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2021年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苏鲁豫小麦产区调研报告出炉
返回列表
查看: 354|回复: 0
收起左侧

2021年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苏鲁豫小麦产区调研报告出炉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6-10 14: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一、生产情况
  1、产量总体无忧,种植面积普遍增加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2021年我国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略增,预计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达到3.35亿亩,是4年来的首次增加。产量预计1.35亿吨,较上年增加0.6%。从调研情况看,基本与此预计相符,多地均反映播种面积同比有所增长,主要是去年以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以及系列政策的促进。企业表示,江苏、安徽等沿江沿海地区增加的播种面积较多,河南、山东局部地区,如菏泽等原本种大蒜的有一定比例改种粮食。南京江宁、靖江均表示今年丰产,盐城、宿迁地区认为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山东地区表示今年气候相对平稳,麦收期间天气不错。河南地区表示,从调研来看,目前河南小麦正处于灌浆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也有部分地区表示今年小麦的单产较去年下降,但如果近十天不出现大面积的极端天气,主要是不要连续下雨,总体而言,今年仍是个丰收年。
  小麦收割期将推迟。因春节以来,气温变化较大,4月份气温总体同比略偏低,造成积温不足,考察地区普遍表示今年小麦收获期将推迟。不过,气温偏低也有利于小麦的灌浆和乳熟期。其中,苏中南地区目前已经进入收割期(5月24日表示3-5天后开始收购);苏北宿迁地区表示在6月10日左右开始收割,山东台儿庄和河南地区也差不多在是在这个时间,河南地区表示当前收割少,进度慢,5月底至6月上旬开始收割。
  2、质量区域分化,但整体好于预期
  质量方面存在区域分化现象。苏南、皖南、湖北赤霉病和倒伏情况严重,毒素大幅超标,普遍在2000个单位以上,基本不符合储备要求,主要受5月12-14日这段时间连续下雨影响。其中,江苏南京地区表示,当前(5月24日)苏南地区还没有什么符合储备要求的粮源,毒素达到2000-3000个单位,部分由于赤霉病因其。湖北的小麦有些甚至达到10000个单位。淮河以南都在2000-3000单位。此外,不完善率也有相当比例超标,其他指标相对还好。在这一带,找到好小麦和合格的粮源比较难。不过,也有局部地区反映质量尚可。扬州市江都区表示,当期(25日)毒素还没检测,但预计这边质量还不错,大约28万吨产量。当地小麦以中筋红麦为主,扬麦系列较多,最受福建客户的青睐,是很多面粉厂的首选。
  从苏北开始,情况越来越好。苏北部分地区质量不好,但一半以上还是比较好的。如靖江地区检测机构反映,24日的数据显示,本地一半以上质量都不错,收购现场看,毒素在700-800个单位,不完善率较好,后期可能数据会更好。但通州地区的样品毒素均超标,如皋亦如是,南通质量尚可。靖江地区认为,苏北、淮北、河南、河北和山东问题都不大,质量总体还行。苏南地区仅占江苏地区总产的20%,对大局影响有限。宿迁地区表示,该辖区小麦播种后天气基本正常,总体长势较好,但在灌浆期雨水较多,光照偏少,企稳回升较慢,对小麦容重、根部发育有较大影响,病虫害严重,个别县区乡镇赤霉病和秆锈病、叶斑病偏重,对毒素指标影响较大,同比2020年质量有所下降,二、三等麦增多。预计收获时间6月上旬,符合储备企业收购标准的粮源60万吨,占产量的一半左右。
  一路北上,山东和河南均反映今年的生产形势不错。其中,台儿庄表示,今年气候平稳,麦收期间天气不错。开封地区表示整体情况尚可,品种以郑麦26为主,藁优2018和郑麦366等也比较多。河南企业表示,2020/21年度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继续增加,达到8510万亩以上,优质面积达到1533万亩。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河南小麦正处于灌浆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近年,河南土地流转率高,达到70%-80%,以专业大户种植模式为主。每年打药4-5遍,赤霉病率越来越低,同时会打营养液,预防干热风。
