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涨之后必有大跌,大跌之后必有大涨。
这其实是股市里常说的一句话,因为股市经常是非理性的,大涨大跌往往是常态,而在大涨后估值高企,之后就容易迎来大跌;而在大跌之后估值处于低位,往往就容易迎来大涨,而这就正是所谓的周期。
那么这在粮食领域里是否也适用呢?尤其是当前小麦就正在大跌,大跌之后会不会也迎来大涨呢?
不得不说,这轮小麦下跌既在意料之中,但又出于意料之外。之所以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下游的需求实在太拉胯了。面粉、麸皮均走货不畅,双双下跌,面粉企业大部分都在亏损,有的为了维系老客户也是硬着头皮艰难开机。而供给的压力却在不断上涨。本来相对于当前较弱的需求来说,市场供给就不低,而这时政策性粮源还在持续投放,加剧了这种供强需弱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小麦价格下跌自然是意料之中。但令市场没想到的是,跌势会这么猛。因为前两年,小麦价格重心大部分都是在1.6-1.65元/斤,甚至是1.65元/斤以上的位置波动的,跌下1.6元/斤的时候并不多,更别提向1.5元/斤靠拢。
而这回小麦再次下跌后,一夜失重,当前价格已跌至1.52-1.53元/斤区间,并且已有少部分报价报到了1.5元/斤以下,使得小麦市场变得岌岌可危。这随之而来的便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小麦还有“底”吗?
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小麦虽然下跌,但并没有落入万丈悬崖,作为口粮,小麦的底部还是比较清晰的。一方面是玉米虽然也是利空不断,但是仍然坚挺,“中字头”收购不断,也有明显稳定市场的意思。而玉米坚挺,小麦就有底。另一方面,虽然小麦这次大跌,与政策粮源的投放不无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要打压小麦,具体原因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而近日政策投放已有减量的意思,这也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投放或将接近尾声。所以小麦虽然跌势有点猛,但至少还是有“底”的。
第二个问题是,小麦大跌之后,会迎来大涨吗?
虽然这句俗语在股市可能比较应验,但是对于小麦来说,大跌之后的上涨却明显力度不足。虽然随着小麦价格大跌,一些贸易商有恐慌出货的现象,进而造成了麦价惨跌的现象,但是反过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市场的卖压,缓解了后续市场的供需压力,有利于小麦的回涨。
但是最关键的需求仍然不确定性较大。或者说下游消费何时提振,何时发力,大家都在等待和观望。而且不止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都在等待着需求的召唤。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近两年进口小麦数量不断激增,从2020年开始,进口数量明显上涨,并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超出配额。
而进口小麦的用途并非饲用,主要是用于调剂。我国多以中筋小麦为主,适用于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这类主食食品,而进口小麦多以强筋和弱筋为主,适用于制作一些西式蛋糕、糕点等。而近几年蛋糕等需求明显上涨,于是进口也相应增长。由于用途不太一样,所以进口小麦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不过不是特别大。
但是自小麦退出饲用后,回归到主食需求,变得相对单一,而我国主食消费比较稳定,所以对小麦后续的拉涨力度有限,很难形成大涨之势。
所以,小麦大跌之后大涨恐怕有难度,大概率是震荡回调的格局。(来源: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