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复工潮下,如何找新工作?
返回列表
查看: 49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复工潮下,如何找新工作?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007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3-30 1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格总

1
  这些天,我看一些统计数据,很多省的复工率都在90%以上。
  像浙江、江苏这些地方,甚至接近100%。
职场正在步入正轨,再加上传统“金三银四”跳槽季,我相信你们很多人,现在都在考虑跳槽的事儿吧。
  一说起找新工作,没有谁不头大的,找新工作难,找合适的新工作更难。
  有人去新公司,只是换了个工牌,干的还是些没啥价值的事;
  还有人空有一身抱负,新工作没挑战,得不到成长更涨不了薪水;
  大部分人从一颗螺丝钉,到一颗更小号的螺丝钉,年龄越来越大,职业通道越来越窄,是知乎上最热门的话题。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请接着往下读。
  一会儿,你会看到好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有几个和你一样的普通人,只是因为采用了一个特别的原则,就找到更合适、更能发挥自己竞争力的新工作。
  道理并不复杂,只是,你未必觉察过。
  我会在文章第4部分揭晓这个原则。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关于张小龙当年如何干掉雷军的,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就一拍大腿!天底下的输赢,其实都是一回事啊。
  故事背后,就是那个找新工作的原则。
2
微信和米聊的故事
  我们天天在用的微信,现在是个庞然大物了,可你知道吗,微信正式上线不过才9年,也就是2011年1月,“微信之父”张小龙那会儿,根本不为大家熟知。
  微信群、朋友圈、红包……这些复杂功能也还没诞生,微信刚上线只有3个功能:发信息、分享照片、设置头像和昵称。
  而且,微信其实是个追赶者,追赶谁呢?小米雷军的米聊。
  但雷军对腾讯非常忌惮,米聊第一版发布后,雷军就说:
  “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
  实际上,微信上线比米聊晚了1个半月。
  所以追赶初期,微信追得很艰难,也很吃力。
  于是4个月后到2011年5月,微信只有400万用户,而米聊用户已有1000万了。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米聊在前,微信在后,一前一后加入一个同样的功能:语音对讲。
  这个功能,大家现在经常用对吧。
  这个功能一出现就深受欢迎,可是大家发现,微信的语音对讲,永远不延时、不卡顿,系统永远稳定。
  而米聊呢,有时延时,声音清晰度也差些,偶尔还系统崩溃。
  好了,就从这里开始,微信用户数开始暴增。
  语音对讲功能,成为微信追上米聊,并把米聊远远甩在身后的关键一战。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是,处理语音的计算量,比起处理文字要大得多。
  这就导致,如果你要处理千万级别的语音信息,就需要一个巨大的服务器群组,以及对这些服务器群的管理能力。
  这一点,2010年才诞生的小米没有,出生在1998年的腾讯却有。
  因为在那之前,腾讯的QQ邮箱已经是全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平台。
  QQ邮箱正是因为率先加入一个重要功能:超大附件的传输,才能在众多竞品中胜出。
  在这背后,是腾讯拥有的数以10万计的服务器群组。可以说,处理巨量数据已是腾讯的杀手级能力。
  这个杀手级能力,现在,微信直接拿过来就用了。
  而米聊呢,据说最惨的一次,后台服务器一天宕机5次。
  APP界面大家都一样,但微信的语音对讲就是比米聊好用。
  从此,微信一飞冲天,张小龙彻底封神。
3
竞争是多维的,
要留意“非常规竞争力”
  张小龙当然是产品之神,但这一战他干掉雷军,至少一部分得归功于加了“外挂”:
  语音对讲功能出现时,腾讯的服务器群组,已经做好了准备。
  换句话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移植了腾讯在“互联网时代”学会的能力。
  大家正拿西瓜刀互砍呢,腾讯忽然掏出来一把AK47,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好了,你想问,那雷军怎么不自己也建设服务器群组?
  或者,找一个计算能力可以和腾讯抗衡的盟友,比如,阿里?
  当然可以。
  但是,我们不说钱的事(服务器很贵的),也假设阿里愿意(那会儿阿里根本没准备发力社交,阿里的“来往”是2013年9月才上线),不难想象,最后也没戏。
  为什么?因为时间呀。
  和阿里谈判,架设服务器,上线,磨合,调试,这些都需要时间吧。
  可是用户不等人啊。
  等你米聊万事俱备了,微信的用户数早就一骑绝尘,背影你都看不到了,怎么追。
  竞争这种事,一步快,步步快,胜者通吃,败者走人。95后、00后的同学,现在有几个知道米聊的?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那么问题也来了:一般来说,竞争靠什么?
