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易学尧:挖掘建筑传统记忆的鲜活乡村
返回列表
查看: 208|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易学尧:挖掘建筑传统记忆的鲜活乡村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704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9-22 15: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易学尧(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道德文化振兴等内容。共知的理性和常识是,一个道德颓废的乡村,是毫无生机可言的,必然走向衰败。道德建设应成为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开展社会主义优秀道德文化教育,培养新农村道德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培养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广袤的乡村就永远充满希望。
  传统建筑有着丰厚的道德记忆与独特的传承功能,是极为宝贵的道德建设资源。湖南传统建筑广泛分布于乡村,形式多样,且大多保存完好。在传统道德文化式微、乡村民俗“淡化”的今天,以传统建筑为载体、为教材,重塑道德规范,将鲜活道德教育方式手段,增进道德建设成效。
  一、乡村变迁中传统道德日渐式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乡村道德生活呈现出许多新气象。同时,以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为标志的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道德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日益式微境地。
  (一)传统道德文化承载基础受到连续淘浊与冲击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内敛性乡村道德文化形态以及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转型以及大规模年龄劳动力持续涌流进城,扰乱了乡村的礼俗,动摇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改变了道德文化的发展生态。比如,日常生活中,市场语言无孔不入,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纳入以强调自我利益、自我优先权为导向的模式。一向秉承的道德文化传统被抛弃,自私观念和功利心态非理性膨胀,“金钱万能”观念凌驾一切之上。
  (二)传承和弘扬优良乡村道德文化行为主体缺失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为改变收入低水平状况,农村年龄劳动力大规模离开土地,进城市发展。农村年龄劳动力持续“离土”不仅导致乡村人口的“空心化”,还有乡村文化的“空心化”。虽然未“离土”老一代农民依然保留有传统乡村道德文化基因,但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中被逐渐边缘化,不能在乡村道德生活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而新生代农民又处于“不在场”状态。这使得乡村没有了人气,而没有人气的乡村,不能建立起活跃的乡村伦理关系网,几千年积淀的乡土道德文化的生机日趋黯然。
  (三)传统乡村道德文化失忆现象严重
  首先,对传统工匠技艺的遗忘。我国传统乡村的工匠精神受到巨大冲击,村民不再鼓励下一代再从事传统木匠、篾匠、泥瓦匠等传统职业,不再是对先辈精耕细作与精益求精技艺的传承,而是对现实利益及经济效用的片面强调。与长辈富有传统优秀职业道德的技艺相比,村民更多单纯地关注和重视各自理解的现代城市的网络生活与职业。再者,对睦邻友好这一人情伦理传统的遗忘。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扶弱济贫的道德情感在乡村社会越来越淡薄。道德失忆的最直接影响是让村民失去正确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给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发展隐忧,引发以传统道德文化为核心的公共伦理秩序的混乱。
  二、应充分重视乡村传统建筑的道德教化功能
  乡村发展史不仅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史,更是道德文化的记忆史。“道德记忆”具有多种承载方式和载体,如传统习俗、文艺作品、建筑等。其中建筑是刻画道德记忆独特的载体,也是传承传统道德文化十分重要的方式手段。建筑与人的道德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人类总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建造建筑,也总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享有建筑。
  (一)道德价值观念是建筑发展史的灵魂
  建筑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物质性存在,更多地承载着人类对建筑的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价值选择。不同时期的建筑具有不同特征风格,这是由不同时代所拥有的不同道德价值观念所决定的。无论它们的外表差异性有多大,它们都会被道德记忆所吸纳。如果说建筑是历史和时代的镜子,这主要在于总是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道德价值观念及人类所留下的道德记忆状况。建筑之中刻画着丰厚的道德记忆,人的道德记忆包含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建筑道德记忆”的特殊领域。
  (二)建筑实在性特征赋予其道德记忆内容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赖以生存的村庄、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建筑群。建筑起源于人类的实用需求,实用性特征赋予其道德记忆内容。首先,建筑基于其实用属性而涉及种种日常活动,如寺庙的法会、教堂的礼拜。这类活动本身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蕴含特定时期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相关的道德价值观念就与建筑形成“绑定”,即民众目睹建筑而自然会联想起相关的道德规范,甚至建筑本身被视为某种道德观念的化身。其次,建筑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会赋予其道德记忆。在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中,许多历史事件往往与特定建筑相联系,甚至以之为标志。我国传统乡村注重反映我国农民在历史形成上形成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文化,堪称我国乡村道德记忆的“化石”,它们往往成为人类道德记忆吸纳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历时性特征赋予其道德记忆功能。建筑是可以历时而存在的,质量优良的建筑不仅可以被一代人所使用,而且可以传给后人。不同时代的建筑是不同的,过去时代的建筑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其中一些会超越时间而传承下来。那些经过时间淘汰而得以传承的建筑既是一种物质性遗产,也是一种精神遗产。人类遗留的传统建筑是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它们是历史的镜子,不仅作为历史记忆而存在,而且因承载丰厚的道德记忆而具有传承教化功能。
  三、利用好乡村传统建筑开展道德教育的建议
  湖南的传统建筑形式与内容多样,从城市到乡村,各地的建筑都能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应充分利用好传统建筑这一宝贵的道德资源,让其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
  (一)要重视对传统村落的合理开发保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绕不开传统村落这一重要空间域场。湖南历来重视对传统村落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目前全省共有401个村列入有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张谷英村和高椅村等都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但快速城镇化也给传统村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村落不断遭受自然环境恶化、历史建筑损毁、传统技艺失传、民风民俗变质等“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渐趋衰微。需体系化把握道德传承的特点与规律,协同性解决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二)要加强对传统建筑道德内容的认识挖掘
  一方面,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比如,湘南永兴县板梁,始建于宋末元初,其民居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是考察湘南传统民居儒学教化功能的宝贵标本。另一方面,从建筑风格、布局、环境等多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道德内容、文化意蕴。比如,湘西凤凰古城和吉首乾州古城,是历代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向世人展示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沿河吊脚楼建筑、历史街巷、传统服饰、地方饮食、传统商号、风土人情等独特的地方文化大都有直接反映。
  (三)要坚持对传统建筑道德文化的传承创新
  传统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道德文化理念、模式、习惯等物化于民居而形成的独特人文“场”效应,这种“场”可视为“软件”,是建立在建筑“硬件”上的人文思想的反映,以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我们只有以理性的“文化自觉”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才能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在现代人居空间重焕生机。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3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