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国祥(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人吃得有活力、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长寿,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极端灾害偏多,沙漠蝗虫多次侵害他国,入汛以来长江流域抗洪形势严峻,粮食安全状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面对挑战,我国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全面部署,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风险。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持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全面小康社会高要求,继续努力做好粮食等重要食物供应保障工作,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居民对食物全面平衡营养和安全需要,让粮食安全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做新贡献。 一、“年年有余”已是常态 一个国家特定阶段的粮食安全状况最主要由供给状况决定。大致来说,粮食供给由生产、库存和进口三者共同决定。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粮食连年有余让粮食库存越来越充足,足以保证中国人饭碗装中国粮。此外,近些年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 亿多吨,可以说,我国粮食充裕供给带来粮食安全状况越来越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食用粮食数量要经历不断增加到减少的过程,最终到平衡状态,即人均食用粮食数量基本稳定,这是客观规律。按照中国粮食口径,由谷物、豆类和薯类三部分构成,总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过1.3万亿斤,平均到每人大约900斤。 人均年占有粮食900斤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我国历史数据,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粮食短缺时代的结束,人们可以放开吃粮,人均粮食消费最大量没有超过600斤。这就意味着:即使目前我国粮食不进口,也不需要动用库存;即使是人们较少吃肉喝奶,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也足以让人们放开吃粮,而且还有剩余。可以说,过去中国人“年年有余”的祈福语,如今变成了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更深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那就是贫困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贫困人口脱贫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是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的硬指标。从实际情况来看,去年底500多万尚未脱贫人口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保障”方面,不愁吃已不再是问题。 当然,从全面小康社会人人吃饱吃好来说,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更高要求来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人吃得有活力、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长寿,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面对全面小康社会人们对食物消费的新要求,面对各种风险,确保粮食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食物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除口粮绝对安全外,世界上还有食物安全的概念,相当于我国广义的粮食安全理念。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口粮消费将不断减少,而食用植物油和肉蛋奶水产品及蔬菜水果人均消费量将不断增加。 总体来讲,我国广义粮食安全理念上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然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但我国用于满足食物消费的农产品国际逆差整体上呈现扩大趋势,特别是大豆等饲料粮进口规模大,牛羊肉、奶制品和水果等进口增长快,表明这类农产品国内生产能力增长跟不上人们消费提高速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还没有做到让人们绝对放心。我国一些农产品价格还偏高,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消费者负担偏重且不稳定,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所需的全面平衡营养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各地贫困人口脱贫的收入水平标准大约每年4000元,如果一半收入用来购买食物,那么按照每斤3元计算购买的粮食可以达到1000多斤,足可以满足生活必需的能量食物消费需要。但是,每年2000元用来既购买粮油,又购买肉蛋奶水产品以及蔬菜水果的话,显然钱就不够花了。以猪肉为例,如果按照当前每斤30元价格计算,购买的猪肉大约只有70斤,平均到每个月只有5斤多猪肉;如果以猪肉为主食,显然这不足以养活一个人。 不同的粮食安全口径和标准,结论显然不一样。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明年将要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口粮绝对安全固然重要,但我们绝不能在口粮绝对安全这个地方止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必须以供给全面、充足、平衡营养和卫生安全为食物保障的新标准。 一直以来,对于粮食进口问题也存在争议。按照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国家粮食安全标准,并不是说我国进口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就一定会降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一方面,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有助于增加供应,丰富供应品种,对更加全面满足人们食物消费需要是有帮助的,也有利于克服国内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要做好扩大农产品进口工作。 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进口粮食等农产品对国内供应不稳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相比国内农业生产,进口粮食等农产品对粮食安全不利影响的风险更高。我国要推进粮食等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避免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通过双边、多边协议和规则增强粮食等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际,存在新冠肺炎病毒通过进口肉品和海水产品供应链传播的风险,需要加强检验检测,严格监管食品安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工作。 三、加快发展国内农业生产仍是根本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带来食物消费快速升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国内农业生产。 因此,虽然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但绝不能轻言我国粮食已经过关,绝不能放松粮食生产。针对稻谷等粮食品种存在着相对过剩的问题,我国粮食生产着力稳定发展,稳定粮食支持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国家持续加强水利建设,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行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治,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猪牛羊肉市场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偏高,国家从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人们食物消费新需求出发,应着力做好稳价保供工作。猪肉供应偏紧,除一些地方因为养猪污染环境而粗暴地关闭猪场外,非洲猪瘟疫情较重也是重要原因。为此,去年8月份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为养猪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全方位保障,严格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加快生猪生产能力恢复。为了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一些地方正在着手从选育优良品种和扩大优质饲草种植等多途径解决增加牛羊肉供应面临的难题。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加上偏高的猪牛羊肉价格对养殖者的刺激,猪牛羊肉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必将逐步缓解,市场价格总体将呈现波动回落态势。 随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成效的不断显现,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菜篮子”市长责任制的重要性。只要压实地方抓粮抓菜等副食品供应责任,只要让种粮养猪等农业生产者不吃亏,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粮食安全就有坚实的基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后,消除绝对贫困和零饥饿,还必须发挥好财政和社会保障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食物基本需要的兜底作用。(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