  从我们沿途察看的麦情、参观的种植基地情况看,也和企业反映的一致。第一站到苏中南地区,感觉形势不妙,质量堪忧,但到了靖江地区,开始好转,到盐城那天下雨,但下午就转晴好天气,预报接下来几天也是晴天。再到山东台儿庄,麦情相当不错,心中已有底气。继续到河南开封、郑州地区,信心越来越足。出发之前,很多局部的报道,尤其是自媒体对天气的炒作氛围浓厚,倒伏的视频传遍朋友圈。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今年的生产情况,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好于预期,实际上,每年存在这样的情况,对天气的炒作,我们尤其要警惕,因为大面积的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是比较低的。
11.jpg
  (泰州地区,5月24日,倒伏较多,质量堪忧)
22.jpg
  (沿途察看麦情,至苏北一带,质量明显好转)
33.jpg
44.jpg
  (行至山东台儿庄、河南开封一带,天气晴好,总体麦情不错)
  二、产业格局
  1、收购形式复杂,多主体入市博弈
  调研单位普遍反映,今年小麦收购形势异常复杂,资本炒作者、饲料企业、面粉企业、储备企业、贸易商等多主体入市收购,共同推升价格,形成上涨共识,出现了“有钱有库缺粮源、内行外行均入行”的格局。尤其一些外来者,如大资本、饲料企业的资金实力强,体量大,“反客为主”。相对而言,储备企业和贸易商处于这个收购链条的弱势端。前者因轮换时间和指标具有刚性,可操作、选择的空间有限。加上为了进一步充实库存,今年各地都有不同的增储计划。此外,调研单位普遍表示,去年小麦托市收购量少,今年基本难启动,储备企业仓容充裕。其中,5月26日,河南省政府召开2021年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河南夏粮收购仓容、资金准备充足。预备夏粮收购有效仓容500亿斤左右,完全满足粮食收购需求;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已筹措收购信贷资金500亿元,确保夏粮收购资金足额供应。
  今年贸易比较难做,因市场不确定性高,收购成本大为提升,后期的风险也随之提升。开封地区表示,目前价格一致看涨,如果收购价达到1.25元/斤,存了两三个月后,加上持仓费用,要达到1.32元/斤才能保本。而麦价超过1.3元,就很可能触动国家调控的心理线。江苏地区表示,目前开秤价1.2元/斤,很快会突破1.25元,后期小麦本地出库价稳定在1.3元。国家已经多次提出要谨防大宗商品暴涨了,后期会采取什么措施不好说,这样的高价之下,收麦风险挺大的。因此初步策略是收下来之后,尽快锁定销售,入袋为安。
  值得注意的是,面粉企业仍是小麦消耗量最大的主体,从销区到产区,调研信息显示,面粉企业目前大约有2-3个月库存,粮源有一定保证。产区方面,粉企仍有2019和2020年的存粮,销区有进口麦补充,加上前期以较低价格锁定了一批粮源,且当前面粉行业需求较为平淡,开工率较低,总体上面粉企业能保持相对理性。现阶段,面粉企业的收购价大约在1.28-1.3元/斤。看似价格较高,但调研企业反映,实际上大型面粉厂会通过质量来压价。有部分单位反映,毒素超标太多,饲料企业也会压价收购,并不是全部敞开,多多益善的态势。
  资金不是无限的,尽管当前流动性整体偏宽松,资本多,但每个主体都有个风险线,在算细账。加上小麦作为我国必保的口粮品种,过度炒作面临着很强的政策风险。开封地区表示,目前很多大集团已经在河南有大布局。仓容充裕,资金也充裕,粮源很大程度上被截留于此,每个库点都有三五十万吨粮。但存了三个月后,市场如何未可知,风险很大。
  不同调研单位对饲料企业进入麦市也有不同看法。部分反映,饲料企业,尤其大型集团入市收购非常积极,看好后市,加上去年猪价大涨赚了大钱,产能扩张,虽然近月来猪价连续下跌,但大猪存栏量仍然较高,前期压栏现象较为普遍,饲料需求刚性。前两年高猪价、高利润,强化了各养殖主体对未来猪价的乐观预期,积极扩张产能。许多养猪户基于去年的经验,今年继续选择压栏惜售,不少生猪压栏到300斤,甚至400斤才出栏。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机构表示,当前麦价不断上涨,猪价不断回落,养殖企业股价下跌,大企业已有谨慎的预判。比如,某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开股东会议要暂停扩张了。部分企业已在前期基本锁定陈麦粮源,现在的策略是设定价格区间,但一定价格以下敞开收购,超过一定价格谨慎收购。
