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为切实抓好2019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政策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种植制度,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准确把握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总体要求,做好试点工作,试点任务、技术路径及补助方式如下: (一)试点任务 2019年,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30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面积2500万亩,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大豆、花生、油菜产区实施;休耕试点面积500万亩,主要在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 (二)轮作区技术路径 1.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推广“一主多辅”种植模式,以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与杂粮杂豆、薯类、饲草、油料等作物轮作为辅,形成合理的轮作模式,基本改变以玉米为主的连作、重迎茬状况。 2.黄淮海地区。在安徽、山东、河南及江苏北部推行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增加市场紧缺的大豆、油料供给。在河北推行马铃薯与胡麻、杂粮杂豆等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连作障碍。 3.长江流域。在江苏、江西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实行稻油、稻菜、稻肥等轮作,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在湖北、湖南、四川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湖南轮作不能在长株潭重金属重度污染区实施),同时在四川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或间套作,努力增加油菜和大豆供给。 (三)休耕区技术路径 1.河北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实施季节性休耕,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雨热同季的玉米、油料、棉花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减少地下水用量。休耕期间鼓励种植绿肥,减少地表裸露,培肥地力。 2.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重点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地下水明显下降的井灌稻区开展休耕试点。休耕期间深耕深松、鼓励种植苜蓿或油菜等肥田养地作物,提升耕地质量,力争地下水下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粳稻过剩状况得到改善。 3.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重点在严重缺水、盐渍化严重的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实施,将耗水量大、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减少农事活动,减少地下水抽取,力争地下水超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满足胡杨林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4.湖南重金属污染区。重点在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实施,在建立防护隔离带、阻控污染源的同时,采取“休、治、培”综合治理模式,通过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钝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优先种植生物量高、吸收积累作用强的植物,不得改变耕地性质。 5.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重点在贵州、云南、甘肃坡度15°以上、25°以下的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调整种植结构,改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的植物,同时减少农事活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四)补助方式 中央财政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给予适当补助。在确保试点面积落实的情况下,试点省可根据实际细化具体补助标准。在操作方式上,可以补现金,可以补实物,也可以购买社会化服务,提高试点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河北、湖南省休耕试点所需资金结合中央财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补助资金统筹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