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今年两会国企混改被列为重点,2018年以来经发改委、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的努力,混改试点开始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混改企业开始释放红利、显现成效,具备了战略性展开的基础。但最近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不论是前不久的“民企退场论”还是最近的“国企退场论”,提醒新阶段关于“国民关系”的改革共识还有待进一步凝聚和统一。混改要进行战略性展开,仍需解决认识问题。 中央关于“国民关系”已经明确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关系”经历了从“大公无私”逐步向“国民共进”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民关系”发展历程虽然也有曲折,但“国”与“民”两者共同奔向公平竞争的市场地位的整体方向从未逆转。民营经济从不允许存在到得到承认,从“公有制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跃进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尾巴”到微观基础的历史性飞越。与此同时,国有经济通过战略性调整布局结构“有进有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举措,在国民经济中发生了从绝对主体地位到发挥主导作用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将“国民关系”明确为“两个都是,两个毫不动摇,平等、公开公平公正、同等”,在中央文件层面,两者关系已经完全平等。 “国民关系”不是简单地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的总体趋势是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民营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和国有经济主动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为民营经济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腾出了成长空间;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等举措,为民营企业成长和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国企改革的溢出效应,提升了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政策的放松、国有企业腾挪出的发展空间,加上民营企业自身具有的机制优势,使得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跃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与壮大,则对国有经济产生了“鲶鱼效应”。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降低,但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国有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工具”,二者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中呈现出共进态势,共同支撑了中国经济近40年的快速增长。 “国民关系”的趋势是相互融合而非绝缘独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引入非国有资本新设合资企业、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混合所有制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成为各种资本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很多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比例已经很高。总的来看,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通过双向进入式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相互融合程度在逐步加深。 “国”与“民”应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作用,实现“国民共进”。在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力量,形成了国有企业顶天立地、民营企业铺天盖地的竞相发展的企业格局,提升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协调发展能力,增强了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当前阶段,在一般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应更多地提倡“搭混合所有制企业便车”,不追求控股权;发挥国有资本强调规范、重视社会效益的作用,利用民营资本机制灵活、重视财务效益的优势。两者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作用,公平竞争、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主动改革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趋势。四十多年的探索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整合不同所有制优势而形成的具有新机制的全新企业,对体制也有新要求,将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存在形式。实践表明,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一种过渡性措施或短期行为,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主动改革、积极推动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趋势,是长远大计而非权宜之计。 混改的目标是促进“国民共进、协调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提出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克服了“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争议,并初步形成“国民共进、协调发展”的共识。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促进了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共进、互利共赢为重点,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体现和重要内容。一是提升混改质量、层次与深度,避免形混神不混、防止名混实不混,防范潜在风险和避免可能的负面效果。其中,把优化股权结构作为核心工作,避免“一股独大”,以此为基础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二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两者的结合点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更好地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三是企业混改后要及时转变和完善经营机制,以更完整地发挥混改的积极作用,使混改这一企业“基因改造技术”成为国企转变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以确保取得预期进展和收获预期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