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财经观察   商业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599|回复: 0
收起左侧

商业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6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6981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11-29 0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力恒(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


  ——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
   至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福祉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金融能力和机会不足是造成贫困人口难以脱贫、持续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燕芝、彭千芮,2019)。邮储银行在提高贫困户可行能力、改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从贫困产生的根源出发,剖析邮储金融扶贫模式的扶贫作用机理,对持续深化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贫困根源及其对金融精准扶贫带来的挑战
   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机制不同,但贫困的本质往往源于基本能力的不足和机会的丧失(Sen,1976)。在金融市场里,贫困地区及人口经常被边缘化。
(一)贫困人口缺乏内生动力,难以形成有效信贷需求
   当前剩余贫困人口多集中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居民思想落后,对家庭积累和人生责任意识远弱于其他地区,“等要靠”思想严重(史源渊,2019)。部分贫困人口虽然存在一定的脱贫积极性,但缺乏脱贫思路和职业技能,加上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户难以摆脱传统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对政府兜底保障措施和产业政策有较强依赖。因此,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始终是制约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问题,贫困人口难以形成有效的信贷需求(徐玮、谢玉梅,2019)。
(二)贫困主体发展能力不足,与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相左
   整体上我国农村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村土地、农户宅基地等商品属性不健全,贫困人口在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方面均存在要素投入劣势。贫困人口劳动力及生产技能不足、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导致扶贫贷款存在较高风险。与此同时,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是“造血式”精准扶贫的核心,但许多贫困地区的产业和项目都存在产业聚集度不高、存活周期短、偿债资金匮乏等桎梏(杨艳琳、袁安,2019),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经营原则,容易被正规金融市场排斥在信贷服务范围外。
(三)贫困地区信息严重不对称,扶贫目标偏移问题凸显
   受历史性、地理性因素影响,贫困户缺乏信用记录、交易流水等能够有效显示自身风险类型的硬信息,贫困地区信贷市场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严格贷款审查审批流程、提高抵押担保门槛,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这也是造成扶贫信贷资金容易被“村两委”“致富能手”等精英攫取,金融精准扶贫出现目标偏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扶贫信贷能否抵达、如何抵达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精准扶贫需要思考的问题。
邮储银行金融扶贫十大模式: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索
   金融精准扶贫不单单是增加贫困地区信贷供给,培养和提升贫困主体的内在能力,并提供其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才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最终出路。基于这一思想,邮储银行探索发展了金融扶贫十大模式。
(一)邮储银行金融扶贫模式介绍
   一是“融资+ 融智”模式。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与科协、农技协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给予创业项目指导;开展农民金融夜校、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针对贫困户普及金融信息;选派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到贫困地区挂职,向贫困地区输送新鲜人力资本,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等。
   二是“精准扶贫”模式。即与各地扶贫主管部门合作,采取“政府出具风险补偿金、银行放大倍数发放贷款”的形式,对有劳动能力、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发放“五万、三年、无担保无抵押、执行基准利率”的扶贫小额信贷。
   三是“银政合作”模式。除扶贫主管部门外,邮储银行与各地其他政府部门同样建立了合作关系,按照“银政联合、政府增信、协同扶贫”的思路,由政府部门设立风险补偿金、提供贫困户贷款推荐名单,银行按照贷款流程对推荐贫困户进行资质审核和放贷。比如邮储银行青海分行开展“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利用村委进行征信宣传,并与村委合作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
   四是“金融+ 电商”模式。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其他业务板块联动,通过银行提供信贷支持、邮政电商帮助销售产品、邮政速递提供货运支持,对贫困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全方位服务。
   五是“能人带动”模式。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邮储银行瞄准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把村干部、党员和种养殖大户作为贷款对象,探索开展了以支持致富能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收的扶贫模式。
   六是“产业引领”模式。邮储银行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针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灵活的贷款条件,鼓励新主体与贫困户签订雇佣协议或交易协议,带动贫困户增收。
   七是“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即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人口居住集中、资金需求旺盛、政府扶持明显的行政村,搭建“银村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等中介作用,通过整村授信、批量开发,推进贫困地区信贷资金投放。