  答案是:“常规竞争力”。
  想做好一款APP,用户需求把握得准不准?目标用户范围大不大?用户画像全不全?APP界面简洁还是复杂?功能够不够?迭代速度快不快?……
  所有这些,都叫“常规竞争力”。
  这些地方大家都看得到,通常你有,别人也有,你优,别人可能更优,很难形成优势。
  可是,某些能力看起来跟主业无关,如果你使用得当,却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这个就叫“非常规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还得对方一时半会儿学不会。
  就像“处理巨量数据”这种能力,对于微信和米聊来说,就是非常规竞争力。
  毕竟,钱可以融资来砸;产品可以买甚至可以抄;就连团队,你也可以花钱整建制挖过来。
  只有靠时间大量累积形成的,才是真正的竞争力,真正的护城河。
  公司如此,我们人也是如此。
4
好好利用你的“非常规竞争力”
我上面那么长篇幅,不厌其烦跟你讲微信米聊的故事,我在干嘛啊同学们?
  划重点吧:
  如果,你在前一份工作或者之前经历里,靠时间积累起的某种竞争力,可以在一份新工作里成为“非常规竞争力”,
  那么,你就很可能在这份新工作上,大放异彩。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般来说,如果大家业务内容都差不多,那么能力水平区别不会太大,都彼此彼此。
  这个时候要出彩,很难,多半还得靠运气。
  但是如果你有一项能力,看似跟平时工作无关,却能对工作帮助很大,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举个栗子。
  很多年前我逛天涯,看过一篇旧帖,一个三流学校的妹子,专业市场营销,毕业找不到工作。
  妹子从小喜欢古诗词,本来报考中文系,但被父母强制改了志愿。
  大学苦闷四年,终日与诗词作伴,悲春伤秋。
  最后毕业去了家旅行社做导游,无可奈何,辛苦就辛苦点吧。
  谁知一进去,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游古城南京,其他导游讲历史讲典故,她不光这些,还从刘禹锡《金陵五题》,讲到杜牧《泊秦淮》,再到李白《登瓦官阁》。
  游庐山,一般导游就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好一点的顶多讲讲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她却能给游客们加餐。
  从徐凝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再到夏侯楚的“一带连青嶂,千寻倒碧流”,再到元稹,孟浩然。
  中国的名山大川,哪里没几个诗人留下点千古名句呢?
  游客们哪见过这个啊,听得一愣一愣,肃然起敬。
  她迅速积累起客户资源,没多久就单干了,虽是小作坊,一年净利几十万不成问题。
  这种竞争力,就是靠时间积累起的,一般人怎么跟她比?
  所以啊,我们常说“认识你自己”,是人生所有选择的基础,也包括找新工作。
  我也建议你,要仔细去分析一份新工作,你的哪些能力可以匹配它的常规需要?哪些能力可以作为非常规竞争力?
5
这个世界正在奖励
竞争力多维的人
  不知道你平时注意到没有,这种“非常规竞争力”在职场上,其实很常见。
  我一位法律专业的中学同学,毕业时去了一家地方商业银行,一步步从柜台做起。
  碰巧2011年,银监会第一次出台政策,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因为是法律科班出身,他被一把手选中负责政策解读,慢慢就脱颖而出。
  因为,培养对法律法规、对制度条文的理解能力,不是一两天的事。
  我认识一个当初学英文,在外资医院当过翻译的小女孩,后来被人挖走做淘宝3C的外贸,也干得有声有色。
  外语能力的形成,也没法靠一朝一夕。
  还有,我之前写过一个销售,对价格的历史数据极为敏感,而且数据分析特别擅长,帮公司拿下大订单。
  这种数据分析能力,还是靠时间来积淀。
  你看上面这三位,他们的工作职能分别是金融、贸易、销售,但是法律、外语、数据分析就让他们获得“非常规竞争力”,在职场上如鱼得水。
  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不是充满了无力感?
  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非常难得,非常可贵,我并不反对。
  但是这个世界,正在奖励那些竞争力多维的人。
  有一次,一个投资家站在台上,对下面参加毕业典礼的MBA学生说,“投资,只是我众多才华里的一个分支……”
  他被称为“行走中的书架”,心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都是他深入研究的领域。
  这个96岁的老家伙,就是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档,我特别欣赏的查理.芒格。
  我们不需要成为投资大佬,我们的对手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单单掌握某种、或者某两三种“非常规竞争力”,就足以让我们领先一步,赢得竞争了。
  既然如此,你还等什么呢?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22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