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李克强指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市场主体数量、吸纳就业都占全国4成以上,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稳经济。稳经济也是稳财源,财政净上缴中央的省要完成上缴任务。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或已箭在弦上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折射稳增长压力较大。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较1-6月继续回落。 专家认为,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须加力,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或已箭在弦上。事实上,相关部委已经开始行动。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即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逆回购利率同步下调10个基点至2%。8月16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袁达在国家发改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半年要优化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政策环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是下一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变数。今年上半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输入风险始终存在,国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疫情反弹的复杂性增加。 “李克强总理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是在判断和推进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举措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个前提下部署和统筹推进的。”徐洪才说,下一步,经济大省的工作重点是,一要稳住市场主体,要投资与消费两手抓,在引导全国经济和就业向稳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二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活力,在吸纳就业上继续有所担当,要努力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三要下大力气解决需求不振问题。需求不振是目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经济大省人口多、经济底子厚,要多想办法促消费,不仅要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领域发力,还应该在防住疫情的前提下,抓住“金九银十”旅游黄金期的契机,鼓励和引导消费。 发挥经济大省稳经济的乘数带动效应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6个经济大省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2021年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所制定的2022年GDP增速目标均持平或高于全国目标,其中广东省为5.5%左右、江苏省为5.5%以上、山东省为5.5%以上、浙江省为6%左右、河南省为7%左右,所以,这些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增长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6个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市场主体、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挥好6个经济大省的独特优势,对于稳经济具有较强的乘数带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内需扩大。经济大省人口多、市场规模大,在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以及保障住房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上有潜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成熟项目建设,争取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会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活动。 二是稳定市场主体和就业。6个经济大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落地,经济大省经济会持续恢复,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会继续增强,可以发挥更好的稳就业作用。 三是疏通经济循环并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6个经济大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6成,是联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未来要持续扩大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稳定国际贸易和外资,进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