4591名,2018年以来发放管护资金1.17亿元。
  六、稳定脱贫,创新机制强保障。推行“科技帮扶、风险防控、营销带动、资金扶持、组织保障”五大机制,增加贫困户产业收益,巩固脱贫成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农业产业试验站(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产业专家团队,建立科技服务110指挥体系和驻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有人帮。及时发布市场需求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指导贫困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种养规模,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规避产业风险。引导贫困村与农产品购销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等方式,确保农产品产的出、卖得好。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营直销店35个,举办农产品营销推介会100多场次,实施扶贫认购和定向消费,建设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在天猫、京东、苏宁开设宝鸡馆,开展农产品促销。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的60%用于产业发展,建立产业直补政策,发挥金融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协会作用,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作用,开展农村资源、资产管理经营,农业生产、服务及产业全程开发,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87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