  2、物流格局的变化:广东地区进口粮源比例或进一步提高
  近年,小麦和玉米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到产区建厂的趋势越来越明确,这导致粮源的流通格局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产区粮源大部分或在内部被消化,少部分流出,广东等销区以进口粮为主,产销平衡区可能出现部分不足,需要北方和进口粮源同时补充。其中,山东地区表示,近年,本省面粉企业和养殖业都在扩张产能,玉米深加工的酒精等企业利润较高,对粮源收购力度大,小麦已经处于供需紧平衡态势,产量2500万吨左右。而玉米则的产量也在2500万吨左右,但消耗量达到4300万吨。河南方面,益海嘉里在开封地区投产了大型面粉厂。这样的态势下,对于广东储备企业来说,山东、河南等地的较优质小麦外流量将减少,国内粮源的选择更有限了。
  未来,进口粮源的比例在沿海销区将增加。广东是全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最大的省份。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报告显示,2020年,经我省口岸进口小麦390.8万吨,同比增加86.3%,占全国46.63%;玉米进口513.3万吨,增134.7%,占全国的45.4%;加上大麦、高粱,共1042万吨,占全国43.1%。省局监测的主要港口来粮(含外省来粮及进口)4318万吨,根据此数据,进口粮食占了港口来粮将近70%。2021年一季度,经我省口岸进口小麦146.6万吨,同比增127%;玉米244.9万吨,增521.8%;大麦89.7万吨,增644.2%;高粱101万吨,增171%,粮油进口整体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供需分析
  总体看来,面粉的需求量是比较稳定的,在新的收购和市场形势下,主要看饲料需求和玉米的供需格局,这是影响小麦基本面的关键。
  1、饲料总需求无明显增长,临储、港口出货较慢
  如上所述,从调研信息看,不同单位反映的情况偏差较大,但可从几个关键数据看出,当前饲料总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反而是经过去年养殖业的一轮增长后,趋于稳定。一是政策性小麦出库较慢,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今年1-5月,共拍卖2800万吨小麦,但相关企业反映,出库进度偏慢。同时,据东北地区反映,去年临储玉米也有相当部分截留在中间环节没有流向终端市场。二是港口小麦玉米塞港严重。广东、江苏企业均有反映,目前港口有大量到港的粮食没有被提走。南通某港口表示,去年受中美贸易协定和需求推动,进口激增,今年增长更快,但压在港口的较多。目前饲料企业需求一般,由于其仓容较少,存在港口再提。此外,进口玉米相当部分进入储备。
  2、玉米供需缺口缩窄,基本面抑制小麦价格
  综合看来,当前玉米需求是比较平稳的,但企业对未来一两年仍然预期有缺口,库存是看着今明两年的量来建的,尽量多收,因此是预期推动了价格。但玉米供需缺口收窄,从官方到民间机构均有共识,想复制去年持续大涨的行情可能性小。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进口及其替代粮源大增,供应量增长是确定的。需求总体平稳,受猪价下跌,饲料上涨影响,养殖企业已到亏损平衡点,大猪开始集中出栏,饲料需求减少。加上去年以来各级储备和企业均在建立库存,供需格局可能迎来转向。
  目前,调研单位普遍反映,很多饲料企业已经大量使用小麦来替代玉米,因其蛋白含量高,价格低300元左右,部分表示替代率达到70%,甚至反映部分养殖企业在华北的厂已经100%使用小麦。但在玉米供需格局有所松动的背景下,饲料粮总需求是固定的,用小麦多了,玉米消费量就会相应下降,届时将反过来抑制麦价,两者价格趋同。
  四、进口替代
  1、进口成为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部分
