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郑文慧:2019年度粮农市场十大关键词
返回列表
查看: 491|回复: 0
收起左侧

郑文慧:2019年度粮农市场十大关键词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郑文慧(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南”(难)是2019年公认的年度汉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乏善可陈,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景确实还是这边独好,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们迎来了激越、自豪的高光时刻,但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必然涌动着各种深刻的挑战,体味着真切的悲恸。所以网友一句“我太难”了,引发广泛共鸣。但值得庆幸的是,粮食这块社会、经济的“压舱石”始终压得稳稳当当的,中国的粮食安全进入了“最好的时代”,正是有这样的底气,我们才能迎难而上。吴晓波的跨年演讲中提到,去年60%的经济学者对经济是悲观的,今年这个人数已经减少到了34%,而认为经济会持平发展的人则由30%增加到了54%。我们要不负韶华,一路向南,等待春暖花开。
  一、粮安七十年
  新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历代粮人孜孜不倦为之奋斗而不得的理想——粮安天下稳,这不是大话,不是虚话,而是真真切切的实话。中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20%的人口,这句话伴随了一代人,也是对新中国创造的奇迹最好的诠释。
  6月21日,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郑州开幕。期间,还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图片展,集中展示了新中国的主要粮食成就。9月2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袁老获得“共和国勋章”,当之无愧,他代表的是无数的杰出粮食科研工作者,激励着千万个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而奋斗的粮食人。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996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时隔23年,中国再次发表粮食白皮书。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确保14亿人的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着眼未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发力,既要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产业和库存,还要保证现代化的粮食流通能力和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11月18、19日,《中国粮的奇迹》在央视播出。近年,《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专题片成为爆款,为进一步巩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功不可没。当前是中国粮从追赶先进到逐渐领先的“最好时代”,希望粮食界也能多出这样的爆款,为粮食人鼓劲,打气,也提醒粮食人时刻不忘初心,始终把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头上,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二、质量兴农
  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产量提升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在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兴农是粮农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是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来中央始终将其作为工作主线,多项中央政策聚焦于此,反映了改革的决心。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稳中略降,但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分地区看,全国有17个省(区、市)粮食增产,14个省(区、市)粮食减产。有研究表明,到2018年除新疆和宁夏继续保持高水平自给外,其余9个省份平均已下降到58.5%。这意味着我国粮食产销格局出现了新变化,生产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其对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的影响值得关注。2019年,各地大力发展紧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粮食生产品质提升,结构优化。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超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和加工指标完全足以媲美国际优质强筋小麦,而且还满足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高产性。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相当于农药少施了3万吨的实物量。化肥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相当于少施了化肥70万吨的实物量。我国是全球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粮食的奇迹离不开化肥,但过度使用造成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化肥用量的减少,有利于真正走绿色的、可持续的生产发展之路。
  三、非洲猪瘟
  猪年的“猪事”仍然不顺,行业寒冬没有过去,反而深陷其中,非洲猪瘟的阴霾未散,CPI一度高企,百姓调侃道,猪价飞天,想便宜,只能去吃海鲜。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年,国家多措并举,打响猪价保卫战,科技不断进步,离破解疫情越来越近,行业也在自我调整,并加速了养殖业从“作坊”式生产到商业化大规模运营,一切都在慢慢趋于均衡,但这仍是一场持久战。
  “总的来讲,疫情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对于自2018年8月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非洲猪瘟涉及范围广,蔓延时间长,影响深度大,我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历史最低点,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猪肉产能迅速下降。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时隔3个月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重回“2时代”。猪肉价格上涨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在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不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从“5字头”进入“2字头”,2017年首次降至30%以下,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富足区间,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猪肉价格大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在减弱。更重要的是,国家多管齐下,出台了财政、金融和土地等多项扶持政策,一方面给补贴促需求,一方面放宽限制增加供应。加上可替代品的增多和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的能力增强,前11个月,我国进口肉类(包含杂碎)548.5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进口猪肉183.8万吨、猪肉杂碎99.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6%和3.5%。充足的“弹药”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调控余地。
  随着政策的密集出台,11月开始,猪价肉眼可见地下滑,产能也有回升趋势。而且,中国研制的非洲猪瘟疫苗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主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已经得到,首次解析出了正在困扰各国的非洲猪瘟病毒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疫苗的创制提供了很好的线索。之前屡屡传来疫苗成功研制的假新闻,固然有借其炒作的,但更多也表现了各界对此的期待。如今,取得实质进展的“官宣”终于来了,这是养猪业的福音。这项研究是“应国家之所需,急国家之所急”。过去,中国在很多领域上都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但现在,中国很多时候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经验告诉我们非洲猪瘟一般需要十几,甚至几十年才能根治,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中国创新的推动下,这一经验很可能被突破。
