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一位博士的返乡观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
返回列表
查看: 422|回复: 0
收起左侧

一位博士的返乡观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2-22 0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梁伟(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土地整治的推进、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一个西部村庄的转型发展之路
11.jpg
    西北乡村风貌和经过整治后的耕地。
22.jpg
    梁村农民用机械粉碎玉米秸秆。
33.jpg
    收割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
    今年春节返乡,我发现,发展相对滞后的家乡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场农业变革与转型。透视这一历程,可以为探究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提供一个西部农村的样本。
  01、农业变革孕育发展新契机
    我的家乡位于大西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用“地广人稀、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形容再合适不过。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西部农村要比东部乃至中部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更是相对滞后一些。
    我家所在的梁村大约有50户30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2/3以上是山坡地,户均耕地面积超过40亩。家乡的农民大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有些时候也会在山坡地种植土豆、大豆和红豆等粮食作物。虽然农业收益并不算高,但是地多人少,家乡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从2010年开始,中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经营耕种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部分耕作条件不好的土地被抛荒。
    在这一过程中,家乡的农业也经历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孕育着农村发展的新契机。
    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家乡的农业生产基本依靠畜力和人力,大型农业机械很难下田耕作,而且,山坡地很难保持土壤和养分,土地质量也不高。但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梁村上千亩的山坡地均被改造成平缓的梯田,不仅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条件,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耕地质量。
    农业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变革是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农业机械迅速在农村基层扩张。
    从梁村的情况来看,十多年前,农户种田使用最多的农业机械是农用三轮车,主要功能是托运粮食和农资。后来出现了旋耕机,犁田速度非常快而且价格不算高,很快受到村民的青睐。但是,种田仍然以人力为主。以种植玉米为例,从生产到收获需要经历犁田、整沟、铺地膜、施肥、播种、除草以及收割多个环节,除了犁田,其他依然需要借助人力。市场上曾出现了一些简易的辅助性农机具,比如铺膜机、手持播种机等,但是远称不上机械化生产。最近四五年开始,农业机械化生产基本取代了人力劳作,种植玉米基本不需要人工,所有工序都可以借助农业机械完成。铺地膜可以用拖拉机牵引地膜机完成,播种和施肥也都能借助机械,收割靠收割机开进田里直接收割并装包。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和劳作效率,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02、兼业小农与“租地农”兴起
    土地整治改善了耕地的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在此背景下,家乡的农业经营形态呈现出两大趋势。
    其一,兼业小农逐渐兴起。在我的印象里,种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每个季节都有忙不完的农活,村民们很少有空闲时间。最近几年的情况则大为不同,种地不仅十分轻松,而且逐渐兼业化。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确实解放了劳动力,原本要做大半年的农活,现在只需要十余天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并不怎么费力。在此背景下,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纷纷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经营的土地规模也更大了。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农业成了兼业。我的三爷已经67岁,仍然和妻子种植了100多亩玉米,农闲时,他就在本地找些零活干。去年一整年下来,三爷的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其二,“租地农”开始出现。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土地资源大量闲置的背景下,土地流转日益活跃起来。2010年以前,梁村很少有农户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只有全家外迁的农户才会将土地流转给亲朋邻里耕种。最近几年,镇域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十分普遍,大多数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将承包地流转给种田大户。
    2019年玉米价格开始上涨,由原来的0.8元涨到了1.5元,价格翻了近一倍。玉米价格上涨使得种地收入大幅提高,吸引本地种田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推动小农户成为“租地农”。梁村约有700亩土地被流转给了种田大户即“租地农”。为了实现种地的规模效益,种田大户也愿意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土地。
    这些大户大都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年龄普遍在四五十岁上下,他们的收入全部来自农业。随着经营规模扩大,“租地农”很难独立完成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和雇工经营成为“租地农”的显著特征。“租地农”雇工经营以季节性用工较多,种植玉米最费工的环节是收割玉米,需要跟着收割机装包并且从田里运回去,没有三五个人是应付不过来的。
    梁村的张大哥一直在种地,前几年开始包地种。张大哥本来就有70~80亩农田,加上流转的100多亩地,经营规模达到了200亩,每年都要雇佣上百个工,但是仍能通过种田收入10余万元。张大哥还购置了一辆大型拖拉机和收割机,为周边几个村的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加上农机服务的收入,张大哥每年的收入轻轻松松超过20万元。在梁村,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3~4户,基本是经营规模超过100亩的“租地农”。
  03、规模农业渐成重要趋势
    梁村的农业变革与转型,折射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显然,兼业小农代表了现代小农经济,而“租地农”则代表了现代规模农业。后者的发展俨然成为重要趋势,一方面,他们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他们对于乡村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兼业农户是小农经济的现代形态,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韧性,也更加体现了农业本身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在农业机械大幅缩短农作时间的情况下,劳动力完全可以在农作时间返乡种地,其他时间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农户兼业具有保底的功能。本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外出务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而且工作不稳定。如果无法通过务工获得收入来源,他们还能借助农业收入维持生活。
    “租地农”是本乡本土的农民,他们通过流转务工农户的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产生了三个重要影响:一是土地抛荒问题得以解决,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二是“租地农”通过雇工经营,为在村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与在村人口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提升了在村人口的福利。三是“租地农”通过从事农业经营获得相对可观的经济收益,得以安然留在村庄。“租地农”大多年富力强,属于村庄中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劳动力留在村庄生活,村庄就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对于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以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规模农业及其雇工经营,很有可能与现代小农经济并驾齐驱。(来源:新乡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2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