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李志飞:重视乡村旅游对乡村贫富差距的影响
返回列表
查看: 616|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李志飞:重视乡村旅游对乡村贫富差距的影响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704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5-21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志飞(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系主任)

  乡村旅游会导致新的贫富差距吗?
  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来看,在发展初期,乡村旅游一般以农户自发组织开展为主,在地理空间上多呈现出邻近效应,或在参与主体上呈现出“精英化”和“分散化”的特征,即毗邻核心旅游景区、旅游公路沿线和都市近郊区的农户,或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意识的村民,凭借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自身的参与能力,率先自发参与到住宿接待、餐饮、运输、商品销售等旅游经营活动中,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获得可观的收益。相比之下,那些区位条件和参与能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乡村居民,没有机会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或者只能参与旅游业中低收益水平的工作,难以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成果,为乡村居民内部贫富差距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故里景区附近的几个乡村为例,经过笔者近10年的持续观察,发现这些乡村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环景区或旅游公路沿线的村民及时把握住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最先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配合景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和购物等服务,从以小成本、低收益的小商品摆摊到经营农家饭店、旅馆或以土特产为主的商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先获益。
  而远离景区和旅游公路沿线的村民或参与能力较差的村民并没能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经济收益,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和村民参与能力的不均衡,使得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村民间贫富差距,有些乡村甚至会长期停留在库兹涅兹曲线的前段,陷入贫富差距扩大的“中等收入陷阱”。
  另外,这种自发式的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更多是采用一种较为“包容”的态度。但在缺乏相应利益协调和资源调配机制约束下,农户之间会展开无序的公共资源的争夺和使用,给原本资源条件就很脆弱的自然村落带来严重的“公地悲剧”效应,如污水滥排、垃圾滥放、乱搭乱建等问题随之而至,从而造成土壤和地表水体污染,耕地占用,严重威胁了那些未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依赖农业产出的乡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的风险。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一些较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等城市资本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开发,以资金输入的形式获得乡村旅游资源的使用权,进一步扩大了客源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但这种外来的旅游经营资本的流入,挤压了原本农民的增收空间,或者企业借助资本的强势地位和信息等优势资源,直接或间接使农户以较低的价格签订流转协议,剥夺农户应得的土地收益。有一定资金储备或旅游参与能力的农户,还能利用手中的经济或社会资源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而那些经济条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各方面相对欠缺的农户,旅游参与能力低下,往往被排斥在乡村旅游受益主体之外,只能依靠流转土地从乡村旅游中获得较少的补偿或分红,丧失了土地的村民没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还要承受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这些乡村旅游发展的负的外部性加大了乡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乡村旅游存在库兹涅兹曲线吗?
  如前所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力量引导下的自发式发展和资本驱动式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村民贫富差距的扩大,那么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贫富差距是否会缩小?也就是说,乡村旅游存在库兹涅兹曲线吗?答案是肯定的。
  仍以湖北昭君故里景区附近的乡村为例,虽然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乡村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而扩大,但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导向和村集体的有效干预下,环景区或旅游公路沿线的旅游供给会出现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非沿线村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旅游相关就业,这时就会进入乡村旅游库兹涅兹曲线的第二阶段,贫富差距出现缩小的趋势。虽然不一定能回到发展乡村旅游之前的贫富差距水平,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处于库兹涅兹曲线的哪个阶段,不论贫富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在资源保存的前提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终会带来乡村整体福利呈现帕累托上升。可见,在市场导向的同时,政府还应以“有形之手”进行适当干预,保障社区、企业和政府等各利益主体的参与,缓解乡村旅游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使乡村旅游发展延展至库兹涅兹曲线的第二阶段。
  那么,如何能使乡村旅游有效过渡到库兹涅兹曲线的第二阶段呢?
  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不仅要考虑资源的空间分布,也要考虑乡村人口的空间分布。要通过全域旅游的理念,拓展乡村景观外延,加强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乡村旅游的空间覆盖和产业溢出,使得更多的乡村人口聚集在景观周边。通过旅游公路、旅游河道(水上旅游线路)、乡村绿道、乡村骑行道、乡村徒步道等多层次乡村旅游线路(通道)的规划和开发,使得更多的乡村人口聚集在旅游沿线。
  同时,在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和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以“宜居、宜业、宜游”的思路,对该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文化载体、街道水系等看得见的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这类看不见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旅游业在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容量、当地农业生产容量承载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发展乡村旅游合作机构
  政府不仅要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进行引导,也要对乡村旅游受益格局进行协调。通过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和资源调配机制,规范农户对乡村公共资源的使用,防止外来资本的无序扩张,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形成行业或地域垄断,放大乡村旅游对提升村民收入和改善乡村环境的正的外部性,减少乡村旅游对农民土地权益和收入分配的负的外部性。随着旅游市场扩大,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投入实体资源或者予以政策引领,在吸引外部企业投资当地旅游开发的同时,还应设定一定的监管措施,约束外来投资者的短效行为对乡村居民应有权益的损害。当乡村旅游发展步入成熟阶段后,政府应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强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协调好社区、企业和政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乡村旅游已不再只是自发的农家乐阶段或粗放的采摘园阶段,业态规模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品质化、功能多样化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乡村旅游将迎来新的产业转型,乡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带来的脱贫效应和受益均衡的期待也日益增长。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农民合作社的一种类型,可以把分散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恶性竞争,实现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同时,确保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机制上能够保障农民分享旅游发展成果。因此,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阶段和现有的规模,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提升合作社的资源协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扩大乡村社区参与,提升村民乡村旅游参与能力
  保障乡村居民的利益,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必须将部分乡村居民由旅游获益的边缘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由路径就是扩大社区参与。以往扩大社区参与主要注重政策引导和平台提供等外生力量供给,忽视了对村民参与能力这个内生力量的培育与提升,使得很多乡村旅游地的村民无法适应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竞争要求,导致不得不让位于外部人力资本,也导致了村民间由于参与能力差异而形成新的贫富差距。因此扩大乡村社区参与,必须要提升村民的乡村旅游参与能力。要从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到提升农民的乡村旅游参与能力的转变。如果说拓展乡村景观外延和增加乡村旅游通道是扩大社区参与的外部条件,那么提升村民乡村旅游参与能力就是提高社区参与的内部动力。只有参与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真正从内因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因此,要通过知识下乡和社区教育,提升村民的旅游经营意识、经营理念、业务技能、自我发展能力,进而提升村民乡村旅游参与能力,实现乡村可持续脱贫和共同富裕。(来源:《旅游学刊》2021年第36(4)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3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