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财经观察   大萧条催生好莱坞经济,疫情下,哪个行业能够逆势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781|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萧条催生好莱坞经济,疫情下,哪个行业能够逆势发展?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883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4-1 16: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关不羽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事实上成了最大的赢家。
  野心勃勃的欧洲君主们终于成功地摧毁了老帝国的经济优势,将市场和资本拱手让给了大洋彼岸的新世界,只留下了满目疮痍和一大堆债务。
11.jpg
  美国经历了令人眩目的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史称“咆哮的二十年代”。1927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从冷峻的柯立芝手中接过总统宝座和“柯立芝繁荣”,这位外冷内热的总统雄心勃勃。
  胡佛政府鼓励信贷和投资的政策,造成了繁荣的假象。工人大规模借贷,洗衣妇都拿出了毕生积蓄,纷纷涌入股市——这些头脑发热的非理性投资甚至受到了政府人士的鼓励。
  胡佛的声誉因此达到了顶点,他也开始沾沾自喜,宣称美国的经济制度如何如何“完美无缺”,吹嘘“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
  然而,警报声在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响起。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一接踵而至,最后在10月29日变成了狂风暴雨般的黑色星期二。
  黑天鹅在资本市场展翅高飞,本该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注意。但是,总统的反应适得其反。
  1930年初,胡佛提一意孤行,签署了《斯姆特·霍利法案》,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理由是帮助受困的农民,然而此加剧了金融界对工业部门前的忧虑。
  三十年代大萧条终于暴发了
  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转瞬之间,股票从炙手可热变得一文不值。大量企业倒闭,1400万工人失业。
22.jpg
  这场经济雪崩一直延续到1939年,实际上罗斯福延并没有挽救什么——只不过作为二战胜利者的罗斯福受到了圣徒式的溢美,而胡佛则被用来作为他的反衬,成了失败的典型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连他的干预也被认为是不足的——说他“自由放任”完全是张冠李戴,那是柯立芝和哈定的信条,而不是胡佛的。其实,罗斯福采取的政策60%以上源于胡佛,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作为半斤八两,都属于败事有余。
  只不过罗斯福被战争拯救,而胡佛没有撑到开战的时刻。
  这场可怕的经济灾难造成了百业萧条,大量失业人口在饥饿状态中无所事事。商店食肆门可罗雀,只有电影院的门前意外地排起了长龙。失意而又无所事事的人们在电影院里打发时间,银幕上的歌舞升平、喜怒哀乐让他们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痛苦。
  命悬一线的华尔街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死里逃生的资本开始涌入了好莱坞。电影产业成了朝阳产业。
  美国好莱坞逆势崛起
  1900年,好莱坞是个不起眼的小镇。仅有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
  次年好莱坞迎来了第一家电影公司,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将当地一家客栈租下来,改装成一家电影公司的样子。这次电影业“西部转移”的起因也颇为有趣——西部低廉的商业成本以及宽松的专利管制吸引了东部影人,在这里他们可以不给爱迪生专利费。
  1929年5月16日,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发,仅有250人参加,基本属于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美国中产的标准休闲是观赏歌舞剧,电影被视为廉价时髦货,不很受待见。
  大萧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百老汇显得过于昂贵,人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10美分左右的电影票价就很有吸引力。
  好莱坞的造梦工程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建立在了大萧条的废墟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大众都很熟悉的童星秀兰.邓波儿。
  这位天才的小卷毛在1934年出现在大银幕上,可爱的形象真是一代“萌神”。小女神的作品载歌载舞,情节大都轻松愉快,更有大团圆结局的标配,完美地抚慰了饱受经济重创的心灵。
  1939年,邓波儿的片酬已超过12万美元,另外还有20万的红利,而当时的票价只有15美分——能赚出32万美元的巨款,她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好莱坞的魔力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萧条10年后,好莱坞已经成为世界商业电影的工业中心,八大公司的格局也初步成型。引领世界商业影视娱乐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
33.jpg
一场经济灾难成就了好莱坞,是经济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场面。
  今天,我们可能看到这一场景的21世纪版本——新冠疫情无意中帮助了互联网巨头“统治世界”。
  疫情下逆势发展的亚马逊
  2020年3月16日,美国亚马逊公司周一表示,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亚马逊需要在全美招聘10万人,以应对订单激增。
  亚马逊是仅次于沃尔玛的美国第二大企业,在全球拥有近80万名员工。如果这次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它和沃尔玛的此消彼长可能成为定局。
  美国的网购业一直发展得不那么顺畅,杰夫·贝佐斯也多次被股东抱怨缺乏魄力。其实,这并非贝佐斯的问题,而是美国地广人稀、零售业发展成熟的现实条件所致。
  美国城市化率达到了80%以上,纽约等大都市圈更是接近100%,但是出了大都市就是“大农村”。小城镇星罗棋布在广阔的国土上,真正意义的大城市少之有少。
  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只有四座,其中只有主城区人口近九百万的纽约具备超级都市的气象,洛杉矶也算接近,芝加哥和休斯顿的“大城市”地位只能算是勉强。
  人口分散不仅造成了网购的物流成本偏高,更有消费习惯的格格不入。毕竟小城镇的生活节奏慢、社交圈封闭,外出购物带有额外的社交和娱乐功能,购物便捷性并不是唯一考虑。
  而在价格竞争方面,大型仓储式购物中心发展成熟,货源稳定,成本已经压缩得很低。近年来沃尔玛等对手依靠门店优势,发展“在线购物,门店自提”模式,兼顾了小镇购物习惯和电商便捷性,基本盘稳固。因此,亚马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接近50%水平后,增长态势呈现了磕磕绊绊的瓶颈状态。
44.jpg
  但是,新冠疫情威胁下的自行隔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带来了亚马逊发展的契机。“在线购物,门店自提”模式的“半吊子”网购就在疫情中显得不那么“地道”,在隔离疫情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竞争力的短板就显现了出来。
  更有意思的是,亚马逊布局的网络影视或许也会在新冠疫情中获得成长的机会。网飞Netflix近年来的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业内标杆,“疫情宅家”无疑会催生更大的市场,为亚马逊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中国各大电商平台都成了今年的抗疫主力,如果美国的疫情继续扩散、各地防控措施升级,那么这一幕也会在美国发生。
  人类的历史曲曲折折,无数的意外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经济灾难也好,自然灾害也罢,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挑战,由此引发的产业变革充满了戏剧性。
  “祸福相依”并不是命运无常的悲观,而是人类应对危机中展现的强大韧性。人类无法回避生存的挑战,学会了在灾难中成长,这是人类社会旺盛的生机。战胜危机,不是源于政治家的恩赐,而是在市场中不断前行的结果。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