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张鑫:后疫情时代我国涉农标的价格一涨再涨的逻辑梳理
返回列表
查看: 1007|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鑫:后疫情时代我国涉农标的价格一涨再涨的逻辑梳理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7-24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鑫(国科农研院特约研究员)
  2020,沧海横流,疫病横生,偏偏此时国际局势剑拔弩张。尤其以中美摩擦为剧,一时间火花四溅,骇浪惊涛。但是,世界越危险,农业越受重视,这是我国农业的属性所决定的。
  本季对于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标的来说,无疑是景气度最高的年份之一。伊始,农业既有足够的话题性,转基因放开的预期、国家粮食安全与气候灾害频发时不时的穿插;还有更多的金融资本加持,淡水泉、高毅、汇添富等头部资本加速对种植业上下游标的二级市场购买力度;更是叠加产业资本的无限扩张,牧原、双邦、大北农等生猪养殖企业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千亿市值的突破;一切的逻辑好像都通过“价格”要素向我们昭示我国农业的大时代开启了?
  一、主要粮食作物市场价格一涨再涨,玉米大豆价格一骑绝尘
  根据2019-2020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统计可发现,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五大品类粮食品种在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7月13日时间周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涨跌,其中尤以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幅度最高。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7月13日,我国小麦价格由2314元/吨下跌到2301元/吨,大概下跌了13元/吨,下跌幅度是0.5%。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7月13日,我国中晚稻价格由2520元/吨上涨到2587元/吨,大概上涨了67元/吨,上涨幅度是2.6%。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7月13日,我国粳稻价格由2600元/吨上涨到2745元/吨,大概上涨了145元/吨,上涨幅度是5.5%。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7月13日,我国玉米价格由1766元/吨上涨到2043元/吨,大概上涨了277元/吨,上涨幅度是15.68%。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7月13日,我国大豆价格由3521元/吨上涨到5028元/吨,大概上涨了1507元/吨,上涨幅度是42.8%。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会发现短短半年左右时间,我国的四大主粮作物的五大品类除了小麦价格略有降幅,其它的粳稻、晚稻、玉米和大豆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尤其以大豆和玉米涨幅比例最高,同比分别达到了42.8%和15.68%的涨幅,触目惊心。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国主粮作物价格如此大幅度上涨的上一次周期还是2008年,当时的主要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干旱引起减产恐慌,导致国际资本利用粮食减产预期,借机大肆操作,引发全球恐慌,触发很多粮食出口国采取出口限制政策,最终多因素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并最终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
  因此面对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有可能引发的相关风险,我国有必要及时早谋划应对策略,所以才有了7月20日新华社《驻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强化约谈提醒,督促做好粮食保供稳价》的报道,针对粮食价格上涨,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中纪委相继约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了解稻谷等原粮市场基本情况,价格波动原因,形势分析和应对举措,督促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各项工作。
  二、二级市场涉农企业标的,超买后的举牌迹象已现
  从二级市场的维度来看,本季我国涉农企业标的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大盘上涨幅度。其中大宗食品类的涨幅最好,比如大米生产企业金健米业实现了2倍涨幅,面粉生产企业克明面业实现了1倍涨幅;然后是大宗种植类和贸易类与饲料以及生猪养殖类其次,比如大北农和北大荒都实现了1倍左右的涨幅;最后种植投入品的种药类涨幅相对较小,但是登海、万向、荃银和利尔化学都实现了40%以上的涨幅。
  细心就能发现,以碧水泉、高毅和汇添富为首的国内头部资本对于以上一些涉农企业的筹码购买力度已经达到了举牌线,这也充分说明了头部资本对于农业未来大逻辑的持续看好。
  三、读懂农业投资的历史大逻辑,农业行业估值一再提高
  头部资本的躬身入局,一定是在大逻辑上有着深刻的认知,才会出现二级市场不断增仓的行为,甚至笔者可以预见到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某些优质涉农标的企业会出现“话事权”之争。
  那么,农业投资的历史大逻辑,有哪些呢?
  政治逻辑明确重点:这次疫情,让我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嗅觉敏感的读者会从“六保六稳”的政策阐述当中就会有所察觉。尤其我国最高领导人已经明确了“保农业就是保我国经济的基本盘”的论断,才有了后续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价”,生产者补贴“提标”,临储收购“应收尽收”等一系列惠农抚农的积极鼓励种粮政策出台。
  资本炒作逻辑清晰:本季以来农业股一直被轮番炒作,有题材妖股,也有价值中军,有游资参与,也有机构涉足。很多解读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减产预期或蝗虫导致的粮食减产以及疫情引发的粮食出口国“闭关锁国”与转基因商业化种植预期政策等等,那只是看到了事件的表象。背后其实有一条看不见的暗线在运作,即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在于改变供给结构,提供有效供给,优化农产品质量等等,是我国农业的一次重要转型升级。其中有生产链,也有消费链,消费链条主要在渠道上,也就是农村电商,全部结合起来关于农业的逻辑就自洽了。催化上是疫情导致的全球不确定性脱钩的底线思维和“六保“政策出台。情绪上是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里子上农业供给侧改革。然后是穿插两条主题线,一是真正受益的成长价值线,一是情绪题材线。从种子,农药、粮食、食品、猪肉、农村电商到农机、水利设施基本都轮番炒作。
  资金逻辑很关键:目前全球都已经进入到了低利率时代,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入到了负利率时代。由于资金成本实在是太便宜了,导致资金流动越来越大,资金套利就会更关注较低估价值的市场里面流动。而我国因为长期的国家战略抛储政策压制了农产品价格,导致价格被低估,才发生了大豆与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农产品与能源都是需求刚性,价格弹性最大,5%缺口涨100%是常态。
  减产逻辑再发酵:今年我国发生了仅次于98年的洪水,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主要商品粮、商品棉产区,商品粮九大产区中有六个坐落于长江流域下游,仅长江流域就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所以,受洪水影响,减产逻辑再发酵。自然灾害是群体心理的瞬间统一,并不在天灾减产多少,而是市场心理同步后的趋向力与剧烈振幅,金融资本不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通常利索,倘若真缺口,金融扩仓会扩大非消费性需求,价格重心会再次更高。
  清库逻辑被验证: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临储政策相继被取消,导致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退出市场,尤其2.5亿吨左右的天量玉米库存本季会实现清库。那么摆在我国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大豆和玉米我们几乎没有建立国家库存,而我国大豆的进口路径又是如此单一,再叠加中美冲突严峻,所以市场预期未来我国有可能会重建玉米和大豆的缓冲库存。累库的过程,就是价格上涨的过程,预期有了,市场就会囤货待涨。
  农业标的价格重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下,农业的产业链条最长,技术的可改造空间最大,政策的关注度最高,更关键的是农业行业周期的伟力正在陆续释放,从原粮到食品的价格陆续上涨就可见端倪。在全球疫病当前的今天,我国农业标的伴随着资本和政策的簇拥,如火如荼。这份火热既有市场对于沉寂多年的农业的确定性补偿,更多则体现出民族对于粮食安全的信心,甚至信仰。
  一个强大的中国,一定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农业做基础。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