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安全的经验与启示
返回列表
查看: 551|回复: 0
收起左侧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安全的经验与启示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2-17 22: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冉丽 魏冉郑州商品交易所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了针对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专项研究。美国凭借发达的本土粮食期货市场,在引导粮食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粮食产业化、替代和执行政府农业保护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粮食定价主动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美国不仅以市场手段促进了本国的粮食安全,还以市场手段最大限度降低了粮食安全的保障成本。本文在分析美国粮食期货市场服务粮食安全基础上,总结了美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建议。
一、美国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
经过170余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发达、最完善的粮食期货市场,对保障美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堪萨斯商品交易所(KCBT)和明尼阿波利斯粮食交易所(MGE)是全球前三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美国90%以上的粮食期货交易在这三家交易所进行。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美国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体现。
(一)粮食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通过与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订单农业借助粮食期货和期权市场顺利实施,提升了农场主的种植积极性,稳定了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在美国,粮食生产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期货市场:一种是部分较大的农场主(约占农场主的10%左右)直接参与到期货市场中进行套期保值;另一种是多数中小型农场主(约占农场主的60%左右)通过各种粮食收购组织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具体方式为:农场主在粮食收获前与销售合作社、乡村收购站等粮食收购组织签订订单合同,锁定生产的预期利润,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粮食收购组织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粮食现货价格的下跌风险。从形式上看,主要通过远期交货合同、固定基差合同、最低卖价合同、最高买价合同四种形式,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
美国发达的期权交易市场是美国农场主规避价格风险的另一手段。
(二)粮食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粮食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美国粮食安全,可以从美国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进行分析。
1.国内层面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品种丰富、运行完善,市场主体结构合理、法规制度体系完备,在该市场上形成的粮食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权威性,微观方面可以成为指导本国粮食生产的指标价格,宏观方面可以成为美国政府借以执行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工具。
一是微观方面,由于美国的粮食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完善逐渐发展起来的,期现货市场在粮食质量、成本和价格等方面的联系密切,信息传递效率很高。因此,几乎所有的农场都有报价机,农场主既能看到即时的现货报价,也能看到最新的期货报价。通过这种方式,美国粮食期货价格成为指导农场主开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指标价格,农场主可以据此调整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保持粮食生产结构的动态优化,并实现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起到稳定粮食生产、保证本国粮食安全基础的作用。
二是宏观方面,政府利用期货市场高效落实农业补贴政策。美国除利用粮食期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粮食安全外,还积极通过政府支付权利金鼓励农场主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方式,部分替代本应由政府实施的农业保护政策。从1993年生产年度开始,美国农业部鼓励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的部分农场主进入CBOT的期权市场,购买玉米、大豆、小麦的看跌期权,期权权利金由政府支付,以维持这些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从而替代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粮食品种的看跌期权是在买方预期粮食价格下跌时,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以拥有在合约有效期内按照执行价格向卖方出售一定数量粮食的权利。如果粮食现货价格高于执行价格,农场主可以放弃行权,最多损失政府支付的权利金;如果粮食现货价格下跌至执行价格以下,农场主可以执行价格卖出,锁定未来卖出价格。同时,权利金的数额远低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中政府所支付价差的数额,因此,政府支付的权利金就以期货市场这一市场化手段,既帮助农场主规避了粮食市场风险、保证了农场主的未来收益,也大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国际层面
由于期货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能够真实反映全球供求关系和价格预期,其发现的价格可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价格。因此,当前国际贸易主要采取“现货贸易、期货定价”的方式,粮食期货价格成为决定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最重要的因素。CBOT从谷物起家。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谷物期货交易都在该交易所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的全球价格通常都由其决定,CBOT自然而然就成为粮食期货价格的定价中心,掌握粮食国际贸易的定价权。以领先全球行业基准143年的小麦期货为例,自从CBOT于1877年推出以来,就一直是全球行业的标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具流动性的小麦期货品种。由此,国际粮食贸易定价权的本质就是美元定价权及其主导的粮食期货定价机制。
