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乡村文艺空间”打开文化振兴新想象
返回列表
查看: 425|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乡村文艺空间”打开文化振兴新想象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994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29 1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吴梦琳 覃永赠 施昊豪

  四川成都:乡村文化空间成“网红”地标
11.jpg
  彭州丹景山镇的老站书吧。吴梦琳 摄
  美术馆、书房、咖啡别院、文创空间……在四川省成都市乡村的青山绿水间,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空间开始出现。
他们的主人,或是从城市回到农村,或是本土的乡民,打造这样的空间,寄托自己的一种情结,也满足游客和当地人的文化需求。
  废弃房屋变文化空间
  位于成都彭州丹景山镇的老站书吧,由废弃的关口火车站改造而成,201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空间约400平方米,集合了图书馆、咖啡厅、甜品店等多种业态,已成为当地一个“网红”地标。
  负责这个项目的乡村设计师刘尧告诉笔者,改造时,保留了老火车站的整体架构,和很多与此相关的老记忆,例如颇有些年代感的水磨石地板。阅读台与书架采用原木建材,既环保又显得自然温馨。而站台,则改成室外开放座位区,一边品着咖啡,一边看蒸汽小火车从身旁经过,也是一番独特体验。
  由荒废农房改造而成的清流大书房,位于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面临江水、背靠竹林,四周被麦田包围。大书房的创始人和设计师是成都书画家杨守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阿年”,今年70多岁。
  阿年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去过很多国家。2017年,应邀到清流镇参加艾芜文学创作研讨会,他就喜欢上这里,决定把积蓄用来打造一个乡村大书房。于是,他带领着由1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团队,扎根这里,将原本无人居住的破旧农房的一些墙壁拆除,改为两面通透的书房,墙面刷白,装上落地大书柜,宁静又雅致。
  清流镇是艾芜的故乡,作为艾芜的“粉丝”,阿年希望清流大书房能成为一个缅怀艾芜、读书交流的空间。
  在清流大书房修建过程中,阿年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他希望有一个文化艺术的创作室,还希望有一个可以与朋友们交流聚会的花园。于是,清流文化沙龙群落建设也启动了。阿年和他的设计团队,将周边几家废旧农房,分别改造为清流别院、菩提小院、香樟小院等多个不同单元,集合阅读休闲、艺术采风、文化交流及农家生活体验等功能。
  乡村美术馆的别样情结
  金堂县栖贤乡的梨花沟乡村美术馆位于茂林环绕的山间,现收藏有油画、国画、版画等600余幅作品。美术馆的主人祈宝洪,原本在青海工作,退休后想要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安居,寻遍多地后选定金堂,投资修建了一个度假村。
  金堂栖贤乡的梨花沟,因遍植梨树而得名。每年春天,漫山遍野梨花绽放,一片雪白,加之溪水环绕,秀美的田园风景不仅吸引游客,也吸引不少画家前来写生。在与画家们的接触中,祈宝洪逐渐有了在这里建一个美术馆的想法:一方面让画家们有一个集中的创作基地;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梨花沟留下更多关于艺术的内容和记忆。
  这个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坐落在山野乡间的美术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也是成都首个乡村专业美术馆。据祈宝洪介绍,梨花沟美术馆占地近100亩,专业展区500多平方米,还设置有约400平方米的学术室和绘画室。
  在这里展出的作品,不少都是前来梨花沟采风的画家们创作的,乡村美术馆也由此与这片乡土产生了一份特别的关联。
  见证乡村生长的文化需求
  这些乡村里的文化空间蓬勃出现,其实也见证着如今乡村正在“生长”的文化需求。
  老站书吧改造完成后,交由刘尧负责运营管理,他和妻子也从彭州市区搬到镇上定居下来。刘尧告诉笔者,书吧建成后,大家从最初的来“看稀奇”,到如今来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书吧有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书或者休闲。同时,镇上以及彭州市区的一些文化机构,也经常选择到这里举办讲座、书法比赛等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很有氛围。
