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周伦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
返回列表
查看: 1261|回复: 0
收起左侧

周伦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704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6-6 1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周伦理(四川农业大学农发院书记、常务副院长、成都现代农业产研院董事长)

    ——以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为例
    2016年8月,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资助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以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型产研院)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新型产研院是以黏合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与成都市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由高校院所依托优势学科资源、龙头企业依托行业资源,联合投资机构等共建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实行资本化运作、实体化运行、国际化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历经近三年的建设与运行,目前已初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充分地激发了高校院所在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在推进成都市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成都市新型产研院运行现状
    ——以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为评价样本
     截至目前,亚信网络安全、华西精准医学、大数据、石墨烯应用、都市现代农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金属材料、轨道交通等8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完成筹建并投入运营;人工智能、先进光电产研院即将签署共建协议完成筹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也纳入成都市新型产研院建设管理体系。至此,成都市新型产研院“10+1”格局已形成,三年初设目标已顺利完成。在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与培育、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为围绕产业生态圈构建创新生态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7年12月,由四川农业大学牵头,市科技局、温江区人民政府、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特驱投资集团共建的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总部位于温江区。一年多来,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作为新型产研院中唯一的农业类新型产研院,围绕“新平台+新技术+新模式”的建设思路,借助互联网手段和共享理念,通过股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设置来最大限度拉近创新系统中的科研单位、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主体要素的距离,使之保持高频互动,系统性地构建运营模式,既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又对相关产业及所在产业功能区和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带动和支撑作用。成为成都市新型产研院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有望3年建设期满完全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并实现盈利。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教授调研后予以充分肯定:“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是中国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最具前沿性的平台,让我耳目一新”。
    具体而言,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的建设与运行举措可以概括为如下的“两力”与“三度”:
   (一)释放学科辐射力:“环川农大成果转化区”。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受托管理成都农高区创新中心,牵头打造“环川农大成果转化区”。充分挖掘川农大资源,架构“1+1+1+N”协同创新模式(1个首席专家带领1支研发团队成立1个研发平台,孵化N个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引入培育等方式对研发平台和科技企业进行孵化。
   (二)激发品牌效应力:“川农牛鲜生IP”。基于川农大的技术和社会公信力,通过产品溯源、检测认证、专家或校友亲自代言三重关卡,以产品倒推技术和人才,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尖点农产品供给结合起来,实现牛人、牛技术、牛产品的良性循环发展。该模式在全国农业高校尚属首创。产研院推动四川农业大学合法取得了“川农牛”49项商标全部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控股成立了川农牛科技公司,架构了川农牛鲜生新零售平台,集线上“川农牛e购”和线下“川农牛鲜生”体验店为一体。致力于为“川字号”尖点农产品供应链赋能。
  (三)校准市场对接度:“农科e站(成都农高技转平台)”。通过构建双线服务体系(线上:虚拟技转经纪人+商超模式;线下:技转架构师+技转经纪人)和整合四库资源(技术库、专家库、需求库、企业库),结合林盘分组、林盘聚合、林盘定位等技术,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供需错位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企业获取技转服务、发明人权益保障三大需求。该平台在4月26日“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川农大专场上”一发布就受到参会企业高度好评。
    (四)优化平台智能度:“蓉e检(产业互联网平台)”。采取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市场手段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动涉农检测产业互联和智能化。线上采取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衍生手段,自行开发R-LAB实验室云平台,为社会提供大型共享设备预约、试剂耗材管理、实验室人员协作等实验室综合管理服务。
   (五)深化校地融合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与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现代园区)高度互动,牵头在大邑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未来农场”智能种养生态循环科技园,项目聚集阿里AI技术、四川农业大学种养循环数字农业技术团队和特驱集团饲料研发和智能养猪技术,建设应用场景和高端研学基地。已与大邑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投资协议,正抓紧发改立项备案和启动规划设计工作,力争今年内完成建设审批手续并启动建设,明年底全景呈现。同时,积极策划和深度参与崇州水稻+优质粮油、郫都区川菜小镇、金堂聚峰谷油橄榄+全产业链开发等项目,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新近已经与市农业农村局、新津县达成合作意向,输出和升级模式,拟将托管“中国天府农博园创新中心”。
