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郑文慧:2020年粮农市场十大关键词
返回列表
查看: 455|回复: 0
收起左侧

郑文慧:2020年粮农市场十大关键词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883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19 10: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郑文慧(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2020年,终于过去了。2021年的开局,似乎并不十分温暖。冬天又到了,春天还有多远?我们不知道。但能确定的是,去年那极不平凡的寒冬我们艰难地挺过来了。“每个人都了不起!”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期待明天呢?
  一、抗疫保供
  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深刻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这是对我国粮食系统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极大鼓舞。
  这次“全民战疫”中,国家与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反应迅速,凭借有效的调控和协作机制和充足殷实的储备,加上行业协会和广大粮食企业的紧密合作,每一位粮储人的敢于担当和作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总体稳定。7月3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双先”表彰暨经验交流视频会上说,今年以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立足职能,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力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和应急物资保障,为疫情防控和防汛提供充足“底气”。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协调推进下,5388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全面复工复产,2315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优惠贷款108.5亿元。各地粮油企业遇到的岗位用工、物流运输、港口通关等实际困难也得到有效解决。
  二、粮食安全
  2020年粮食安全可以说是被提到空前的地位,国家和地方各项鼓励生产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也是多年未见。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压舱石,在惊涛骇浪之中,自然更凸显其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保供稳价”是今年甚至未来一两年里,农业、粮食部门工作的“底线思维”,相对而言,其他方面的改革或将会放到第二位。
  2月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意味着上一阶段的调产量、调面积目标已经完成,进入“三稳”的新阶段。李克强总理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2020年,早籼稻面积得以扭转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实现恢复性增长。7月,胡春华副总理强调,要切实加强粮食生产,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产销平衡区、主销区,都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发布,提出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再次明确规定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职责同时,从不久前的防止耕地“非农化”进一步收紧到“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的意图明确。
  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明年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再次被提出,并首次将种子和耕地问题并列在了一起,细化地提出了相关的几个要点。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2020年,习总书记还抓了一件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增产和节约,都是增加粮食供给的重要途径,任重而道远,但也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三、全球粮食危机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被授予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在对抗饥饿问题上所做的努力,为改善遭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所作的贡献,以及其在防止将饥饿问题作为战争和冲突的武器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粮食安则天下安。除了新冠疫情,2020年,南美、印度、巴基斯坦多地还遭受蝗虫的侵袭,还有极端天气的扰攘。这个时势下,和平奖的得主实至名归,但摆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各国政府前面的,是多年未遇的危机,需要各国联手,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向而行。4月21日,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应对新冠肺炎特别会议召开,时任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全球抗疫再一次证明了两条带有真理性的结论:其一,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越是在灾难面前,越应同舟共济;其二,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越是面对风险,越要稳住农业。
