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朱明:豆粕看涨至4000点,可能吗?
返回列表
查看: 541|回复: 0
收起左侧

朱明:豆粕看涨至4000点,可能吗?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8-6 16: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朱明(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
  “豆粕,我看到4000点”“风向要变,玉米群改聊豆粕了”“我的玉米多单已清仓,转战豆粕了”……这些论调,无一不是憧憬豆粕演绎玉米暴涨的行情。然而,豆粕真的能涨成“玉米”模样吗?
  最近一些朋友圈、玉米微信群都在热议国内玉米价格疯狂上涨,很多大咖纷纷表示“看不懂苞米粒”了,组团转战其他农产品,他们一致性选择了豆粕这个品种,认为“玉米已经无油水了,豆粕肥肥的”“豆粕,我看到4000点”“风向要变,玉米群改聊豆粕了”“我的玉米多单已清仓,转战豆粕了”。看看这些论调,无不憧憬豆粕演绎玉米暴涨的行情。那么,豆粕有没有玉米“一路疯狂一路涨”的基因和逻辑呢?当前豆粕市场的多头和空头驱动因素有哪些?
  国内大豆原料供应无忧
  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核心逻辑,供需关系失衡是产生趋势性大机会的根本逻辑和信号。资金、情绪会放大这种“矛盾”,加剧市场价格波动。其他都是题材和扰动因素,造成的波动也是短期的,终会回归。
  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未发生变化,结构有微调(巴西大豆增产,超越美国),总产量小幅增加,库存消费比稳定。可预期的是,2020年美豆丰产,2020/2021年度巴西大豆继续增产。供需关系未产生失衡或矛盾,全球大豆市场没有暴涨暴跌的明确信号出现。
  国内大豆供需格局目前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构有微调(进口巴西大豆增加,进口美豆减少),采购已完成行业预估计划量的88.17%(8200/9300万吨)。
  1月至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504.288万吨(去年同期为3826.56万吨),同比增加17.71%,其中巴西大豆3255.162万吨、美国大豆923.785万吨(去年同期进口巴西大豆3371.99万吨、美国大豆681.318万吨)。
  截至7月底,巴西累计装运大豆5094.338万吨,尚有1839.176万吨未在海关统计范围内,加上8月至10月中旬排船计划量(能到国内的),估计还有1200万~1300万吨。截至7月18日,我国累计采购美豆1401.661万吨,尚有477.876万吨未装或未纳入海关统计数据中,且上周新增采购美豆170多万吨。
  综合来看,我国已采购未装运数量+未到港数量=1839.176+647.876+1200=3687.052万吨,加上进口到港量为8191.34万吨。据行业预估,我国年度进口大豆9300万吨,尚余1100万吨(还有部分未统计其他来源国),时间窗口还很长,相信1100万吨进口不成问题。
  豆粕缺乏大涨驱动因素
  国内豆粕供应无虞,需求小幅增长,但不改变供需结构。大豆供需未失衡,决定豆粕供需未失衡,豆粕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供需驱动因素缺乏。既没有短缺或过剩,也没有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当前豆粕市场利多因素:美豆正值生长关键期,天气、单产炒作不可预估;中美关系给大豆进口蒙上阴影,为大豆提供炒作题材;玉米价格大涨30%,油脂价格也涨20%~30%;疫情对全球农产品物流的影响,令市场产生担忧;生猪恢复向好,后期需求增加;全球货币宽松以及通胀预期。
  当前豆粕市场利空因素:大豆原料供应不缺,豆粕也不缺;大豆到港集中,个别区域出现压港,但油厂尚未有明显胀库现象;美豆总体呈丰产格局,巴西来年也是丰产预期;我国继续执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同时也拓展了蛋白来源国和渠道。
  多空力量对比:综合来看,多方多为题材因素,驱动力量不强;空方主要驱动因素为供给端,总量不少,力量不弱,但多空双方均无绝对碾压对方的实力。总体上看,大豆和豆粕市场只有不确定性的炒作题材,没有确定性的供需因素。
  豆粕价格可能运行的区间:3000元/吨是豆粕期货市场重要关键点位,2015年至今出现了几次突破3000元/吨的行情。
  进口大豆折算压榨豆粕平盈成本:12月前,美湾进口大豆折算压榨豆粕成本最高为2927元/吨,巴西大豆压榨成本2850元/吨,阿根廷大豆压榨成本2903元/吨,明年一季度豆粕价格在2500元/吨上下。
  国内豆粕报价:江苏南通周边油厂、华南油厂43%豆粕报价基本集中在2950元/吨附近波动。
  豆粕后市维持震荡行情
  笔者认为,11月前豆粕主力合约价格在2850~3000元/吨区间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从成本角度看,远月向下空间值得想象。总体看,豆粕缺乏供需面大的“缺口”或者“过剩”的矛盾驱动,但不乏天气、中美矛盾升级、疫情、资金、通胀、品种相关联动等题材因素驱动。基于此,行业大咖看多豆粕至4000点几无可能,无论远近,都缺乏有效驱动因素或力量;唯有资金借助天气、中美矛盾、轮动题材因素强拉一把,但这是短期行为。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