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其中,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超预期兑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既定目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高于同期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4.8%的同比增速。
确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是保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要让居民有收入必须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确保收入“开源”;同时辅以财政税收政策倾斜,持续降低生活成本着手做到支出“节流”。其中,对呈现更快增长势头农村居民收入,更应下大力气巩固增收成果,确保农民“不吃亏、有钱挣”。
“开源”与“节流”并济稳住城镇居民收入
一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实现“开门红”。虽然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但数据背后仍隐含不稳定因素,须主动采取措施加以干预,确保稳收入持续增长,助力民生稳定,进而持续释放消费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表示,从整体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但分城乡看,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落后于GDP增速的。占消费比重超六成的城镇居民收入增收减缓,将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释放。尽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但3月份却出现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1.93%的“弱增长”表现。
唯有“开源”与“节流”并济方能稳住城镇居民收入,继而达到持续释放消费需求的初衷。王晋斌分别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提出建议。
在“开源”方面,首先要确保稳就业举措落地见效。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尤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稳住市场主体,保就业。
在“节流”方面,可从减少居民生活成本支出层面考量。比如,做好财政税收方面的转移支付,出台进一步刺激消费政策,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实现增收。
支农惠农稳收入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同比名义和实际分别增长7.0%、6.3%,快于同期经济增速,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在此基础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也比上一年同期缩小0.04至2.39,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我国已连续多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很大作用,也说明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表明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业各种补贴呈现上涨趋势,让农民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民工务工收入增长趋势增大。他介绍,在农民收入当中,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40%以上,随着劳动力价格增长,此部分增长速度相对会更快。
即便如此,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资价格冲高,也埋下了冲击农民增收的隐忧。
“从整体看,农资价格上涨会蚕食部分农民收益,但国家加大补贴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势头不会被削弱。不过,这还有赖于支农惠农政策的强大支持。”姜文来认为,实现全年稳收入是“三农”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且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作了具体详细部署,“只要将其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就有望实现全年稳收入的目标。”
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并且挣得更多。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为此,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姜文来建议,应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除从价格上进行调控外,同时也要在经营成本上加以调控。姜文来还建议,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努力降低成本。同时,加大种粮补贴惠农,今年中央财政下发200亿元补贴资金将对惠农稳农发挥重要作用。(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