  四、中美贸易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外部环境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这一判断是很精准的,不仅是过去一年的问题,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中美关系打打谈谈又一年。根据彭博经济研究估计,中国和美国都是最容易受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危害的国家之一,我们也看到,中国很多相关的行业承受着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美国农民正面临着08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境况。年中,特朗普公布了2020年预算计划,还提议将美国农业部的预算砍掉15%,称其对美国农户的补贴“过于慷慨”。真是屋漏兼逢连夜雨。即使在政治属性最强的国际“粮食贸易”中,“不买你的东西”很多时候的杀伤力也比“不卖给你”要大,尤其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美豆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快速跳水,下跌近2%,接近2008年12月份创出的历史低位。美国大豆期货离7美元仅一步之遥,跌破了美豆的种植成本线。自中美贸易战打响,大豆便登上了国际主舞台。作为美国对华出口量位居前列的产品,豆农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价格跌至十年新低,贷款负担升至80年代以来的高位,破产率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宝座已拱手让位于老对手巴西。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业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反对美对华加征关税,表示美国农业需要的是确定性而不是关税。毕竟,贸易战损人损己。从中美两方和相关的国家股市期市行情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免受影响。美国这一记重拳最后也悉数落在了自己身上。
  中加、中澳等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影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高。3月中国停购加拿大油菜籽,11月对澳大利亚大麦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将会再延长六个月时间,令加拿大和澳洲农民再度承压。终于在12月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与一年来其他的时好时坏的各种消息相比,这一阶段谈判的胜利具有实质性,后续双方具体的措施也体现出诚意。正如中方所强调,相向而行才是负责任的行为。
  五、大清查
  粮食库存数是诸多粮食战略决策、具体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市场预测的依据,这个基础不准确,所有建立在其之上的东西都缺乏科学性,这也是库存大清查的重要性所在。这次大清查,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组织的继2001年、2009年之后第3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绝非“雷声大雨点小”,从上到下都严阵以待,要摸清家底确保粮食安全。
  2月,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韩正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做好大清查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大清查原则以摸清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实底为首要任务;坚持有粮必查防范安全风险。4月17日至2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张务锋局长带队,代表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实地督导巡查黑龙江、辽宁两省大清查工作。张务锋强调,黑龙江、辽宁两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库存规模大、类型多,地位举足轻重。大清查工作扎实有序,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
  12月31日,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认为,本次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在各地各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全力推动下,全面摸清了政策性粮食库存实底,达到了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实实在在“明白账”的清查目的,为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要求,要认真做好大清查总结后续工作,督促各地通过“回头看”等形式,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六、放管服
  未来开放的脚步会越来越大,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才能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就农业领域来说,本次负面清单的缩减是“取消禁止外商投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的规定”,这对粮食行业,甚至整个农业来说影响有限。但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未来开放的脚步会越来越大,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才能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8月商务部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一共提出17大点修改意见。本次拟不再对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有助于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倒逼国内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此外,棉花、食糖、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仍在进口配额管理名单上,但配额的管理部门则改为商务部、发改委,进口配额的转手无需经批准,这将使得农产品进口配额管理更加市场化。9月份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林印孙曾建议改革玉米进口配额政策。实际上,饲料粮的总体缺口导致近年不同的品种以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当前,玉米的市场化改革是渐进式的,从取消托市政策,到相对下调生产补贴,但什么时候适度放开进口还不能预计,至少2020年国家仍是明确要实行配额政策。
  11月2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做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涉及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好“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军粮供应站资格、军粮供应委托代理资格认定”“粮食收购资格认定”等改革事项有关工作。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得好,在这几个字上做好文章,构建新型的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再上一个台阶。这次在粮食收购端的“放管服”,对于理顺整个产业链的运作,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七、粮食期货
  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5月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与44家产业企业在郑州签约,后者成为首批“产业基地”。交易所携手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是金融与实体融合的一种模式。理论上看,交易所可以通过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好地培育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而加入产业基地的企业也能够借力交易所、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共同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月1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迎来其第18个期货品种——粳米期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粳米生产国和消费国。1993年大商所开市第一天,上市的品种就有粳米期货(当时叫大米期货),这是我国第一个大米期货品种。大商所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有玉米、玉米淀粉、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鸡蛋等期货品种和豆粕、玉米两个期权品种,其中,豆粕期权全年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1252.16万手和92.66亿元。如今,农产品期货家族再添粳米品种,不过,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提升产业运行水平需要多方合力,需要更多耐心。
