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生产建设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以“定海神针”鲜明的比喻,言简意赅地道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事关国运民生,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能确保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 粮食贸易是调节粮食供需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供大于求时,为了降低储粮成本,保护粮价和社会稳定,该国应利用贸易手段扩大出口量,减小余粮带来的压力;而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供不应求时,为了满足人民生活,保证经济稳定发展,该国应扩大进口规模,进而弥补需求缺口。 由此可见,粮食安全和经济环境状况都直接影响着粮食贸易的政策选择和发展方向,同时粮食贸易的变化也关系着粮食安全的水平高低,利用粮食贸易实现国内的粮食供给平衡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供求平衡也发生着变化,从贸易的层面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粮食安全与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农业水平较为薄弱,所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在生产和贸易两方面都积极地给予支持和保护,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总体来看,我国粮食贸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粮食贸易以净出口为主(1949-1978年);②粮食贸易以净进口为主(1979-1991年);③粮食贸易进出口交互阶段(1992-2001年);④进入国际贸易体系阶段(2002-至今)。近几年,美国利用单边贸易措施,对我国采取“337调查”“301调查”和“232调查”,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由此涉及的征税规模及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的粮食贸易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二、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的关系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 三、粮食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贸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加,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安全和品质安全。在结构安全方面,主要表现是玉米、稻谷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高粱、大麦等供给不足;高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在品质安全方面,我国部分粮食品种还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比如,稻谷、小麦有较大库存,但优质数量占有的比例较小。另外,我国粮食出口能力越来越薄弱,在国际贸易中难以赚取经济利益,这都不利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离不开对粮食贸易的分析。一是贸易总量的变化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贸易净进口额的数值能否满足国内需求的缺口,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的稳定。二是贸易结构的差异对我国供给的影响。我国贸易结构是否失衡,哪些品种的进口依赖程度超过警示线,这些都关系着国内粮食生产的布局。三是贸易政策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科学的贸易政策既能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又可保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目前国际环境和国际贸易环境多变,特别是美国挑起贸易战复杂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牢牢把握和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粮食战略定力、战略重点、战略方向和战略道路,切实做到稳方向、稳道路、稳大局、稳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