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全球经济前景不明 中国经济增长加快
返回列表
查看: 327|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球经济前景不明 中国经济增长加快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810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25 14: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唐建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杨畅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欧美国家和地区正在受到第二波疫情的冲击,由此造成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不明朗。但同时,中国经济仍在沿着复苏轨道强劲回升。中国经济时报邀请专家就国内宏观经济的亮点进行点评,并一致判断,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加快。在国内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他们建议下一阶段国内政策应该继续在落地见效、精准导向方面着力。
  中国经济沿着复苏轨道持续回升
  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复苏,一些关键数据已恢复到疫前水平,请问亮点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黄剑辉:10月我国经济仍在沿着复苏轨道回升。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动能保持强劲,同比增速超预期维持高点。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动力均有增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三大支柱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持续回暖,餐饮恢复正增长;出口增速继续回升,继续好于市场预期;从物价看,CPI与PPI均弱于预期,短期可能出现双通缩;从金融环境看,信贷结构继续优化,社融增速拐点已现;从金融市场看,人民币汇率明显升值,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
  工业生产动能保持强劲,同比增速超预期维持高点。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好于预期值6.5%,连续两个月保持高增并为2019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制造业和公共事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和4.0%,制造业仍保持近年较高水平,持续有力拉动工业生产。受冬季采暖和生产拉动,采矿业增长3.5%,成为10月推动工业生产保持高增的主要动力。需求走强助推工业生产动能保持强劲。从需求端来看,内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持续回升;外需方面,出口连续5个月加速并保持高增,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由降转增,由上月的-1.8%大幅升至4.3%,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显著拉动制造业生产。
  投资增速继续回升,三大支柱加快恢复。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略好于市场预期。10月以来,我国加快部署落实扩内需相关政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了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加快,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增长0.7%,比1—9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近期中央和地方紧抓重点项目决战四季度增长;同时,地方债发行进入收官阶段,10月发行超过4000亿元,基本完成全年任务,保障了基建投资的资金持续到位。制造业降幅继续收窄,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5.3%,降幅比1—9月收窄1.2个百分点,由于此前1—7月累计跌幅较大,到年底实现转正仍有困难。民间投资降幅继续收窄,1—10月同比下降0.7%,增速比1—9月收窄0.8个百分点,降幅稳步收窄,但仍低于投资增速2.5个百分点。中央及地方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民间投资将逐步提振,预计全年降幅将收窄至0.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升,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3%,较1—9月加快0.7个百分点,增幅环比收窄,动力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投资三大支柱中增速最快、最稳定的。
  消费继续回升。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略低于市场预期。若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4.6%,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甚至高于去年12月0.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市场正逐步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持续回升、平稳运行态势。汽车消费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10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0%,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11.0%以上的增长水平。若扣除汽车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月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显示其他消费增速也在加快。餐饮收入增速由负转正,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较上月的-2.9%明显改善。“双11”购物节预售前置使得网络销售有所加快,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9%,比1—9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出口好于预期,进口弱于预期。按美元计,10月份我国进出口4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23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好于市场预期。进口1787.4亿美元,同比增长4.7%,弱于市场预期。贸易顺差584.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23.08亿美元。出口增速好于市场预期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是外需持续改善,尽管海外疫情有所反弹,但是生产复苏未受太大影响,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美国制造业PMI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53%、59.3%和54.8%,连续多月持续回升。二是防疫物资力度不减,海外疫情仍在蔓延,部分地区有所反弹,与防疫有关的纺织品、医疗器械以及远程办公等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三是供给替代逻辑仍存,疫情对新兴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影响较大,发达经济体也受到一定拖累,整体利好出口替代,有利于我国出口份额提升。
  唐建伟:工业生产恢复势头不减,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仍将加快。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与上个月持平;累计增速回升到1.8%,较1—9月加快0.6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电热气水供应业增长相对较慢,10月份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6.3%,增速略有放缓;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7%、13.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9月同比增长10.1%。10月以来高频数据显示,生产同比改善,高炉开工率比去年同期高出近5个百分点,国庆假期之后南华工业品指数回升,纺织价格指数也在上升,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单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走高的空间有限,但是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有望继续加快。
  服务业正在快速恢复,全年服务业累计生产指数有望回正。10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9月上升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业生产增长较快,同比增长了9.9%、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住宿和餐饮业逐渐改善。非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上升到56.2%的较高扩张水平,服务业复苏将加快。疫情好转以来工业生产恢复快于服务业恢复程度,目前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疫前水平,而服务业仍处于恢复阶段。预计未来几个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仍将上升,全年服务业累计生产指数有望实现正增长。
  三大类投资在不同程度上增速逐渐加快。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三大类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预计未来两个月投资累计增速进一步上升。1—10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长0.7%,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随着财政资金加快落地和专项债发行到位,年底基建项目加快施工,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上升。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到6.3%,是拉动投资增长的最大动力。虽然房企融资政策趋于收紧,但房地产投资韧性仍在,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势头。1—10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3%,降幅比上个月收窄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其中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快速,增速分别为22.8%、12%。随着国内需求的改善以及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预计未来制造业投资逐渐修复,但全年负增长态势难以改变。
