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曾繁文:2020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深度解读
返回列表
查看: 848|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曾繁文:2020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深度解读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007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2-22 1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曾繁文(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一、产业规模方面
  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受疫情影响较大,三季度末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同比增长11%,企业注册资本增长9.3%;从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来看,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从2019年一季度末的5.5万家,持续稳步增长为2020年三季度末的6万余家,同比增长9%。可见,不管从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还是从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来看,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影响有限,上述两个维度仍然实现了较大的正增长。
  从收入数据看,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而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规上文化企业收入骤降为16889亿元,环比降低30.9%、同比降低13.9%;2020年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收入40196亿元,同比下降6.2%;直到三季度末才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规上文化企业收入661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6%。2020年规上文化企业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而2014-2019年规上文化企业收入增速均远高于GDP增速,可见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11.jpg
  二、产业人才方面
  文化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人才储备规模不断扩大。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成为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截至2020年底,我国缴纳社保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文化产业为吸纳就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各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据来看,2020年文化产业强势区域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北京等省市的数据位居前列,其中广东、江苏两省数据遥遥领先,分别超过300万和200万人。
  除了在人才总量上表现突出以外,广东、江苏等省份更是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高端文化产业人才,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例如,广东省2019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加强文化产业人才政策保障,包括在国有文化企业试点和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将文化产业人才纳入本省人才分类评价评估体系、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和园区(基地)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为推动本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高端人才。2020年8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江苏紫金文化英才和优青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文化创意等领域选拔200名紫金文化英才和600名紫金文化优青。
22.jpg
  三、融合发展方面
  文化金融融合有力纾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文旅项目建设成为文化旅游融合重要抓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以金融为抓手,推动银企对接,纾解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是推进文化金融融合的重要命题。在文化金融融合能力指标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排名前五,其中,上海、北京得分遥遥领先。2019年末,北京市东城区、浙江宁波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浙江成立全国首家文旅专营银行——农行杭州文旅支行,未来5年内将为重点文旅项目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2020年,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设立2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纾困基金”,有力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文化旅游业遭遇巨大损失,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复工复产,2020年各省市积极推介文旅融合重点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例如,湖北举办多场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引进一批文旅行业领军企业,与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美团、康辉集团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开发大型文化和旅游项目;成都组织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及产业功能区赴北京、上海、深圳等20余个城市开展招商促进活动,签约近50个重大文旅融合项目,总投资近3000亿元。
33.jpg
  四、新业态发展方面
  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呈现逆势快速增长态势。
  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等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发展数据能较好反映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对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1229亿元,同比增长21.9%,呈现逆势上扬态势,而2020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6%。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企业数量超过85万家,同比增长23.1%。在新业态融合指标中,北京、浙江、山东、广东、河南排名前五,北京、浙江新业态文化企业数量均超过10万家,优势明显。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0年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8.88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5.4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5.62亿,分别同比增长17%、9%、30%。可见,数字文化产业用户数快速增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44.jpg
  五、创新驱动方面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中,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企业数量是创新持续力指标的两个重要测度变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文化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1.2万家,本年度增加超过2000家。2020年,我国文化企业获得专利授权超过50万件,同比增长23%。可见,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了快速提升。从各省市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情况来看,北京、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文化产业发展强势区域,文化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文化企业获得的知识产权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为该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大数据及指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创新能力大为不同。截至2020年底,浙江、广东、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企业数均超过了1500家,远高于其它省份,这三个省市国家高新文化企业数量之和占到了全国的近50%,63%的国家高新文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知识产权数量较多的五个省市是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山东,2020年这五个省市取得的知识产权数量之和占到全国的61.1%,而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省份文化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明显较少,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不均衡性非常突出,这与各地区文化产业人才有密切关系。
55.jpg
  六、消费方面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占比持续下滑,文化消费新场景亟需打造,文化消费水平亟待提升。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必要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则是重要支点。2016-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但近两年来不升反降,2017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约为850元,但2018、2019年分别只有827和849元。另外,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持续下降,由2015年的4.8%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3.9%,距发达国家文化消费通常占到居民整体消费的30%相差较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有待深入挖掘。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通过评定确定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60个,以此为抓手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各省市在扩大文化消费、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苏州市推出“姑苏八点半”系列文化消费活动和夜经济品牌,实施文化消费拉动战略,发展苏州夜经济,成功入选“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陕西省通过精心策划活动来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助力消费取得实效,推出了端午安康“硒游记”活动借力网红经济,邀请省内百万流量网络大V、抖音网红等进行实地体验,运用新媒体、网络视频、图文、微信朋友圈等全方位宣传报道安康,极大地扩大了安康的知名度、美誉度。
66.jpg
  七、空间格局方面
  文化产业百强县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非常明显。
  本年度数据获取颗粒度达到区县级的文化产业大数据,研究团队采用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评价,形成100个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县。从分布情况看,文化产业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此外南强北弱特征明显,文化产业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囊括了近一半的文化产业百强县,文化产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这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
  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展相关工作。例如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分别在上海、重庆、甘肃、深圳等地支持开展面向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特色培训,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素质的同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才交流平台。各省市也就实施区域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工作,纷纷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进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在区域、城乡间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例如四川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构建“蓉进渝出”“渝进蓉出”机制,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线路,合力打造文旅节会和巴蜀文艺品牌。
77.jpg
  八、品牌打造方面
  以国家级品牌创建为重要工作抓手,推动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近乎停滞了两年之后,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重新启动了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工作,包括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目前这些品牌多数采取创建而非直接授牌的方式,以评促建,通过相应的政策导向,从文化产业载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文化金融融合、文化消费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等方面支持地方积极探索。
  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国家部委从财政资金、人才培养、项目推介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服务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面向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旅游企业等单位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培训服务。
  通过汇总各省市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的数量可知,品牌总数排名前四的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四地都超过50个,其中浙江名列第一,共57个,这和这几个省份的文化产业综合指数高度吻合,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的创建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
88.jpg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