在美国期货市场定价的情况下,其一,其他粮食进口国只能被动接受定价,无法有效对冲外部风险的渗透,在国际粮食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难以改变的不利地位,间接保障了美国国际层面的粮食安全;其二,期货市场是通过市场来确定游戏规则的平台,一国的利益和诉求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市场化地展现,CBOT的国际粮食贸易定价中心地位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交易,美国的国家意志和价值取向就能通过操纵该交易所交易和规则制定权力的方式,牢牢控制国际粮食市场的定价话语权,而拥有国际粮食的定价权就等于实现了其国际层面的粮食安全;其三,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定价中心地位还导致美国的大型粮食企业和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国际粮食期货市场场内、场外的交割仓单,期权合约及未平仓协议,美国通过期货交易这一市场行为,以极为隐蔽的方式,形成了随时可以兑现提走的粮食库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层面的粮食安全。
从美国粮食市场的发展来看,粮食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成为维护粮食安全最直观、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美国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经验
(一)完善的现货市场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建立是谷物现货市场相当成熟和交易自由的产物,粮食期货市场在现货市场的高度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现货市场拥有完备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先进的农业科技作为支撑,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发达,这些客观要素条件使得美国粮食现货市场的技术标准、交割方式等与期货市场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完美对接。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密切相连,不但能够降低期货交易的风险,还能保证期货市场交易标的稳定,促进粮食期货和现货交易的活跃。
(二)良好的外部法律政策环境
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1848年以来,美国国会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为市场主体营造了透明、完善的市场环境并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机制,使粮食期货市场日趋规范,从而更好地保障了生产者的利益。1921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与粮食期货有关的法律,即《谷物交易法》。1936年,为适应期货交易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将《谷物交易法》更名为《商品交易法》,扩大了法律适用对象范围。1974年,国会通过《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全面修订了《商品交易法》。在监管机制方面,美国设立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替代农业部对粮食期货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强化监管权力。此后,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目前美国期货市场的监管机制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即CFTC)、自律性监管组织(即美国全国期货协会)与行业协会(即美国期货业协会)三个层面的监管。不断完善的期货监管法律法规与多层次监管体系,保证了美国期货市场能够规范、高效、有序运转。
(三)重视期货与保险融合,强化市场导向
美国农业保护制度十分注重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利用,其中农业收入保险已成为美国保障农户收益和粮食生产的核心政策工具。该保险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使用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的期货价格为计算赔付条件和赔付值的依据。这既有利于吸引粮食经营者关注期货价格波动,强化了粮食期货价格发现的效率;又在粮食期货与保险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风险衔接机制,粮食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和保险两种途径对冲和防范风险。可以说,期货与保险的融合运用是美国粮食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
(四)品种工具完备,套保选择范围大
美国拥有全球最成熟的粮食期货市场,粮食期货、期权品种极其丰富,涵盖了绝大部分大宗粮食产品,这使美国套期保值者选择范围大,可以自由、综合运用各期货、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有研究对美国蒙大拿州农场主调研后发现,除了通过大量中介机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在规避价格风险方面,期权比期货的应用甚至更加广泛:14%的农场主直接运用期货套期保值,有19%的农场主使用期权套期保值。
三、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不足
(一)品种覆盖不全
全球商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品种最多,范围最广,主要粮食作物品种都已上市期货期权产品。目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品种均已在国内上市,大麦、燕麦、高粱、红豆等品种尚未上市。
(二)产品工具不齐
美国小麦等强势品种除了可以进行期货交易,都有对应的期权工具上市,甚至还有掉期、互换等形式多样的衍生工具,建立了完备的品种工具体系。如CBOT目前交易的软红冬小麦标准的期货合约于1923年通过监管机构审批,后于1986年推出了标准期权合约,2003年推出迷你期货。上市迷你期货后的近十五年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于2009年推出了包括芝加哥软红冬小麦在内的一系列谷物品种的跨期价差期权,此后3年集中连续推出了软红冬小麦的跨品种价差期权、周度期权、跨交易所价差期权、短期新作期权共4种工具。而我国粮食期货品种工具仍然很不丰富,目前仅有玉米期货品种可以进行期权交易,其他品种还均未上市期权。
(三)部分品种不活跃
我国已上市的粮食期货合约中,小麦、水稻两大主粮作物的期货合约成交十分清淡,基本没有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功能。而美国CME集团的玉米期货、大豆期货、软红冬小麦期货均十分活跃,功能发挥十分充分。以软红冬小麦期货为例,2018年成交量较20年前增长约473.29%,由1999年的658.95万手增加至2018年的3777.72万手;期权成交量增长813.11%,由1999年的95.29万手增加至2018年的697.42万手。