  7月1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的报告确定了27个处于粮食危机风口浪尖的国家。从亚洲的阿富汗和孟加拉国到海地、委内瑞拉和中美洲的干旱走廊,再到中东的伊拉克、黎巴嫩和叙利亚,一直到非洲,全球没有任何区域可以幸免。我国粮食工作虽做得扎实,但很难独善其身。2020年粮食危机论几起几落,尤其4月份受到越南暂停大米出口政策影响,焦虑情绪蔓延。对此,我们必须全球联手共同应对风险,同时,要打好新时期的粮情舆论战、信息战,引导市场确立正确预期。这次疫情期间,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公众号、抖音等多种渠道充分、及时地发出了声音,这样可以大力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局部的问题通过炒作、发酵“衍生”成全局的危机。
  四、全球粮价上涨
  2020年全球粮价一小半是海水,一大半是火焰。这和3月份美股暴跌(原油甚至一度跌到负值),7月份又暴涨的形势一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全球需求收缩,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但随着全球疫情失控,前期受到防控和经济疲软抑制的需求,在普遍的担忧情绪和多国央行大放水的推升下,演变成预防性和炒作性需求,加上强劲的“中国需求”因素,导演了第二季度以来的上行行情,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多个品种价格均创下近六七年来的新高。2020年全年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点,较2019年上升6.4点(6.6%),创2014年以来的年均指数新高。年末,包括荷兰合作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以及高盛集团在内的多家投行预计2021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其中世界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称,农业类大宗商品已收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失地,并有望在2021年实现温和增长。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也是对前几年全球粮价低位的一个周期性回升。实际上,当前饲料粮(主要是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库存有所下降,但小麦和大米这两大口粮的供给仍是无忧的,但宽松度不如前些年。联合国粮农组织12月报告显示,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预报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调,所有主要谷物预报数均报下调。尽管如此,全球谷物产量仍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7.42亿吨,比前一年增长1.3%。考虑到疫情、灾情发展还不明朗,短期国际市场仍将出现较大波动。
  五、玉米市场
  今年国内的粮食品种整体身价大增,但要说明星产品,还数玉米。2020年临储玉米成交5696万吨,总成交率94.8%。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两次收紧临储玉米交易规则,包括缩短货款付清期限、增加预付货款规定和出库进度规定等,意在打击囤粮,促进粮源有效投放,平抑市场价格。多番调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整体未能抑制住玉米市场的火热。进入第四季度,一度小幅回落的玉米价格再度拉升。大连期货价格在11月前站上2600元/吨的历史高位后,年底几天不断发力,冲上2700元一线并不断刷新历史。12月31日,大连玉米主力合约收于2742元/吨,为这一年来的强劲涨势写下了一个句点。而一年前,这个价格不过是1910元/吨,累计上涨了832元/吨,涨幅43%。
  这个句点是继续大涨的序章,还是终结篇?从元旦假期之后的一周看,涨势仍在延续。截至13日,收于2855元/吨。短期内价格大概率还是会高位波动。但实际上利多已经出尽,并被市场充分消化,现在的涨势存在较大的非理性因素。而利空,即国家调控下的供应压力正在形成。近年我国玉米供需格局的急速转变,源自上一轮“去库存”,包括调减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鼓励玉米深加工发展。供需格局从过度宽松转向偏紧后,政策有所调整,2020年初就提出“稳玉米”,近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更表示,要“增玉米”,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增加玉米供给的政策不断加码,考虑到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行情将近强远弱。
  六、“十四五”规划
  2020年,在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徐徐展开,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启航,引领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粮食产量将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一系列数据,展现着我国“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提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五年,结合2020年初提出的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把农业农村这“半壁江山”真正发展起来,“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格局才能够有效运转,这既是根基也是引擎。
  七、资本与粮食
  废墟之上尽是秃鹰在盘旋,危机之中少不了资本的掺和。新冠肺炎发展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世界对粮食的担忧是自然而生的。加上以美联储为首的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方案出台,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他主要经济体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压力,都不得不跟进,全球流动性泛滥。相对于其他大宗商品,粮食的需求是最旺盛的,这其中多了一项很重要的储备需求,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还有居民储备。2020年,粮食和资本有了很高的契合度。实际上,这也是对近年全球粮价低迷的一种回归,但资本的力量令其回归得过快过猛。
