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国粮智庫 首页2 经管之道 查看内容

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创新研究

2019-5-20 13:19| 发布者: gecccn| 查看: 393| 评论: 0

摘要: 冷志杰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明确了“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质量效益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由此判断,中国供应链管理已经从学术研究和企业应用层面,达成国家层面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共识:是指供应链组织形式的变革、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至此,供应链管理已经进入国家战略的新阶段。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指出建立健全农业供应链,优先选择粮食等重要产品,说明粮食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的急迫性。通过供应链创新应用梳理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是粮食企业当前的关键任务。
国际上,美国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国际四大粮商作为龙头企业均已形成农场-中转库-港口-出口的商业模式,借助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将农产品协会、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间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等整合起来,进行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规划,形成了粮食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些国际大粮商供应链管理的绩效驱动了中国粮食企业创新粮食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粮食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
(一)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不足问题
由于缺乏粮食信息采集渠道和技术标准,很难建成区域性或者北粮南运通道上的通用粮食信息平台,从而导致从产地到餐桌的粮食供应链各成员由于信息不畅而无法运行。主要问题:一是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技术等融合应用不能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粮食物流节点。农田收获、粮食处理中心、收纳库、中转库、市场、加工企业、铁路、汽车等物流节点之间还不能保持信息通畅。二是规模大田物联网应用仍然是一个难点,由于现行绿色食品体系的田间数据自动提取少,人工填报居多且不精准,因此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提取现行绿色食品体系的田间数据,以及最初一公里的相关数据是粮食全过程精准追溯的关键,这不仅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问题,更是存在使用成本瓶颈问题。三是粮食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显示的数据如何形成管理方案是中心问题,解决该问题能够促进粮食提质增效,节约成本,产生更大的价值,但是目前“三网”合一的信息系统使用范围不广,系统之上的管理应用面窄,实际系统绩效拉动性不强,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的零边际成本的应用红利还未显示。
(二)缺乏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与应用的试点企业
缺乏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与应用的试点企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多数粮食企业的组织者所做出的决策是基于因果关系思维逻辑,以及供应链成员的理性人假设,并没有根据实际,运用非理性人的假设,以及相宜逻辑的思维方式,使得粮食企业组织者在商业模式选择、运行中缺乏实质性意见,商业模式得不到优化。二是个体与整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差距无法缩短,无法行使供应链整体的资源配置方案,无法做到最有效的降本增效。在实施层面存在契约协调性不强或者不能覆盖供应链全部成员的问题,各种契约组成的供应链商业模式不合理或者创新不足,因为各种契约确定往往靠回顾保存在组织的档案或记忆里的经验,常常存在现有的供应链商业模式实施战略不到位的问题。
二、粮食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粮食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粮食质量和物流等相关标准,激励成员选择符合标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取信息,创新战略。
(一)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
1.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协调管理供应链联盟,可以有效激励供应链成员选择符合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集成化粮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预测,建立粮食供需安全预警系统;开发一套全面的读写器规则转换系统,制定开发粮食跟踪与追溯应用系统,在供应链系统中,进行粮食数据共享和粮食可追溯信息分析。
2.大型的核心企业推动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信息提取与汇总。供应链组织机构通过有效激励供应链成员,可以创新解决从产地到销地各环节主体相关质量和物流规范信息的获取难问题。针对粮食“最初一公里”的收储断链问题,以及粮食破散问题,供应链组织机构激励成员构建经由农户到粮食处理中心到用户的科学合理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鉴于粮食安全需要和粮食规模大,至今没有全国和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是合理的,主要缺乏粮食物流信息采集渠道和技术标准,以及汇集这些物流信息大型粮食企业,需要大型粮食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推动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是可行的。通过设置和规范使用粮食产后处理设备,还有收纳库、中转库到销区粮食物流中心及因地制宜的“战略装车点”和“战略卸车点”,提取规范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销地成员对产地成员有关成品粮品质提升的协调激励机制,可以常态化地实施相关激励契约。
(二)粮食供应链信息技术创新
1.粮食供应链质量全程追溯中,覆盖各节点的物联网创新是关键。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针对粮食的散货性和粮食仓储问题,以及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视角进行制定: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供应链物流节点实时状态监控数据,准确性、保真度较高;粮食的散货性及粮食的“四散”化物流的运输设备中,以集装箱作为物联单元,可以更好地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粮食网络体系,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依托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和标准,对粮食流通的信息形成可视化管理系统。但是,对于大田物联网应用方面,仍然是一个瓶颈问题,原农业部推进3个相关项目,改进手工录入田间种植、环境等主要质量指标的现状,将逐渐创新和应用田间自动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
