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多国2024年即将加入金砖大家庭之际,中国与中东金融合作也日益紧密。 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DFM)宣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之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上交所和DFM计划共同探索开发ESG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产品,满足两个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开发包括跨境指数、ETF等金融产品,向市场参与者介绍各自的优势,并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资本市场服务。这一伙伴关系的落实,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强跨境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此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沙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将有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扩大中沙间本币使用,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中国与中东的沙特、阿联酋等多国加强包括货币互换、资本市场合作等在内的各种金融合作,释放了至少两个方面的积极信号。一方面,作为石油美元的创设地,沙特是石油美元的主要应用场地,沙特加强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这代表了沙特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东的资本市场合作、货币合作等金融合作也是中国与中东产业结构优势互补的必然结果,中国与中东的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又有助于提振中国中东之间的产业合作、经贸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中国近期与中东多国,尤其是海湾产油国的金融合作取得很大进展,这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关系已经从最初的能源供需关系发展到广泛的双边贸易、能源下游产业、新能源、数字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截至2022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中国与中东国家的金融合作顺应了不断扩展的经济合作要求,释放了双方朝着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方向迈进的强烈信号。 全球化新形势也是中国和中东加强合作的重要背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曹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一定程度“开倒车”的大背景下,以往的全球分工格局的脆弱性愈发凸显,原有的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合作格局也在变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区域性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都在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国际合作和经贸网络,例如亚洲区域合作趋势,中国和沙特、迪拜的合作便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和中东多国的金融合作无疑释放了重要信号,未来金砖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多个层面的合作将愈发紧密。 中国和中东金融合作“水到渠成” 事实上,中国和中东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合作可谓“水到渠成”。 2022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到1160亿美元,沙特连续20多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沙特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壮大,首都利雅得已经成为中东地区金融中心之一。在此背景下,中沙金融合作不断升级,为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多机遇。 中国和阿联酋也合作紧密。阿联酋连续多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阿双边贸易额99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其中中国出口额5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进口额454.1亿美元、同比增长58.9%。 韩建伟对记者表示,中国与阿联酋的金融合作已经有多年的基础。2015年,阿联酋就成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阿联酋央行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的联合发起者,这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货币跨境转账的重要探索。阿联酋迪拜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交所和DFM达成谅解备忘录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是阿联酋资本市场“向东看”的重要标志。 对于上交所和DFM之间的金融合作,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很高兴与DFM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上交所期待与DFM深化沟通交流,共同探索在指数、ETF、ESG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下一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继续探索与中东地区交易所的多元化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双边合作、探索多边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 DFM首席执行官Hamed Ali表示,DFM与上交所之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关键领域的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合作关系为探索新机遇和扩大市场打开了新的大门。他表示,在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中,全球合作至关重要,DFM希望与上交所一起,互通双方的最佳实践和专业知识,并加强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在曹啸看来,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合作很自然。一方面,中东国家的资源依赖型经济需要转型,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可以为这些国家转型提供经验,尤其是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可以帮助中东国家发展新产业,未来在产业合作上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的产能也有向外转移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经济秩序变化过程中,中东各国需要和中国进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应对全球金融、经济秩序变动所带来的冲击。中国和沙特、迪拜的金融合作只是一个开始,为未来的更深入的金融和经济合作、共同构建新的产业链打造了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再迎“新动力” 随着中国和中东深化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再迎“新动力”。 韩建伟分析称,中国与沙特达成本币互换协议的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中沙石油及其他领域的贸易结算依赖美元,这一局面越来越不适应双方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需要,两国实现本币互换是大势所趋。当前5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数额还比较小,但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特别是对未来可以展期的承诺说明中沙本币互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中央银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一般是指一国(或者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与另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一方可以一定数量的本币交换等值的对方货币,用于双边贸易投资结算或为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到期后双方换回本币,资金使用方同时支付相应利息。 韩建伟对记者分析称,中国与中东国家的金融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当前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的主要支柱就是以美元结算石油和大宗货物。沙特、阿联酋是中东经济体中影响力最大、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中国与阿联酋开展的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2022年12月,中国提出了以人民币结算石油的倡议,这是符合中国与沙特等产油国共同利益的重要倡议。当前,中国与沙特正式达成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结算石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特、阿联酋加入金砖组织,为中国与两国开展本币互换、投融资合作提供了更有利的制度保障,这势必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共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为29份,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沙特和中国的合作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累累硕果的缩影,“一带一路”贸易投融资活动促进了人民币在中东地区的输出循环。2023年1-9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6.7%。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与3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为中国与中东各国的贸易投融资结算提供了金融便利。 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逐渐深入全球结算清算服务。当前CIPS较好地发挥了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主渠道”作用,人民币依托CIPS在中东地区的国际化进展和纵深远超预期。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东地区人民币支付结算清算将更为普及便捷,人民币在中东的根基不断扎牢扎深。 在刘英看来,伴随着中国与中东深化货币合作、金融合作、产业合作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加速。中国与中东加强经贸投资合作,很多方面无需使用美元,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结算,不仅能够降低汇兑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防止美联储加息降息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防止对中东国家的外溢效应,能够更好地与中国加强经贸投资合作。而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产业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充足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开拓了广阔前景。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理性看待。曹啸分析称,中国和中东国家的金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也需要看到,目前这种合作形式还是比较初步的,是国际金融秩序变动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原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不会很快改变。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确保人民币汇率整体稳定,避免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不能期望人民币国际化一蹴而就,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一个自然结果。(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