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政策导航   赵阳:补短板强弱项,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返回列表
查看: 569|回复: 0
收起左侧

[政策解读] 赵阳:补短板强弱项,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8163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4-1 1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赵阳(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三农”是经济社会全局“压舱石”和“战略后院”,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背景下,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续发力,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繁荣。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来看,农业农村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毫不松懈、持续加力,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顺利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夯实“三农”基础。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对全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突出抓紧抓实五项重点工作。
  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绝对贫困即将消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照现行扶贫标准,2013—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9年的0.6%,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780个。目前,脱贫攻坚还面临一些的困难和挑战,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的堡垒必须攻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务仍然较重,松劲懈怠问题有所抬头,责任不落实、政策不到位、工作不精准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开展对已脱贫人口的全面排查和脱贫攻坚普查,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突出地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底,9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的行政村,几乎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已修通硬化路,乡村教育快速发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乡村文化日趋繁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与全面小康的要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较大范围存在,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无法满足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补短板任务还非常艰巨。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面向全面小康,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强乡村教师、医生队伍建设,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保护发展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突出短板,逐步破解农村民生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牛羊禽蛋奶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定增长。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1.6万元大关,增速连续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降至2.64。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稳定社会预期、实现全面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生产基础还不稳固,特别是当前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种粮成本连续上升、效益持续下滑,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显现。去年生猪生产受非洲猪瘟影响很大,恢复生产任务较重。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很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近期农民就业增收的影响不容低估。要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主动作为,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着眼于保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加强技术服务,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着眼于促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设立公益性岗位扩大乡村就业。此外,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能减少;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需要强调的是,保供给、促增收是紧密关联的,在具体工作中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制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手段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颁布、新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乡村治理基本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但总的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是国家治理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快走向现代化。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我国城市治理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而乡村治理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农业农村内部来看,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未根本改观,农村“三留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的长久之计,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应尽职责。
  为此,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县乡村联动,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积极调解乡村矛盾纠纷,推行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推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这些要求细化了当前重点,实化了工作举措,为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提供保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近年来,国家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乡村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进入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但由于相关制度政策不健全、不完善,补齐农村短板还面临不少难题,资金投入存在巨大缺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持续紧张、优秀实用人才紧缺,这些问题需要抓紧破解。
  针对补短板面临的突出制约因素,中央一号文件在要素投入保障和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如,加大各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扩大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鼓励加大涉农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安排一定比例用地指标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办法;以种业和农业机械为重点,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农业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继续深化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垦、国有林区林场、集体林权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农业水价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综上,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既延续了以往中央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又创新发展了面向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文件系统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对于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584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