2.三网融合创新应用是提升粮食物流绩效的战略制定基础,也是发展趋势。一些大型粮食相关企业进行三网融合的创新已经应用在部分物流环节,比如依据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提出建立优质稻谷储期模型,实现集监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稻谷质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互联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信息科技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和现代物流的全面打通与深度融合。但是,“三网”合一的粮食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亟待发展。
(三)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
1.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考虑社会行为因素。在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国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研究有政策约束的物流服务提供者能力越来越重要;运用分销者、农场主等供应链主体间利益分享,在库存、运输等物流环节上运用讨价还价和合作经营等商业模式,从而减少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研究成为重要方向。讨价还价一般用理性人假设下的博弈论研究,为各种激励协调供应链的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模型方法,但是粮食行业关联国计民生,即使在市场条件下,也需要拓展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行为进行相关研究。因此,需要导入信任因素进行研究。
2.通过核心企业与行业协会推进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实施。中国的研究者认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上下游企业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中,形成战略联盟,获得供应链上的整体竞争优势。在协调机制的契约研究表明,实现流动流程协同可增强供应链的可控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组织间学习是对存续于供应链中的知识进行吸收、整合、利用;基于产销平衡的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之间的利益调控和协调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这些协调机制的契约构成了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的商业模式,核心企业不仅可以推进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实施创新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也可以将创新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推荐到行业协会示范,因为通过粮食行业协会能够协调其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整合行业资源,形成价格协调机制和行业标准,促进相关产业整合和市场体系的构建。
三、七星农场推进粮食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
2017年七星农场建设完成了国内唯一的水稻《国家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能够全面积、全方位提取水稻生长的要素信息,制定规范的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课题组为其制定了《基于物联网的水稻供应链管理规划》,2018年完成《水稻供应链运作手册》。其中核心思想是,依据粮食供应链创新模式形成水稻供应链创新理念:“针对水稻产业痛点,实现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的创新模式,粮食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创新,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水稻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水稻供应链上培育新的增长点,进而形成水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水稻供应链组织机构依托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精准质量追溯系统,构建水稻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管理水稻供应链联盟,以满足消费者的好米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水稻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整合供应链各种内外资源的五大服务体系(农资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财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技术服务体系,以及质量可追溯全程监管服务体系)为手段,构建绿色水稻产品设计、种植、收储、加工、大米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调的五大联盟的供应链联盟组织形态,实现精准的绿色水稻供应链全程可追溯管理。
1.七星农场推动形成水稻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从行业上构建并协调管理种植者联盟、仓储联盟、加工联盟、销售联盟,以及大米物流联盟,水稻供应链组织机构由五大联盟协商形成。从原来市场自发交易形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无序供应链,转化成水稻供应链组织机构管理的种植、仓储、加工、销售和大米物流联盟的供应链联盟,保障客户需求,提供规范标准、全年供应规模绿色大米。
2.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创新。综合应用“大田物联网+3S+移动互联网”技术,完成精准质量追溯,实施一袋一码追溯管理。
3.进行水稻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针对五大联盟,水稻供应链组织机构构建供应链联盟平台,提供五大服务体系,贯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激励机制,形成水稻供应链联盟驱动的协同商业模式,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七星农场推进水稻供应链创新,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把农业供给侧优势不断向消费终端延伸,凸显和发挥供给方的作用。这不仅能保证了稻米质量在物流各环节的一致性和均衡性,而且提高了数据可获得性,形成了居于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建设的以水稻种植、收储、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北粮南运供应链管理经验,根据后期的调研访谈,水稻供应链管理已得到供应链中各主体的认可,已经开始在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中示范。(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Y11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0条评论 393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