    截止2019年5月底,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取得了较突出的建设运行成效。一是环川农大成果转化区,现已孵化23个研发平台,38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人员达200余人。二是“3e云平台”, 仅“川农牛e购”就有30余位专家参与该平台产品代言。近半年来,在全省,重点是我市和深度贫困地区,已经遴选100余种尖点农产品集聚上线,累计曝光次数120万余次,现有会员5200余人,实现成交近200万元,2019年成交额有望达到1000万元。“农科e站”已实现四川农业大学可推广、可应用、可转化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品种等成果全部上线,预计明年内实现全域成都农业科技最新成果“一网打尽”。线下洽谈合作项目10个,实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3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个。“蓉e检”已在四川农业大学200余个实验室推广使用。线下联合建设共享饲料检测实验室、共享工程检测实验室等一系列涉农共享实验室,已经取得CMA和CATL双认证,具备1000余项检测能力。同时该平台也被纳入了2019年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三是5个标志性重点合作项目正在落地中。
    二、来自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的经验剖析
   (一)体制机制“真突破”是基础。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切实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合作新体系,凸显了平台经济的典型特质。四川农业大学及时出台了《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方案(试行)》,配套z产学研合作机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分配机制和兼职人员薪酬奖励机制,为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的建设破除了体制机制瓶颈。运行机制上实现了内管“三化”(股权多元化、管理扁平化、业绩数据化)、内控“三线”(红线零容忍、黄线容错纠错、绿线鼓励发辉)、投入讲效益(原则上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公司)等。在这种新体系下,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有着明显“三像三不像”特征:既具有高校院所的属性,又不局限于高校院所的传统职能;既有企业应有的市场化特质,又兼顾公益性,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既有事业单位的引导功能,又具有传统事业单位不具备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实质是集合各方优势,打破现有机制局限。
   (二)新发展理念“真落地”是关键。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因为其组建的时代背景和农业的公益属性,其建设过程中对标《共建协议》约定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主动对接省委、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作为温江打造国家农高区的“发动机”。另一方面深度参与到我市其他农业产业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特别是为我市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坚持“主干”担当,勇于探索新路径。
   (三)创新要素“真聚合”是保障。四川农业大学输出资金、技术和“川农牛”品牌;特驱集团输出资金、人才、技术和渠道;市科技和温江区人民政府输出政策、资金、资源等,各要素在项目推进中发生深度黏合。川农牛鲜生利用市场导向作用,以产品倒推生产要素中关键的人才和技术,实现产品、人才和技术的深度黏合和良性循环。根据科研规律、行业和技术领域特点、区域特征,借助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构筑面向企业的高效、多元、开放的农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打造“互联网+”3e云平台和标志性示范项目,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新型产研院未来发展策略
    按照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功能区和园区高质量发展”等新时代重要部署,聚焦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对科创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成服务支撑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综合体,特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强化商业逻辑,把牢产研院市场化发展的导向。产研院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在“建机制、拓功能、促协同”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产研院运作水平。在运行机制设计上要充分尊重政府、高校、企业、专家团队等多方价值诉求,既要做到通道协同,更要实现价值协同。“方向正确、经营有方、保障有力”是产研院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面向这三要素,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抓产研院发展方向导向不走样,抓服务保障协调沉到底,不插手干涉产研院具体经营活动。
   (二)优化政策机制,保障产研院科学发展的环境。新型产研院建设涉及多要素、多主体、多目标、多环节,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资金投入渠道,在人才开发、引进和融资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产学研平衡机制和产出链的利益联动机制和投融资体系。创新运行机制更是是产研院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要做好产研院核心管理团队、特别是带头人的遴选,围绕目标导向深化绩效考核及结果运用,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
  (三)科学规划设计,推进产研院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要根据我市不同产业功能区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探索差异化路径,合理构建支撑、服务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的新型研发平台。结合各产研院各自的特点及行业差异性,采取“一人一院”、“一院一策”的方式提供专人指导、专业服务,提升运营能力,尽早成为我市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顶梁柱。
  (四)精准资源配方,优化产研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2019年产研院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遴选两到三家项目质量优、成熟度高、产业化前景好,基金筹建方案成熟的产研院,启动成果转化基金的建设,并依托基金,联合产研院所在的产业功能区和园区,启动实施项目转化和创新新型企业孵化工作;会同相关产业功能区和园区,根据有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依托产研院的研发能力、技术储备和人才引聚功能,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相关产业功能区和园区、相关重点产业输送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结合科技型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这两项专项工作,充分运用其政策工具,从企业培育的角度支持产研院及其孵化的企业做强做大,从高新技术服务机构培育的角度支持产研院做强做大,尽快成长为科技创新的“综合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0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