  在其他行业都不景气,投资风险系数提高的情况下,粮食这个永远的刚需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也推升了粮价。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会说起,现在进入粮食股还有戏吗?一如08年金融危机之时,全民都在讨论炒股。不少投资者也开始接触粮食界人士,拿着钱和资源,就想找个敲门砖进入粮食行业。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前十个月,粮食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6.1万家,同比增长了18%。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新冠疫情和全球复杂局势叠加影响下,粮食行业仍会被看好,但进入的企业也将经历一波波的洗牌。再看期货市场,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2020年大幅上涨的玉米,年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同比上涨了79.3%和118.43%。2020年号称“粮食第一股”的金健米业股价大涨,从年初的4元左右,一度上涨至接近16元(8月份),但被指盈利能力和股价严重背离,下半年回落,年终收于11.25元,全年累计上涨180.5%。10月15日,益海嘉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开盘于48.96元,最终收于56.00元,涨118%,市值已突破3000亿元,超过之前市场预计的2000亿,成为创业板的龙头企业。
  上一轮大牛行情还得数2008年下半年开启的那一波,直到2012年8月才在大幅震荡中达到顶峰,随后陷入了长达近8年的低迷。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反复及其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的后续影响,2020年或将成为新一轮全球粮价上行的起点,并且将伴随大幅的波动。
  八、继续站在风口上的猪
  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的生猪坐在了风口上,行情一路飙升;2020年,叠加新冠肺炎和粮价上涨因素,这股风越刮越强劲。胡润研究院4月发布的《疫情两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显示,过去两个月,全球百强企业家的财富减少了12.6%,即2.6万亿人民币,但有9位财富逆势增长的富豪,都来自中国,一些制药和呼吸机的,还有两位是我国的猪肉生产商,新希望的刘永好家族和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身价均已突破千亿。相比之下,著名的奢侈品集团LVMH的伯纳德·阿诺特那两个月财富缩水了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损失30多亿。刚需就是刚需,接地气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产能已经肉眼可见地在增长,猪价开始高位趋稳并小幅回落,但由于利润空间仍然很大,产能依然在加码,新进的企业还是勇字当头,一往无前。根据各大养殖企业的年报,新希望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747.88亿元,同比增长31.40%;净利润约50.85亿元,同比增长65.54%;基本每股收益1.22元,同比增长64.86%。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54.42亿元,同比增长14.81%,净利为82.41亿元,同比增长35.44%。牧原股份2020年1月-9月共卖出生猪1188万头,收入391亿,利润209亿,现金流净额191亿,利润爆表,利润质量很高。根据雪球财经的数据,2020年牧原前三季度生猪平均售价31.59元/公斤,完全成本13.89元/公斤。明年预计成本可以降至12元/公斤,猪价大概率在20-30元/公斤的区间,即使按20元算,每公斤的利润仍然很丰厚。牧原、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头部猪企均透露了2021年销量倍增计划。仅牧原、温氏、新希望三家巨头2021年生猪出栏计划就达到1.05亿头,比2020年增加1倍有余。这样的增加量应该不会再有明显缺口。但考虑到能繁母猪质量的下降,叠加猪价回调,企业扩产能的动力削减,2022年的供应仍有一定压力。基于这个因素,大型猪企尚有不少红利空间。
  也正是这些不断加码的产能,进一步刺激了当前的饲用粮价格,同时透支着未来的涨势。2021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生猪期货于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首日遭遇跌停,期价大跌15.99%,这是看似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当然一天的交易说明不了什么,但鉴于生猪期货真正的产业链参与人士较多,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业内人士对远期的看法。
  九、国际粮食贸易
  2020年的国际粮食市场注定不平静。4月份,越南限量出口40万吨大米的政策掀起了大波澜,多国跟进,如柬埔寨禁止白米和糙米出口、欧亚经济联盟禁止部分粮食产品出口;乌克兰和俄罗斯拟控制小麦出口数量,印度虽无出口限制政策但封锁导致物流受阻,出口有报价但无法发运。虽然都是短暂实施了一小段时间即告停止,但已经导致米价上涨,也对需求国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年末,又出现一波多国对谷物出口采取不同程度限制的政策。包括俄罗斯拟于2月1日上调大豆出口关税至30%;1月1日起,阿根廷将恢复对大豆征收33%的出口税。11月,乌克兰部分协会向总理发公开信请求国家实施对玉米出口的控制,以避免内部市场粮食短缺。这些国家都是全球主要的谷物供应国,为市场的热度加添了一把火。
  当然了,出口限制是一个双输的政策,对出口国而言也不是个容易的选择,除了会受到谴责之外,还意味着随时会失去辛苦开拓的市场。除非你提供的商品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而且能长期维持这个地位,但没有什么产品真的能做到不可取替。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国家的也是做一个表态,为了安抚国内民众对粮食供给的担忧,所谓的“粮食禁运”,实则上多为针对特定品种的“限量出口”,而且大多也是边控制出口节奏和总量,边调整政策。阿根廷年底表示要暂停玉米出口,不到两周,又取消了禁令。不过总的看来,出口相对具有稳定性的还是发达国家。主要因为他们的粮食市场完善,供应稳定,粮食安全系数高,市场自我调节弹性强,调整空间大。加上农业工业化发达,规模化和工业化之下,农户话语权较高,限制出口他们第一个反对。