  9月24日,郑商所发布公告,对强麦期货相关业务规则进行修订完善。标准是关键的激励指标,一个好的标准,会推动行业的发展,我国粮食不缺好的品种,缺的是有效的导向。希望修订后的强麦期货交割标准与现货市场运行实际更加吻合,升贴水幅度更能准确反映现货价差,真正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八、粮食企业
  7月22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9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中国大公司数量首次与超过了美国,达到129家,后者为121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每年追踪《财富》世界500强的“国际粮商”信息,不难看出近年在总榜单企业资产不断扩张,营收增长,利润率恢复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的落寞。2014年以来随着全球粮价进入低迷期,国际粮商面临着新的调整周期,五年来,排名整体下滑,营收大幅缩水,利润率不敌500间企业均值的一半。不过对于这些经营产业链的巨头,潮起潮落,也自有应对的方法。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中国的粮食行业体量正在变大,结构有待优化,不同的企业也喜忧参半,动作不断。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突破4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粮食产业已经成为一些主产区重要支柱产业。近年,粮食产业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反映了国家粮食安全思维的转变,从以前的以“产量”为中心,到现在的以“产业”为抓手,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具弹性的粮食安全。也只有产业做大做强了,让种粮食的地方和做粮食的人富起来,产销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2月28日,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粮控股”)在深圳市证券交易所举行重组更名开市仪式,首开粮食业务整体上市先河,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4月19日,腾讯与中粮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地产、智慧零售、智慧党建与扶贫和智慧办公等多个领域合作,国企和民营巨头,传统粮商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从体制到产业的混合与交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变革力量,值得期待。但另一方面,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在深交所退市,玉米油大王西王集团面临18亿债券违约、中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1元甩卖子公司,这些消息不绝于耳。这些年中国经济“水大鱼大”,很多企业都经历了扩张、多元化,然后又因杠杆而收缩,剥离,甚至破产之路,所谓的“资本操作”可以让人风光无限也容易令人迷乱。粗放式生长过后,转向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坑要填,有很多功课要补。那些还有机会挽救的企业,也应当顺应大势,重新聚焦主业,重塑核心竞争力了。行稳方能致远。
  九、去库存
  2019年,“去库存”仍是艰巨的任务,不仅在两会中成为提案,更引发了美国农业部的关注。去库存的品种结构有所调整,具体表现为小麦、大米节奏加快,玉米减缓,或者说是对2018年进度过快的一种调整。2020年1月9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中,局长张务锋表示,将多措并举消化粮食不合理库存,政策性粮食库存较最高点下降36%。这意味着去库存仍是2020年的重中之重。
  3月13日,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向媒体公开了本次两会他带来的两份建议。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快处置超期超标稻谷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岳国君表示,目前我们的稻谷储存水平6年累计库存已超过1.4亿吨,总库存量达到稻谷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我国超期储存稻谷占总库存的10%-15%,约1400万吨以上,唯一的用处就是投向工业加工——燃料乙醇的制造。也是因此,他的另一建议,是《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能布局和市场推广的建议》。年中,美国农业部网站发布文章称,中国稻米去库存将影响全球饲用市场。文章指出,中国的大米库存持续攀升,预计到6月底,将达到1.13亿吨。2018/19市场年度,是中国大米库存连续增加的第12年。当前,中国占了全球70%的大米库存,其去库存的节奏和方向,无论对国内外市场来说都有着重大影响。
  降价对于稻谷去库存最有效,小麦则属于一降再降,但效果有限;玉米是唯一上调底价的品种,自然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竞价销售量也大降。2019年全年共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粮油3855万吨,其中稻谷1248万吨、小麦343万吨、玉米2191万吨。5月21日开始销售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底价同比下调了120元/吨;2013-2015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下调至1800-1900元/吨,较2016年产之后的下调500元/吨,稻谷最低专场交易下调至1500元/吨;临储玉米则底价普遍上调200元/吨。自2019年7月3日开始销售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的销售底价每吨为1100元,2013年及以前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销售底价为1600元。自2019年8月5日开始专场销售的2013年进口小麦,存储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的进口小麦销售底价为2000元/吨,同比下调160-210元/吨;存储在宁夏、甘肃、青海的进口小麦销售底价分别为1850元/吨、1950元/吨、1850元/吨,同比下调0-250元/吨。
  十、托市政策
  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19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我国四大粮食作物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保口粮、增大豆、稳玉米”。也因此,2019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2019年国家公布的国标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2元/斤,较2018年下降0.03元/斤,较2017年下调0.06元/斤,连续两年下调。国家延续2018年的托市收购标准,小麦和稻谷需要达到三等及以上标准,不再是对所有等级照单全收,这对继续引导粮食优质优价起到积极作用。
  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积极发展优质专用水稻、小麦。会议明确了2020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将延续,同时稻谷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也不会停止,为新一年农户的生产提供指引。其中,自2020年起对最低收购价小麦限定收购总量为3700万吨。“限制总量”可视为小麦最低收购价近年的一个大变革,预示着从“敞开收购”逐渐收敛至相对合理的国库水平。当然,从实际上看,最低收购价结束了连年上涨的态势后,收购量锐减,3700万吨的总量限制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影响,但这为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埋下了伏笔。
  2019年全部小麦主产区均启动预案。截至12月底,稻谷的八个主产区也启动收购。但与前些年不同的是,市场看涨心态并无明显回升。实际上,这是近两年托市政策的回归,通过更科学的启动和退出时间、更严格的质量要求等规定,使得该政策从“托市”变回“托底”,既对农民有了“底线”的保障,又最大限度地把价格的主导权重归市场。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