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拓展多功能农业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返回列表
查看: 297|回复: 0
收起左侧

拓展多功能农业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22 13: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乡村振兴千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抓好60个省级试点村建设”“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务实具体,引发了人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
  如何让乡村更有希望?如何让乡村振兴蓝图变为真切的现实?连日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讨论、沟通、交流中,纷纷就如何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
  农业
  加强一二三产融合 让农业有奔头
  市政协委员杨强是厦门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一级调研员,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研究相关工作。他认为,厦门农村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二三产业的规模小,发展滞后,建议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和运营手段,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一现代农业细分产业,以主题特色为创意起点和支撑,并转化为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支柱、主导产业,拓展多功能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等重点任务。他指出,厦门种苗业虽有一批全省种子种苗领军企业,但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种业技术创新实力,确保种业安全。他建议,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种业创新联合攻关,加快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的建设,推动项目落实,早日建成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还要创新市场机制,举办闽台种业博览会,推动蔬菜种业发展。
  关于种苗产业,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陈希梅认为,我市应发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种苗优势,建立台农与本地农民利益连结机制,引导农民种植符合我市地理气候环境、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优果蔬品种,打造“厦台融合牌”名优特农产品,帮助农民转产增收。
  她建议,在我市发展全域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通过在产业园内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聘优秀台农作为科技特派员,协助农业部门对我市农村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和农民“结对子”进行“传帮带”,引导我市农业升级转型不走弯路、稳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村
  探索设施长效运行机制 让农村有看头
  “近三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我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农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乡村经济增长后劲方面还缺乏强劲持续的动能。”市人大代表、翔安区财政局原局长廖清风建议,要加大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在乡村的投入力度,使乡村更宜居宜业,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各个乡村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做好产业规划,打造差异化、个性化产业项目,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他还建议通过信贷担保、贷款贴息、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协同发力,撬动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加强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以及资源化建设,对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人资环农委主任、厦门民盟副主委齐晓玲指出,厦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覆盖率接近100%,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出现监管不到位、设施难以正常运行等问题。
  她建议,要探索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首先要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加大运维配套财政投入,探索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筹措机制,并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体系。厦门还可以探索建立环保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分散式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进行统一的平台化监控、管理及数据统计分析等。”
  关键词
  农民
  促进全面发展 让农民得实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市人大代表林丽松,是海沧街道院前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她始终有着一份沉甸甸的乡土情结。
  “乡村振兴,最缺的就是人才。”她认为,缺乏乡村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之一,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她建议,应当重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多重作用,除了发挥其组织、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外,还可以将合作社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有志于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青年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更宽松和优厚的创业条件,“期待更多专业人才能够来到乡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厦门市委基层委副主任,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明艳林认为,在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互联网时代,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近年来,明艳林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我市乡村振兴初步实践中,探索“职业农民导师制”模式。这一模式借鉴了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按照“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精细化、深度化、长期化培养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技术负责人和创业能人。他建议,厦门可进一步完善该模式,并进一步在全市进行推广。
  他还认为,厦门应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选拔和管理制度,筛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促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自愿终身从事农业,成为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针对职业农民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技能培训、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为他们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成立“职业农民创业基金”,帮助农民创业。(来源:厦门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