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化解影响国内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返回列表
查看: 573|回复: 0
收起左侧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化解影响国内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998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5-21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孙晓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理事)

  近期湖北新小麦已登市,北方小麦再有半个月就开镰上市。对今年小麦价格和市场众说纷纭,部分地区新小麦呕吐毒素超标,不过当前有个共识就是今年小麦将会呈现高开局面。笔者认为面对小麦生产和购销新形势,以及国内粮食安全诸多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和应对。
  一、高度关注和应对社会资本炒作农业和粮食
  英国人拉吉.帕特尔先生的《粮食战争》一书介绍,2008年那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显然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相对有色金属等品种,粮食的需求稳定,价格也相对低廉,比较受投机者青睐。粮食价格危机,与其说是粮食实体匮乏,不如说是预期恐慌危机。分析2008年粮食危机说,7种粮食危机成因,其中其关键作用的是美国政府的粮食政策、四大粮商、金融投机者,重中之重是投机者,这是他们转嫁金融风险的必然,也是投机天性必然。
  同时复旦大学程国强教授也印证了如上观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粮价上涨的起因,表面上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干旱天气导致粮食预期减产,但根本原因是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投机资本利用粮食减产预期,借机大肆炒作,引发全球市场恐慌,许多国家因此采取出口限制政策,推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全面上涨,最终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这次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风险,虽然与2008年具有不同的成因,但确实有必要警惕和防范来自国际投机资本对粮食市场的炒作。主要是国际投机资本有可能利用疫情防控导致的粮食物流中断、出口限制等情况,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来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市场,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从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最终酿成全球粮食危机,危及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全球数亿人口的吃饭和生存。
  我们正确的对策是: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是新时代下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要坚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依据新修改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早干预,防范输入性粮食市场和价格不稳定预期,遏制“非粮化”、“非农化”倾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二、 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
  托市收购为什么仍显必要,在未建立起全面农业收益保险等有效的保护体系前,不能简单地将国家粮食托市收购的制度性安排废止。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对生产者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收购环节政策之上,缺乏对粮食价格波动导致的生产者收益下降的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在国内粮食市场发育不全、无形的手失灵或不灵便下,为确保生产流通,小麦、稻米托收收购就要继续。设计托市收购本意本质上针对的是数量失衡问题,启动的条件是价格,正常情况下是价格反映供求平衡关系,根据市场价格表现,开展政策性托市收购活动,但是价格往往受到粮食产需供求、货币供应、收购能力、市场参与者预期、国际粮价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表现“丰富多彩”。因此适时对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调整实属正常,也有深意。
  现阶段在修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进程,用法律的形式把两大主粮托市收购主体、职责范围、卫生质量标准、价格形成机制、竞价销售的办法,以及监督检查主体和对象,纳入利益调整关系范畴,规范其运作,这也是粮食人和农民多年的期盼。笔者建议:一是打破中储粮一家独大的局面,增加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托收收购主体,分贷分还,这样可以避免恶性无序竞争,损害农民利益。二是鉴于粮食最低收购价缺保低收入人群口粮政策不明确,特别是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困难人群低保收入或价格临时补贴这块,要有体现;三是建议国家在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时,把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与粮食生产成本紧紧结合起来,兼顾扩大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力促扩大小麦、稻谷市场化收购份额;四是建议为策应小麦、稻谷托市收购政策的有效实行,加大托市小麦及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抛储、竞价拍卖政策研究,构建全国及区域性粮食大市场,有效避免粮食集中出库打压市场、粮食待价而沽而引发的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大起大落。五是粮食托市收购预案启动以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综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的意见,以实际收购农民的粮食价格为启动托市的市场参照价格,而不是以粮食经纪人出售粮食的价格作为托市收购启动的市场价格参照。
  三、全面落实党政同责的粮食安全责任制
  补齐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弱项和不足,健全完善成品粮应急储备动用体制机制,调整功能和结构,发挥最佳效率和效应。要确保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高压线,确保粮食产能,合理科学发展生物质燃料产业,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搞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优质现代农业。
  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积极推进粮食收储政策改革,发挥市场和政府双向调剂功能,积极引导粮食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
  及时回应舆情和社会关注,稳定市场预期和群众情绪,防止囤粮和抢购。国家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及时发布粮食储备和供应信息,把全社会粮食库存公布于众,让储备粮能吃一年的信息披露托底给群众,让大众吃上定心丸。
  四、标本兼治,合理引导粮食市场预期
  做好粮食市场和价格市场预期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合理引导粮食市场预期,确保了粮食保供稳价和市场平稳。建议一是分口径发声,通过有效媒介平台,政府即时对粮油市场和价格进行解读,正本清源,避免误导误读和干扰。所谓分口径就是从粮油生产、进出口、国内流通和储备政策和执行等环节,分部门进行宣传解读,答疑释惑,不能各说各话或越俎代庖。二是先声夺人,把粮食储备规模数和库存数量公之于众,特别是对粮油应急供应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解读,避免出现杂音或混淆视听的声音,合理引导城乡居民理性消费、健康消费。三是立足练好内功,从根本上解决保供稳市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粮油应急供应保障体制机制,充实成品粮食储备规模,改善粮油保供品种结构,确保应保尽保、库存充实、供应无虞;同时建立健全粮油市场和价格预警预测机制,避免数出多门或无效重复劳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市场预判、预警、统计分析的数字化粮食预警监测网络体系。
  五、加大对今年新小麦收购质量监管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收购监管重点,针对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收购监管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收储库点定点、收购、质量验收等各环节监管。突出加大对小麦收购食品安全指标的检验检测。在今年小麦收购中,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小麦真菌毒素的检验检测力度,确保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小麦不入库,并及时追溯清退,单独处理,确保口粮卫生质量安全。
  小麦国家收购标准(GB1351-2008)明确食用小麦卫生标准要符合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1000微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也明确禁止销售下列粮食作为口粮: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各级粮食购销企业要高度重视小麦真菌毒素的检验检测,掌握国家新出台的储备粮质量监管的一系列规定和国家标准,严格执行收购标准,确保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小麦不入库。加大培训力度,配齐配足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让每一位粮食收购者应知应会,掌握粮食真菌毒素的检验检测能力,尽快直接应用到收购一线。
  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粮食产销区粮食卫生质量把关衔接工作。小麦生产区的各职能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从小麦生产到流通,从严控制标准,严把小麦卫生质量关,及时检验检测,把住源头,如发现小麦真菌毒素出现,及时出台省级真菌毒素超标小麦的单独收购办法,确保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小麦不出省、不出市、县。粮食调入区的行政职能部门要搞好上层设计,严格小麦卫生质量标准的检验检测,及时部署督导各级各部门加大原粮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导帮助各级粮食购销企业从严掌握小麦卫生质量国家标准,及时出台小麦真菌毒素超标的处置办法,及时快速检验检测,确保超标小麦不进库,不流入口粮市场,能追溯、能清退。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60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