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文化振兴   高舜礼: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如何下好“先手棋”
返回列表
查看: 494|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高舜礼: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如何下好“先手棋”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5-6 09: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高舜礼(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

  中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好成绩,现已进入到控制住疫情的常态化阶段,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4月上旬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复工复产指南与重点疫情防控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3号和印发指南的通知)。目前从全国的旅游业形势看,景区、餐饮、住宿等业态陆续开放,整个行业在陆续恢复,但远未及全面复产复业。国发明电的这个通知要求,“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让期盼“五一”旅游可望反弹一下的业界人士,又必须回归冷静与理性的铁硬现实之中。
  从一月下旬疫情风起之时,业界人士就在思考和研讨,预测疫期长短、影响大小,谋划疫后如何尽快复苏,有的甚至觉得“复苏”和“恢复”有些消极,主张代之以“提振”或“振兴”。如今,3个月快过去了,国内疫情尚未完全消弭,国外疫情又烽烟四起,看来“后疫期”仍在“病树前头”,眼前必须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这也意味着:
  其一,疫情不会立即收尾和结束,“终点”一时半会儿看不到;
  其二,常态化,可能就是疫情难以灭绝的状态,今后有可能是终生伴随;
  其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旅游业该怎么搞呢,有哪些空间可以拓展或构筑呢?
  常态化是疫情发展的新阶段
  每日疫情形势通报会发布的数据,最直观地说明了它的特征:在一段时间内,既有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少,新增的确诊者和疑似者也很少,有所增加的是入境的确诊病例。这种既有病例尚未“清仓”、还有少数偶发病例的状况,或许还要持续若干时间,就应是“常态化”的表现。钟南山院士4月10日在与韩国同行交流时判断,“未来一段时间,肯定陆续还有外来输入病例,特别是大城市,要想完全清零是不现实的,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绝”,只要采取严格监控、追踪,一旦发现就隔离,同时对他接触的人进行严密观察,“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传染几个人,也不会造成暴发态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
  中央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印发的明发电报,要求当前把“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也应是同样的一个意思。明电要求,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立即安排到定点医院就医,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实施应对预案并实行精准管控。因此,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可以理解为疫情是可防可控了,这对参与防疫的各方面和人民群众来说是重要的。
  常态化是生产生活恢复的新阶段
  就复工复产的问题,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已发多个文件。比较核心的关键词是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要求全国低风险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全面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风险、中风险地区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既是基于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理性决策,也是针对当前的复工复产还做得很不够。目前虽然重点项目和工程恢复较快,但由于各地防疫把控和产业链条不配套,不少企业复工但未能很快复产,中小企业和一般项目未能较快恢复,尤其是占GDP大头的服务业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环节,还有不少阻碍和限制。疫情防控固然很重要,中央要求打一场“歼灭战”,但在疫情总体上可防可控的“常态化”下,尽快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这也是更长远和更根本之举。
  常态化是防控认识提升的新阶段
  全国各地的防疫认识水平高,思想上高度重视,是取得疫情防控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疫情常态化的新阶段,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也要与时俱进。近期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两个通知,强调各地要“动态调整和公布”疫情防控风险名单,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得再实施上岗前隔离”,要求坚决纠正防控措施“一刀切”、防控要求“层层加码”,这也反映了有些地方的认识和做法还很不到位。目前,疫情防控既已常态化,就到了既要继续防控疫情、又要加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档口。
  常态化是防控手段创新的新阶段
  疫情既已常态化了,防控的思路、方案和措施也应更新,这是自然之理、人之常情。如果还是延续原有的措施和手段,固然监管者最省事、也最不容易出问题,但那不是对应疫情的“常态化”。在疫情已常态化之下,仍旧延续过去的防控措施,以不变去应万变,实际上是以“土政策”应对明令要求。
  以上这些,貌似与旅游放开关系不大,其实都关乎放开与恢复的基础。疫情常态下的旅游如何推进,这不仅只是新冠疫情下的问题,也是未来面对所有的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防疫与生产生活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博弈,绝对扑灭疫情以后再去恢复生产生活,那是一厢情愿的理论和情感之举,现实不现实是一个方面,所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是高昂而惊人的,因此,理智的做法是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从目前的新闻报道看,欧洲一些国家随着控制疫情见到一些成效,就在考虑复工复产和适度恢复生活秩序。在摸索恢复生产生活的节奏上,全世界未必只有一种答案和节奏,最好的情况是能够殊途同归,都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为各国疫情不同、国情不同、民众习惯不同,期望多一些的国家找准这个契合点,包括对旅游业的恢复与重振,同样也是了不起的探索和贡献。
  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要不要出去旅游,要不要组织旅游,回答应是肯定的,只是要有一些限制性的条件,主管部门应该对应常态化下国家总的指导思想,有一套应对方案,总体上怎么要求,怎么有效防控,怎么组织旅游,出现情况怎么应急,责任主体怎么明确,等等。较明显的有三方面:
  一是对出游者的要求,如健康卡、近期去向、必要的检测;
  二是旅游防护的要求,乘车、就餐、游览等都不要密集和拥挤,规定何种情况要通过预约、实行限流、应急分流,必要的场合应带口罩;
  三是应对可疑症状的要求,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的,抓紧送往专科门诊,并按照防控预案做好处置。
  对疫情常态化时期的旅游活动与组织事宜,行业主管的决策机构应该格外注意以下各点: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这是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发明电〔2020〕13号关于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所强调的。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如何既把疫情防控好,又全面恢复生产生活,就要强化主动作为、责任担当,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减轻负担,这就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包容与纠错机制。
  尽量避免以地域设限
  对外出旅行者,无论是自助游,还是参团游,都应切实以所属地域的疫情防控风险程度来判断,包括其近期的活动地域,而不要以所属地域设限,相互设防一旦呈扩大化,受影响的是整个国家和全民。
区别对待聚集性活动
  人群聚集会增加疫情防控的风险,但也要区别人群聚集的场所,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室内与室外之别,以及什么特点的聚集。如室内剧院与旅游实景演出就有很大不同,后者是在室外空阔的空间;再如,室外民俗集会与室内宗教活动之别,室外民俗集会虽然聚集的人也较多,但不是在密闭的空间。
  不以业态或活动特征划线
  如会展活动,就包括会议、展览、节庆、比赛、文化活动等,不仅涉及业态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聚集性、封闭性的,也有一些是诸多活动的组合,有会议发布、户外考察、小型研讨,还有一些是户外为主的,如一些节庆活动、采风踩线、自驾游等。
  境内外旅游不宜一个尺度
  主要是目前境内外的疫情防控程度差距较大,未来几个月国外的防控也未必大都改善,国内与国际旅游应适度分开。先是实现疫情低风险区域的普遍旅游,再是无限制的全国性旅游,之后是认真监管好国际旅游。尤其是在国际疫情形势趋缓之后,一些国家可能会放宽入境限制,非团队组织的出国游将逐步增多,这些人员旅游之后的回国,将是疫情防控工作量的新增长点。
  前不久,世界旅游组织发布预测,今年全球旅游将下降20%-30%,尤以亚太地区受影响最甚。中国旅游业非但不能独善其身,还可能会深受其殃。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固然必要,但似乎并不是最重要,它比起让深受疫情影响的人们通过旅游而放松身心和灵魂来,后者则显得更加必须和重要。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66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