  因此,这些国家更怕其他国家不进口。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履行情况不错,这也作为美国的一项“政绩”被展示出来。10月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美国农业部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迄今为止,中国购买超过23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约占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设定目标的71%,销售将在2021年达到2017年的两倍。除了高粱、玉米、大豆、猪肉、牛肉这些进口量大增之外,美国大米也首次进入中国。中美之间的贸易在2020年总体来说是有进展的,也是各取所需。中澳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则再次提高。5月18日,我国商务部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决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为73.6%,反补贴税率为6.9%,征收期限为5年。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可以预计,总共80.5%的税率将使得澳洲大麦进口降至冰点。
  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至此,全球参与人口最多(约23亿人口)、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规模(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0%)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历经八年反复磋商终成正果。农业问题一直是RCEP谈判过程中的焦点之一,虽然协议文本中直接针对农业的条款很少,但可以说,随着RCEP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农业领域的合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十、进口大增与饲料粮安全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2920万吨,同比增加29.6%,如无意外,全年将突破2017年的水平,创新高。1-11月累计进口玉米904万吨,累计进口小麦749万吨,同比增加150.6%;加上高粱、大麦,前11月中国玉米、高粱、大麦和小麦累计进口总量高达2770万吨,作为对比,2019年这四个品种全年进口量约2000万吨。1-11月累计进口大豆9280万吨,同比增加17.5%,按照目前的进口速度,2020年大豆全年进口量有望超过1亿吨,创历史新高。此外,我国进口肉类保持快速增长,前11月共进口898万吨,同比增长63%。
  2020年规模相当大的粮食进口成为左右国内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吊诡的是,这么大的进口量,在粮价涨声一片的背景下,形成的更多是“利多”效应。“中国需求”也成为了刺激全球粮食出口报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就连中国几十年来首次进口印度大米,10万吨碎米的量,也引发印度网民热议。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缺粮的“铁证”,几十年不进口,现在也进口了。但实际上,这个量对中国粮食产量而言占比很低,且主要原因还是印度今年的大米供应充足价格便宜,拓宽一下进口渠道有何不可?不过,不能否认,这就是市场的一种反应。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粮食贸易的体量不断增大,任何一个举动都会被解读,进而影响供求。
  “适度进口”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组成部分,现在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要互为补充。对此我们应有全面认识。2021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维持往年水平,具体为:小麦(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小麦)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玉米)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但不受配额限制的替代品种,如大豆、大麦、高粱、肉类等将继续增长,规模不可小觑。
   现阶段,我国的饲料生产和消费已高居全球第一。我国饲料产业发展蓬勃,背后是持续稳中有涨的肉禽蛋奶需求。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饲料粮的问题。它虽不是口粮,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日益具备了“准口粮”的属性。做好“饲料粮”的供应管理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口粮”了。9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的发展目标为玉米、大豆、豆粕价格的长期走势指明了方向。我国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很难大幅提升,未来国内饲料粮需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格局不会变。同时,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让棉粕、葵花粕等杂粕进入饲料原料领域,也是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方法。总体而言,我国饲料粮的旺盛需求将长期存在,只要口粮绝对自给这个基本盘稳住了,要允许饲料粮有一定程度的价格波动,这也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机制,供需也将形成一个新的均衡状态。同时,饲料粮需要以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调控,追求包括以大豆、玉米、饲用替代粮等一揽子品种构成的“大饲料粮”的总体供需平衡,可以避免对单一品种的价格涨跌过于敏感,导致过度调控,也可以通过多品种联动增加调控的弹性和空间。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