   八是“项目扶贫”模式。以“股权+债权”的形式,为贫困地区交通、电力、通讯、饮水、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提供灵活组合的固定资产贷款、产业基金等信贷和非信贷服务,通过补齐贫困地区基建短板,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九是“光伏扶贫”模式。即银行与政府部门、电网公司、光伏设备经销商合作,由银行向贫困户发放太阳能发电设备购置贷款,以政府购置补贴及贫困户发电获得收益为还款来源,利用光伏产业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较高等特点,确保贫困户享有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收益。
   十是“公益扶贫”模式。邮储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成立“邮爱公益基金”,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募集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教育健康、社区发展、灾害救援等扶贫领域,并在全国34个贫困县高中开设“邮爱自强班”,资助1700名贫困高中生,向300余名考入大学的贫困高中生发放“邮爱奖学金”。
(二)邮储金融扶贫模式的扶贫作用机理
   一是立足思想,改善贫困户内生发展意愿。以“融资+融智”和“能人带动”模式为例,前者是从贫困户自身着手,通过拓宽经营思路、提升职业技能等方式,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能人带动”模式则是从外部环境着手,通过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开展生产,实现生产经营风险由贫困户向致富能人转移,以及贫困户发展信心的增强。这两种模式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化解贫困户发展生产面临的要素投入劣势问题,激发贫困户的有效生产性信贷需求。
   二是立足能力,多手段推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项目扶贫”模式是从宏观视角出发,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和支撑。“能人带动”和“产业引领”模式都是金融机构从中观视角出发,服务“造血式”扶贫的典型模式,致力于建设长期可行的产业脱贫路。“金融+电商”模式则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贫困户与邮政电商平台邮乐网合作,缩减特色优质农副产品的中间销售环节,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三是立足机制,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特别强调要瞄准深度贫困人口。与其他模式相比,“精准扶贫”和“银政合作”模式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根据扶贫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贫困群体进行分层管理,解决扶贫目标偏移问题。
   四是立足自身,增强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贫困地区“抵押难”“贷款难”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商业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或者信息传递成本过高,导致商业银行难以识别低风险借款主体(王力恒,2017)。“银政合作”模式借助银行和政府部门的双重审核,能够实现贫困户家庭信息、经营状况和诚信水平的交叉验证;“金融+电商”模式以电商销售数据和物流运输数据为支撑,能够佐证贫困户生产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以行政村集群式开发代替散户开发,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摊平商业银行信息获取成本。
  深化金融精准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实践和探索,邮储金融扶贫模式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扶贫信贷风险防控难、扶贫政策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掣肘。金融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构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扶贫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
   第一,加强精准扶贫标准和扶贫信息质量管理。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明确扶贫标准、提升扶贫信息质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聚焦精准扶贫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第二,推动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允许金融机构与大数据平台开展端口对接、数据交换,为金融精准扶贫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第三,健全多方信息交流机制。加强贫困地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沟通交流,探索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实现扶贫项目筛选和实施阶段的资源优化整合。
(二)健全长期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政策保障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扶贫产业的有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型国企和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社会资本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提高扶贫产业选择的科学性。完善产业后期扶持政策,确保产业扶贫政策稳定可持续,防止产业不稳定发展造成新的返贫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扶贫相关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制度建设,在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解决好产业发展的要素投入问题。
(三)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着力加强贫困地区交通道路、水电气网、水利设施等关键领域建设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针对扶贫项目普遍缺乏付费来源问题,要加大中央及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财政资金整合,集中力量支持贫困地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基础上,稳健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在准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作用。
(四)强化金融扶贫领域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金融扶贫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不言而喻,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金融扶贫领域的风险问题逐步暴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协力合作,切实抓好金融扶贫风险防范化解。一是切实做好风险补偿基金的制度优化,确保风险补偿基金能够正常划拨和补足。二是强化政府信用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有序的就业市场,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三是加强贫困户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严格防止信贷资金用于非生产性领域,避免贫困家庭因非理性投资陷入信贷陷阱。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