  2020年我国全年进口粮食14262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28.00%。饲料生产商、养猪户和贸易商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突破性的购买记录促使中国成为年度内最大的粮食买家。其中,全年进口玉米1130万吨,同比增加135.7%。加上高粱、大麦等,全年我国玉米及饲料替代品种的进口之和为2418万吨,同比增加109.4%。全年进口小麦达到创纪录的838万吨,同比增加140.2%。2021年1-4月,进口粮食5079万吨,同比增加57.8%。其中,进口小麦383万吨,同比增加134.7%。进口玉米858万吨,同比增加301.2%,已经超过全年关税税率配额720万吨。加上大麦、高粱,玉米及其替代饲用粮共进口1519万吨。
  2、国内外价格相关度提高
  随着进口占比的提升,国内外玉米、小麦期价与CBOT价格的相关度提高。去年年中以来,CBOT玉米和小麦价格整体呈现持续上涨态势,截至今年5月初,以冲至近8年来的高位。其中,截至5月7日,CBOT玉米报731美分/蒲式耳,较去年5月份320美分的水平上涨128%;CBOT小麦报761美分/蒲式耳,较去年6月的475美分的低位上涨60%。不过,在此之后,价格大幅回落,CBOT玉米5月26日跌至620美分/蒲式耳,后期有一定的反弹,目前(截至5月31日,下同),价格在665美分左右。CBOT小麦25日跌至649美分,目前在670美分左右。受此影响,大连玉米期价也从5月12日的2872元/吨高点下跌至26日的2670元/吨,跌幅超过200元,目前仍在2700元一线徘徊。
  五、政策调控
  国家的调控态度和对麦价的风险红线成后期走势关键。
  小麦不会成为下一个玉米。一是从定位和国家的态度看,小麦作为必保的口粮品种,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口粮完全自给,小麦是重点调控对象。近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接连就大宗商品、粮食价格发声,稳市意图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二是从调控能力看,部分主体认为临储数量降至4800万吨左右,调控力度有限,但国家仍不乏有效手段,包括抬高拍卖门槛,定向销售,加大进口和其他行政手段。今年2-3月份的麦价可见一斑。1月拍卖价格上涨至1.3元/斤,拍卖规则一调整,立刻下跌,成交率从年初的100%不断程阶梯式下降。如果价格继续冲高,必将引发调控。国家对麦价容忍的区间上限,是市场的风险线。四是关注国家政策的放大效应,导致供需转向迅速。如果价格按市场正常趋势走,那么一定的上涨是合理的。但如果一些企业和资本都炒作起来,并且利用舆论造成不断上涨的预期,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来说是危险的信号,国家肯定会继续加码调控。这个效应往往会通过各级政府层层放大。等政策落实到位之后,市场的心理和预期转向,价格风险将会加大。
  六、价格预期
  1、价格高开成定局
  根据调研信息,价格高开已无任何悬念,托市启动可能性极低。按标准粮算,江苏丁沟粮库预计开秤价1.2元/斤,盐城地区1.2-1.25元/斤。淮安、宿迁地区预计1.25元,山东台儿庄地区地头的毛粮收购价就达到1.2元,一路高涨,标准粮入库价达到1.3元/斤。开封地区表示,前期预计开秤价1.2元,目前已1.25左右。湖北地区超标粮多,价格较低,1.15-1.18元,不过受制于毒素过高,虽一度冲高至1.2元,随后回落;安徽蚌埠收购价1.19元/斤,去年仅为1.03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仅零星上市,从南到北,离大规模上市还有5-10天左右,价格变动较大,因此产区基本不敢贸然应价。广东和南方交易市场采购标的大多流拍。以本交易中心为例,近期仅28日以2940元/吨成交1400多吨,成交率30%多。
  2、后期走势存分歧
  对于后期,主流预测是高开平走,小幅震荡,部分预期高开高走高预期,部分预期后市有回落风险。当前麦市多空交织,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是麦价最大的支撑。加上质量不及去年,进口粮食价格较高,价格难有很大的回落空间。当然,现在很多价格已经一步到位,考虑到国家调控、拍卖粮和玉米,进口替代等其她粮源之间的互相制约因素,高开之后继续走高的空间也有限。大部分调研企业认为,1.25元/斤以下是安全的价格区间,一旦超过1.3元,则风险很高。江苏地区认为,目前预期被推升,农民和大户、贸易商惜售心理重,尤其是贸易商,加上今年收割期较长,前期上市量显得更少。由于各级储备是刚需,在增储的情况下,现阶段小麦市场流通量供不应求,第一波肯定高开,再叠加饲料企业入市,价格波动放大。但8月份随着小麦大量上市,第一波收购结束,将迎来拐点,加上这个时候资金杠杆到期,贸易商有抛售的可能性。涨得过多,肯定会回落。回顾去年江苏稻谷就是一个例子,收购价一度上涨至3300元/吨,但现在2800元都卖不出去。粮食总是“多了多了,少了少了”,今年麦市很大可能是前紧后松。山东台儿庄地区表示,价格在1.2-1.25元之间的话,还是后市可期,但太高了,等大家都收完,库存充足了,会有所回调。
