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第二波蝗灾袭非洲: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关注进入我国风险
返回列表
查看: 402|回复: 0
收起左侧

第二波蝗灾袭非洲: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关注进入我国风险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4-14 1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当欧洲部分国家新冠疫情已放缓时,非洲国家疫情却驶上“快车道”。
  雪上加霜的是,非洲部分地区正经历第二波蝗灾,而这一次的数量是几个月前第一波蝗虫的20倍之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部和索马里南部的沙漠蝗幼虫正大量繁殖,形成越来越多的蝗群,第二波蝗灾的暴发会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是一场特大规模的灾难。
  什么原因导致新一波蝗灾来势更为凶猛?蝗灾会对粮食安全带来何种影响?会波及我国吗?《中国科学报》为此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樊胜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
  ——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助长蝗虫气焰
  《中国科学报》:4月份,非洲迎来了第二波蝗灾侵袭,有外媒称有可能持续到8月底,您如何看待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蝗灾?
  张泽华: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无序开发、生态系统失衡,导致沙漠蝗循环迁飞。
  蝗虫本身的基数很大,几个月前第一波蝗虫产卵量难以想象。
  第二波灾害主要来自于第一波沙漠蝗虫大量产卵,由于该阶段的卵和幼虫未能及时消杀,为5月份大规模暴发埋下了“地雷”。
  沙漠蝗有个特点是世代重叠非常严重,一个蝗虫“家族”异常庞大,连续不断地会有成虫成熟,若虫出土,威胁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近年来深深影响着非洲,原本常年干旱的地区,去年却迎来大量降雨,雨水增多为蝗虫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3月大范围的降雨促使蝗虫卵快速孵化,是加剧蝗虫危机的重要因素。
  加之近年来,非洲部分地区为了开垦农田,砍伐现象比较严重,从卫星上看是“变绿了”,但这并不是好现象,千万年形成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助长了蝗虫成灾的气焰。
  樊胜根:非洲地区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薄弱。加上这里疫情的“发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控工作的开展,不能有效遏制蝗灾,这将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王秀东:东非国家正遭遇25年以来最严重的沙漠蝗危机。随着雨季的到来,沙漠蝗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FAO预计6月沙漠蝗种群将扩大400倍。
  《中国科学报》:来势汹汹的蝗虫会对哪些地区形成威胁?我国是否会受到波及?
  张泽华:这个战场太广阔了。
  1月到3月的时候,蝗灾主要发生在非洲之角,红海沿岸和萨赫勒地区比较严重。
  沙漠蝗迁飞能力强,从目前观测来看,有风蝗虫就能远距离飞行。4、5月份,萨赫勒地区大量的成虫会在西非季风的影响下迁徙到非洲北部,威胁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家和地区,非洲北部会成为下一个“重灾区”。
  如果防控不及时,地中海对岸的欧洲也不能幸免。
  现在,新一波蝗虫群有两条路线存在进入我国境内的可能,应该加强关注。
  一条是从非洲之角区域,跨越印度半岛南端,借助印度洋西南季风,蝗虫有可能从这条线直接进入云南、广西,甚至广东南部。另一条是从印巴边境扩散,有可能是6月份,蝗虫到达缅甸一带,在西风和季风的共同助推下绕道青藏高原南部进入我国的概率增加。
  王秀东:我国曾经有记载沙漠蝗在云南、西藏部分地区发生,但近30年来未发现沙漠蝗种群及为害的报道。
  根据农业农村部研判,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
  3月6日,农业农村部联合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提前防范沙漠蝗入侵风险。
  预计这波沙漠蝗也不会对我国形成威胁。
  ——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国际粮食市场波动
  《中国科学报》:这场蝗灾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秀东:沙漠蝗对埃塞俄比亚、埃及、中东、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FAO报告显示,此次蝗灾中1平方公里的沙漠蝗可以吃掉3.5万人一天的食物消费量,已有2.02亿人口面临严重的食物危机。
  如果蝗灾持续下去,并发生远距离迁徙,侵袭更多国家和地区,那么就会对2020年全球的粮食产量产生很大影响,很多受灾国家和地区都将得不到足够食物,需要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一些贫困国家或地区则需要食物紧急援助。
  樊胜根:对蝗灾严重的非洲国家来说,粮食生产遭到破坏,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因为非洲部分国家贫困饥饿人群已经很多,非洲是人均饥饿程度最高的大陆。蝗灾肆虐和疫情暴发,两者交织在一起,会导致更大面积的贫困和饥饿,情况不容乐观。
  非洲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会形成一个连锁反应,对世界粮食价格起到推动作用,加上此前因为疫情,许多国家禁止出口粮食,也会造成世界粮食价格上升。
  《中国科学报》:面对蝗灾,应该如何扭转局面?
  张泽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我们应该把沙漠蝗的发生规律摸清楚。
  此外,要抓住关键节点。比如在红海两岸、非洲之角这个区域,印度河流域也是一个重点地区,是沙漠蝗的主要繁殖地点,如果在这里把蝗虫控制住,就可以阻断迁飞,让防治效果事半功倍。
  再配上先进的防控技术,如虎添翼。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蝗灾,可以选择药剂灭虫,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在蝗虫群里传播,让蝗虫“得病”,然后如此密集的群体会形成疾病流行,通过迁飞又互相携带,就可以把这个区域中的蝗虫逐步控制住,让灾害不再蔓延。
  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蝗灾防治机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蝗虫监测预警系统,以及绿色可持续的蝗虫防控技术体系。这些经验和技术可以走出国门,帮助受灾地区消灭蝗灾。
  樊胜根:“各家自扫门前雪”显然会加剧蝗灾传播和新冠疫情对粮食市场的冲击,这个时候就要靠国际力量支援,比如联合国机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等共同发声,呼吁世界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非洲渡过难关。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制定防控预案,共同应对威胁。
  我们研究发现,全球经济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全球就有可能增加1400万的贫困人口和饥饿人群。当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遭遇挫折,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粮食、医药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存储这整条产业链不能断,经济也要稳住。
  我国在减少饥饿和贫困上做得就很好,疫情一出现,国家马上就出台相应政策保障生产生活,并出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保障粮食安全,这样的迅速反应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我国粮食库存充足,无需担忧
  《中国科学报》:疫情和非洲蝗灾会造成我国粮食危机吗?部分国家因疫情减少出口,会对我国口粮供应造成影响吗?
  王秀东:现阶段沙漠蝗主要影响东非、阿拉伯半岛和西南亚部分国家,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影响较小。
  我国粮食供应主要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和境外疫情的蔓延,在发生一些变化。
  2016年结构调整以来,口粮播种面积已下降。2016年我国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为8.3亿亩,2019年降至8.0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3.32亿亩,持平略减,但冬小麦苗情好于去年,具备丰收基础,后期要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口粮食用消费保持逐年下降趋势,每年都有大量口粮结余转为库存。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消息,
  我国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
  我国口粮供给总体大于需求,少量口粮进口属于结构性调剂。我国粮食需要适度进口但不依赖进口,即便部分国家中止粮食出口,我国仍能够保证口粮的充分供给。
  总体来讲,国内粮食市场保持稳定,也能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来源:科学网)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