(四)主粮品种市场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三大谷物中,除玉米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外,小麦、水稻仍然推行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该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障农户收入、促进农户种植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会造成财政支出压力大、不利于提升种植生产效率等问题,更是不利于这些品种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长期来看,该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
四、进一步发挥粮食期货功能、促进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期货市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时间短,前期有过影响较大的风险事件,有过初建时期的野蛮发展,但是应当认识到,这是任何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都可能经历的阶段。经过30年的发展与规范,我国期货市场已经步入创新发展阶段,期货市场在自身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产业主体、实体企业等都可以借助期货市场实现预测市场、风险管理目的。国家粮食政策制定部门从思想上树立对期货市场功能的正确认识,才能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统筹规划我国粮食市场的发展战略。
(二)注重期货市场与银行市场、保险市场协同发挥作用
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期货市场可以借助银行、保险这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更好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保险+期货”就是金融领域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尝试,有了这个起点,应当及时总结试点期间积累的经验教训,在做好“保险+期货”的同时,积极推动期货与银行、保险行业的大融合,探索更为形式多样的服务实体经济方式,为实体经济、扶贫助农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工具。
其一,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协调财政部、银保监会与证监会的职能安排,考虑优化管理机构职能,推动“保险+期货”的整体领导和管理,强化管理机构对费率的制定、保险费管理、补贴支出等宏观事项的指导,并探索推出政策性再保险体系,有效推进保险与期货融合发展,提升精准扶贫能力。其二,减少对期货经营机构的限制。实现期货与其他金融工具的融合,监管机构不宜对期货经营机构的业务范围作出过多限制,在净资本等关键指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发,鼓励期货经营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与银行、保险业务的融合发展,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三)发挥期货市场在降低我国粮食储备成本中的潜在作用
粮食期货合约实行的是实物交割,交割是联系期货与现货的纽带,交割仓库是为商品期货合约进行实物交割提供仓储等服务的经营组织。为保证实物交割的顺利进行,各交易所均针对交割仓库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对交割仓库的财务状况、管理制度、仓储经验、储存条件、库容规模、入库出库、检验化验、设备、计量、交通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的粮食期货品种体系,通过鼓励粮食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涉粮国有企业参与粮食期货交易,使其掌握粮食期货仓单,可以借助期货仓单的调仓、转仓等业务,享受交割仓库的专业储存服务,形成我国潜在的粮食储备,借此能够实现以较低的转仓成本代替高昂的储备成本。
(四)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参与期货市场
美国的农业互助协会是农场主在自愿互利基础上自下而上形成的,联系着粮食生产、流通和销售,在促进利用期货市场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与此类似的是供销合作社。我国供销合作社为自上而下形成,具有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特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虽与美欧存在根本区别,但却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改革决定》),明确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提出要求,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等,拓展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领域。在此基础上,借鉴美欧经验,制定细化《改革决定》的政策措施,深入挖掘供销合作社在联系粮食生产、流通和销售中“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特点,引导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参与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期权交易等,间接提升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参与度,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的避险、稳定收入、激发种植积极性等功能。
同时,要尽快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参与粮食期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努力破除国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配合国资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引导其积极参与利用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另一方面,要从法律和规则上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族资本、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各粮食品种期货交易,增强粮食期货品种价格的定价代表性与权威性。
(五)推动粮食政策的市场化进程
不断推进的粮食政策改革为美国成功打造了以收入保险为主导、高度市场化的粮食流通和经营体制,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融合的定价功能,有效推动了美国粮食霸权地位的形成和巩固。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粮食政策先后经历了自由购销、统购统销、双轨制、托市收购及价补分离等五个阶段,即经历了由粮食非市场化阶段向粮食非完全市场化阶段转变的过程,推进了粮食的市场化进程。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明确期货、期权市场在服务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战略性地位,逐步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序退出,为壮大粮食期货市场奠定基础,挖掘和发展期货期权等市场化工具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潜在功能。
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54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