  河南地区表示,收购企业一定要保持理性,收粮节奏不要太快。去年托市量很少,今年基本不启动,因此市场粮源是充足的。而且从当前情况看,只要淮河以北地区未来几天不出大问题,满足储备收储的粮源还是有的。因此,抢购大可不必,贸易商也怕后期风险,持有的粮食肯定是要流通到市场变现才有价值的。因此,预计后期价格达到市场平衡点之后会稳走。玉米上市之后,麦价还可能会小幅回落。因为贸易商还是希望做多玉米,小麦的调控会更严格,政策风险更高。调研企业表示,目前市场各个主体均在试探、博弈。但仍是有一条主线,大企业主要围绕政策粮拍卖的到厂价来建立风险线路。目前托市小麦拍卖底价三等1.175元/斤,等级差价2分,面粉厂陈麦进厂价大多在1.26-1.30元/斤。
  同时,当前拍卖粮源尚有相当部分未出库,警惕以多种形式掺杂到新粮里,从这个角度看,今年河南的优质麦反而有更多的机会。开封企业介绍说,近年河南小麦到广东的物流情况有了实质好转。以前通过铁路、货运费用要300多元,而通过先运到连云港,再散改集到南沙港的模式,去年的费用只需要200-220元/吨。不过今年集装箱运费大增,物流成本须重新核定。
  七、调研小结
  总体而言,小麦现阶段是买方市场,供需面“前紧后松”,价格高开稳走几率大。对生产不宜过分悲观,很多抖音等炒作的视频,以偏概全。对价格不宜过分看高,设定安全线,做好风险管理。调研期间,企业大部分认为,1.2-1.25元之间属于较安全区间,1.25-1.3元属于中低风险区间,超过1.3元则有较大风险,此价格对贸易商来说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对产区储备企业来说扣除仓储费用等已经不是顺价了,对销区储备企业而言如果不是近期高价拍卖轮出陈粮,基本上采销价差会较往年扩大。更重要的是,这可能触及到国家的调控红线。因此,销售陈麦可以乘胜追击,当前(5月底)供应少,需求大,竞价激烈,落袋为安。而采购可以抓紧物色合适的粮源,但节奏可适当放缓,当前挂牌采购屡屡流拍,只会抬升产区惜售心理。
  当然,储备粮企业以确保粮食安全和降低轮换风险为主,可采取购销同步的策略,类似期货套期保值的思路,这样在市场波动较大、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可锁定轮换价差。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陈麦销售价格已有松动的迹象。本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7-28日,佛山和省储小麦成交均价多在2700元/吨以上,平均溢价总体超过100元。其中佛山藁优2018和济南17、新麦26等优质麦底价2650元,竞价至2730-2790元/吨;一等白麦和红麦底价2600-2620元,竞价至2720-2730元/吨;省储三等小麦底价2560元,竞价至2700-2710元,三等红麦底价2600元,最高竞价至2750元/吨。但31日,清远新麦26底价仍为2650元,却遭遇全部流拍;6月1日,汕头地区二等红麦仅以底价2620元成交不足50%。几天之内竞价热度和成交量价已出现一定的松动。市场上新麦供应渐多,不久前还是涨声一片,进入6月份,又开始有很多麦价下跌的消息出来。市场心态转变之快往往出人意料。在这个心态、预期决定价格,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供需基本面的阶段,市场的波动将会加大,风险也将抬升。
  收购品种方面,受质量的区域差异影响,今年山东、河南地区的贸易机会更多,加上优-普麦价差比较小,考虑到日后轮出,优质麦更为保值。可趁此机会调整储备品种。
  最后,还需关注国外走势。实际上,国际粮食市场供需弹性大,进口替代的量绝对不可小觑。而且近期受到美联储有收紧流动性的倾向,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均持续下跌,5月底六月初虽有回升,但提示国际盘面价格不是一直上涨的,也导致到国内玉米期价回调至2700元/吨左右。
  每个主体掌握的信息和对信息的解读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相反的,需要企业抓住主线,综合把握。(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