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财经观察   沈建光等:经济持续修复,但边际动能减弱
返回列表
查看: 28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沈建光等:经济持续修复,但边际动能减弱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5-19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沈建光 张明明 姜传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京东科技集团研究院研究总监;京东科技集团研究院研究员)

  在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背景下,后续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着重缓解制约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做好政策应对。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长,工业增速接近10%,投资增速接近20%,消费增速17%,显示经济仍处于疫情后的修复趋势之中,但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说明伴随着去年低基数效应逐渐消退,当前经济数据正逐步向正常水平回归。
  从环比数据来看,4月主要经济数据环比增速不及3月,预示经济反弹的边际动能有所弱化,其中结构性失衡现象仍然突出,即消费恢复不及工业和投资,外需表现好于内需。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利润的冲击、企业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大,以及前期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相关风险需要关注。
  政策层面,在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背景下,后续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着重缓解制约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做好政策应对。
  经济数据“基数幻觉”逐步消退,环比增速有所回调
  4月主要经济数据仍保持较高增速,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分别报9.8%、19.9%、17.7%,较3月有所回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仍在持续。一方面也显示,去年低基数影响逐步消退,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逐步回归常态化水平。
  从环比增速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势头有所弱化。解读当前经济数据,同比、环比、两年平均等维度被广泛使用,在笔者看来,环比数据有助于剔除低基数扰动,容易看出增长趋势的边际变化。可以看到,4月主要经济数据环比均出现比3月增速回落的态势,显示复苏边际动能有所减弱。如4月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0.52%,是去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环比1.49%,较之前三个月出现回落;社零环比0.32%,较上个月大幅走弱、且明显低于过去几年同期水平。
11.jpg
  当前经济复苏仍面临三大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外需强于内需。今年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强于预期,3-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均超30%。受出口与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带动,国内工业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发电机组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0%。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显著好于基建与制造业投资。疫情以来,国内房地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引擎。相比之下,基建投资近期受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预算内财政支出后置以及政府部门降杠杆等影响增速有所回落;而制造业投资年初以来的表现也比较低迷,主要受到疫情反复短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导致中小游制造业企业利润承压,以及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影响。
  三是消费恢复慢于生产与投资。今年以来,伴随着疫情得到明显控制,国内消费稳步回升,服务消费也有好转,但相比于生产与投资恢复仍显缓慢。这或与疫情之下中低收入群体受到较大冲击、疫情之下居民负债攀升制约消费等因素有关。
  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空窗期,防范输入性通胀及其连带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向好,但边际动能有所弱化,复苏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问题仍然存在,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促进内需复苏。正如4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投资方面应该着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消费方面应“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即由收入带动消费支出,驱动内需转好。
  同时,应当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胀风险及其连带影响。考虑到本轮通胀是在美国新货币理论实践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叠加全球疫情冲击、国内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供给冲击,预期价格持续性和上涨幅度超过以往,4月PPI同比涨幅达到6.8%,并已有向CPI传导之势,如4月CPI八大类中,除食品以外,其他七类都已然上涨。而从居民通胀感知来看,涵盖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通胀指标也出现显著上涨。此外,上游原材料涨价开始侵蚀中下游企业利润,中小制造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22.jpg
  面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风险,后续宏观政策仍应该注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财政、货币政策需要有所侧重,做好内外部平衡。一方面,加大政策向“三保”、实体经济(制造业)、重点领域(科技、民生)、薄弱环节(中小微企业)等倾斜;另一方面,利用好“稳增长压力减少”的空窗期,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此外,重视防范财政、金融、房价风险,并推动数字化、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长期改革。(来源: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