  “其实我们的咖啡和茶的定价,比原本镇上已有的一些茶馆要贵一些。”刘尧说,但没想到,周围的群众都特别支持,愿意来消费,因为他们希望这里能够持续运营下去。
  随着丹景山旅游开发,一些成都骑友也成了老站书吧每周固定的客人,他们从成都骑行到丹景山,把老站书吧当成了一个中途休息和交流的“驿站”。
  去年,刘尧又将售票大厅二楼也进行了改造,成为文创空间。如今,已有包括刘尧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图兰朵、度量空间、芙伊苼等几个创业团队入驻。“看到老站书吧的成功改造,常常有人来咨询我们,他们家的老房屋能不能也改一下。”刘尧说。
  广东广州:将优质文化文艺资源注入乡村
  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位于流溪河畔、古渡码头的格塘南药小镇(博雅山房)乡村文艺空间正成为文人墨客交流创作的基地:曲艺、声乐、摄影、朗诵、舞蹈、粤剧、书法、诗歌表演和创作交流等文化活动的开展,让这里充满温馨的文艺气息……
  文艺百匠园百家院、乡村莲麻大舞台……日前,广东省文联为广州22个文艺空间授牌,标志着广东省首批乡村文艺空间正式落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东省首批乡村文艺空间落户,打开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想象。
  现场授牌的首批乡村文艺空间,超过一半落户在从化区。笔者了解到,从化区乡村文艺空间采取的是“1+4+N”的总体空间布局——在广州市从化区图书馆设立广州文艺市民从化空间,在莲麻小镇、生态设计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格塘南药小镇(博雅山房)设立4个广州乡村文艺空间,同时把全区8个镇街的文化站全部纳入了首批乡村文艺空间服务站,建立形成覆盖从化全域的乡村文艺总体空间布局,将优质文化文艺资源注入乡村,打通城乡文化文艺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文艺空间提供了载体,而乡村文艺队伍建设也必须同步推进。对此,从化区将充分发挥全区各单位文学艺术人才力量,积极用好区文艺家协会力量,及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文化馆专业人才力量,各镇(街)村(社)文化站所的文艺骨干力量,充分用好驻从化高校及从化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资源,打造乡村文艺空间人才队伍。“我们将推动更多艺术家下乡进驻乡村文艺空间,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热心社会人士、村民百姓参与到从化乡村振兴中来。”从化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崇明区富安美术馆:村景入画 艺术生根
22.jpg
  艺术家们在富安美术馆创作。施昊豪 摄
  在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富安村有一座乡村美术馆,馆里有工作室、画展室、阅览室、茶水间,村民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休闲、娱乐,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乡村艺术作品,体验到生产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融合之美。
  富安美术馆缘起于一位崇明乡村老人制作扫帚的场景。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城乡规划设计师陆勇峰在富安村看到一位崇明当地老人在用芦穄的穗和枝秆制作扫帚,这个场景勾起了他儿时关于崇明乡村的回忆。回到市区后,他和友人金伯文聊起此事,友人当即决定作画一幅赠送给老人。没想到,当陆勇峰再次回岛将画赠送给老人的时候,老人激动喜悦的表情令他印象深刻。于是陆勇峰、金伯文和一群友人开始思考艺术助力崇明乡村建设的可能性。
  随后,陆勇峰在建设镇镇政府组织的迎新春座谈会上,提出了利用乡村闲置房屋改造小型乡村美术馆的想法,这一提议得到了支持和认可。
2018年年底,在美术馆建设工程临近收尾时,富安美术馆运营方蚂蚁社造联合速写上海组织了“绘画富安”的写生活动,邀请了近30位画家参与。2020年9月美术馆正式开馆,村民纷纷前来参观,看到他们熟悉的乡村景色和自家小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说的喜悦笑容。
  乡村历来是美育的洼地,相当数量的村民可能没有机会进入美术馆接触艺术,富安美术馆的建立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今,艺术在乡土田园中生根,激活了乡村活力(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3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