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表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正持续加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但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精准有力方面大有可为。要通过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进一步扩投资、促消费。
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向好注入动能
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综合采取降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结构性工具使用力度等举措,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总体持续恢复,但基础不够稳固,货币政策执行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对政策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外需对国内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因此更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国内经济复苏。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动力还不强,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向好注入货币动能,重点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通过跨周期调节,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以此进一步扩投资、促消费。
“货币政策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物价稳定,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但结构性政策工具客观上不宜多用,用多了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更多还是要聚焦总量政策,包括货币总量规模、利率。整体来看,今年的物价和货币币值是稳定的。
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支持经济持续复苏?潘宏胜表示,要更充分地估计经济内生动能全面恢复的复杂性。围绕重点领域和难点堵点加强政策协同,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收入、消费、贸易等政策的协同,打通货币政策向实体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精准有力方面大有可为。”潘宏胜表示,在投资方面,当前重点项目投资、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力度加大,应及时引导信贷投放有效跟进,合理保持专项债发行节奏,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在消费方面,相关部门表示,将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包括大宗消费、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农村消费等,离不开金融机构和信贷的支持。在房地产市场方面,近期相关部门宣布将“金融16条”中2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应继续积极满足房企的合理资金需求,稳步推进房企化解债务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稳步恢复。在重点领域方面,继续发挥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
刘兴华认为,首先,在扩投资方面,要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在注入流动性和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实现平衡,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制造业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支持补齐民生短板。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企业投资需求。在这方面,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密切协同,综合发挥作用。
其次,在促消费方面,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促进住房、汽车、家电、家居、餐饮五大类消费。要进一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促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房地产消费在内需构成中规模庞大、上下游链条众多,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密切相关,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运用市场手段及时调降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探索适度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实施路径,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楼市企稳。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根据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进一步适度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并延长还款期限。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融资租赁企业密切合作,有效增加金融服务供给。要完善汽车消费环境,尽快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政策。
此外,针对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刘兴华表示,应综合施策、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实现基本稳定,避免市场情绪一边倒,有效防范汇率大起大落带来的风险。(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