  消费仍处于恢复过程。10月份消费增长4.3%,增速比上个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正增长并增速逐渐加快。疫后消费恢复较缓慢,目前仍然低于疫情之前水平。1—10月份累计消费增速仅有-5.9%,前期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行业消费损失难以挽回,全年消费增速可能难以实现正增长。
  杨畅:10月,工业运行的总体特征是高位企稳,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
  第一,伴随着3月份以来的复工复产,较为明显的特征是生产修复要好于需求修复,而从10月数据来看,尽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与上月持平基数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定基指数来观察,10月基数要较9月出现了回落,因此,工业生产继续上行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第二,基建与地产带动了钢材与水泥产量增速上行,而11月以来,高频数据也显示,表观消费量仍然处于上行状态,基建与地产的势头仍有望延续。第三,新能源车增速明显,当月16.5万辆,是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高点,整体发展势头较好,并且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
  基建、地产带动投资发力,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投资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继续发力,1—10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5.3%,降幅进一步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3%。1—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7%。
  投资总体呈现发力状态。第一,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继续发力,这与工业生产中钢材、水泥产量表现一致,11月以来的高频数据,也表明基建、地产发力的延续性。第二,制造业投资累计降幅收窄,表明投资积极性正在修复过程中,并且制造业投资与制造业增加值之间的差额也有所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产成品库存或小幅去化。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需要观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延续修复,汽车、地产支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延续回升态势,必需消费品与可选消费品均呈现高位平稳增长,汽车类增速明显,销售增速仍继续上行,地产对于下游产品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就业继续改善,非主力就业人群压力缓解。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25—59岁主力就业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表明非主力就业人群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即便疫情阶段性反弹也不改企稳向好态势
  问:在欧美第二波疫情暴发的情况下,对我国下一阶段经济的趋势和发展作何分析?
  黄剑辉:预计11月有望继续回升。从供给端看,企业已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PPI、CPI继续向好,预示着企业生产经营将继续得到改善,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保持高增。从需求端看,地方债发行临近尾声,银行信贷尚有增量空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温和恢复态势;在“双11”和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双重作用下,消费有望继续强劲复苏;防疫物资出口叠加订单转移效应,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由于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足以避免类似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二次暴发情形,在相对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内外需将会同步向好,从而推动经济继续沿着复苏路径回升,第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到5.5%左右,全年则会达到2.2%左右。
  唐建伟: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回升趋势,预示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继续加快。从生产端来看,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但进一步加快的空间有限;服务业生产有望继续加快,成为拉动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加快的重要动力。从需求端来看,投资和消费都有增长空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整体投资增速回升,线下消费复苏带动消费增长逐渐加快。
  虽然,疫情的反复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影响未来经济恢复程度,即使发生疫情阶段性反弹,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
  国内政策应该继续在精准导向方面着力
  问: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的形势下,短期政策如何着力?
  黄剑辉:从10月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继续回升,供需两端同时向好,特别是企业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以及M1与M2剪刀差、PPI与CPI剪刀差均继续向好,显示出经济活力仍然比较旺盛。因此,下一阶段政策应该继续在落地见效、精准导向方面着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推动直达机制有力有效、安全到位。截至10月底,中央财政直达资金1.7万亿元已基本下达到位,地方实际支出1.198万亿元,支出进度为70.9%,高于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水平。财政部应该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做法基本不变,拓展直达资金范围,改进完善直达机制,同时加强直达资金管理,着力提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保障地方债发行工作长期可持续开展。不断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提升发行市场化水平;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优化地方债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筹资成本;加强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严防偿付风险;完善地方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约束机制;规范承销团组建和管理,合理匹配权利义务。
  三是逐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预算安排上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对教育、养老、医疗、低保和住房保障等民生事项,按支出责任予以足额保障;建立民生资金直达的长效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先行在教育、医保领域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加大监督力度,边查找问题,边督促整改,对截留挪用、套取民生资金的要严肃查处问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重点用于民生特别是解决民生难事、加大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同时更强调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一是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还要避免出现“政策悬崖”,防止政策突然中断带来的意外冲击。
  二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自7月以来,央行通过量增价稳的MLF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市场利率保持平稳。目前,银行体系长期、短期、中期流动性都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既无需通过下调政策利率为经济复苏额外助力,也无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银行体系提供多余流动性。
  三是更注重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为“十四五”开局做好各方面工作
  问: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未来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推动“十四五”开局工作?
  黄剑辉:“十四五”即将开局之际,我国面临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国际环境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的国内环境,建议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下一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二是高度重视创新。目前我们面临的诸多“卡脖子”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创新不够充分。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在此前提下,继续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助力于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和完善。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