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组织振兴   马雪松:制度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关键之举
返回列表
查看: 401|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马雪松:制度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关键之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7-20 1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马雪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党创建了一整套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
  党治国理政中重大制度创新的最关键内容是逐步推动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面覆盖、集中领导、统一引领。党一方面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与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多次阐明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举措,并与时俱进地确立了请示报告制度、党内巡视制度、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等新形式。另一方面,党围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重大领域,积极破除特定时期内各方面不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整体规划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建设方向与治理重点。
  党开拓了各环节全面覆盖且有机联系、紧密衔接、优势互补、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在关键环节实现各方面协同共进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与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如何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规律性与差异性、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关系成为党治国理政的焦点议题。
  在此背景下,党不仅增强制度建设的全面化与联系度,围绕经济领域的所有制、分配制与责任制改革,政治领域的权力运行、权利保障与决策制定,社会领域的治理模式、保障体系与关系协调,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与舆论引导等环节,提出新规划、出台新政策、完善新措施。另外,党还致力于提升制度建设诸多环节的匹配度与协同性,在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农业生产、腐败惩治等环节统筹兼顾、推陈出新,补齐治国理政的薄弱环节与短板之处,实现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宏观方向与微观细节、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的系统衔接。
  党明确了制度建设的改革发展目标、治理效能导向与绩效考核标准,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重点层次加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愈益重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制度创新与改革发展、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这种优化集中体现为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后,党协调并调整各方面利益关系,运用灵活弹性的宏观政策与具体策略,在制度建设的目标设定上进一步凸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要意义,引导制度体系的良善运行;在制度建设的导向设置上提升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的结合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现实关怀;在制度建设的标准设计上规范相关层次的考核指标、操作办法、机制流程,优先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治理事项,强化绩效考核的制度建设。
  党治国理政中重大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与七十余年治国理政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培育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制度安排。整体阐述这些重大制度创新呈现的总体规律,有助于科学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运用辩证思维与系统理念正确看待当前制度创新的现有经验和未来前景。
  引领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能够以党自身建设引领整体制度体系改革的价值诉求、任务推进与路径开拓;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能够深入体现我国国家性质并明确制度改革的最终归宿。党治国理政中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探索的动态过程,引领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意味着寓人民性于党性意涵之中、践人民性于党的领导保障之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在制度创新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导不同领域制度创新沿着正确的改革方向不断深化。
  系统性与协同性的结合
  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制度创新既需要执政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全盘谋划国家制度的建设思路,也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部门增进合作。一方面,我国重大制度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呈现出“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各项制度体系、各类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在党的统一战略部署基础上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不同机构与制度之间的合作关系和配合关系更加顺畅。在明确自身权责体系的过程中保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长期安排与中短期政策、全局链条与局部细节之间的平衡,形成点线面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渐进性与突破性的并举
  渐次推进与实质突破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并行不悖,前者强调的是先试先行、灵活调整、缓和速率、循序推动,后者则指向成效保证、效率为先、快速反应、重点提升。治国理政中的重大制度创新就是在维护国家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目前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和不匹配要素,循序渐进又重点突破地达成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
  当前我国制度创新进程愈益鼓励干事创业者敢于探索、勇于试错,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式进展引领其它领域破除弊端,确保制度创新成果及时固定下来,并以试点案例的优秀经验示范带动全盘统一发展,平衡处理渐进性与突破性的关系,实现制度创新启示落实下去。
  回顾性与前瞻性的衔接
  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长远目光与全球视野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制度实践,将我国重大制度创新理解为一套环环相扣、彼此衔接的有机链条。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建设与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始终结合此前阶段的目标设定与水平要求以及其他国家的现有模式,衡量当下制度是否贴合实际国情且达致原本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积蓄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资源与动力,根据目前制度创新的优秀之处与现有不足,科学判断下一步改革举措的难点与重点所在,为后续治国理政指引方向与路径。
  党治国理政中重大制度创新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且具备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的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充分考察这些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巩固党对制度建设的全面领导,更加有效地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之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实保障,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制度优势。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自我革新带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新。
  一方面要及时总结党的自身建设经验与总体规律,形成用以指导后续发展的原则与理念,继续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民主开展、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党员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相统一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尤其需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地方探索、细节优化的有效衔接,并创设规避风险机制、督促落实机制、秩序维持机制、效度考核机制等。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持续发挥好制度优势
  党在治国理政中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优势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合理性、有效性与可行性的鲜明体现,又为未来制度创新的推进提供了经验启示。
  发挥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客观看待我国制度体系的综合特点与集合优势,确保不同领域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在党的统一引领下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改革、保持一致步调加以革新,为推动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打牢制度基础。发挥好制度优势也需合理审视我国所处国内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在综合研判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过程中,提升制度体系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系统推进的能力,使之有效应对新发展阶段多样化的机遇与挑战、复杂化的考验与经验,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化阻力压力为毅力动力。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增强制度执行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执行力作为衡量制度绩效与保障设计落实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的形势下具有愈益重要的作用。“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要在国家改革建设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坚决维护制度权威,鼓励党内同志和全社会层面形成尊重制度、维护制度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对相关职能部门与管理机构履职行动、工作开展和权力运用等过程的规范监督。
  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也需要事先做好制度设计的科学评估和可行度测试,制定完备合理的制度建设操作方案,减少后续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不必要成本,同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灵活调整且及时纠正整治制度体系中不符合发展要求、不契合未来愿景、不适合现实国情的弊端梗阻,通过不同制度的均衡发展和功能互补来凝聚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整体发展合力。(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6月第4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67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