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中储粮迟京涛: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及现阶段的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298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储粮迟京涛: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及现阶段的思考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2-20 11: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中储粮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迟京涛近日在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及现阶段的思考》主题报告。
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及现阶段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可见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讨论粮食安全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粮食是什么,粮食和口粮、谷物又是什么关系。
1.jpg
    什么又是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是:只有当所有人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通俗来讲,就是吃得饱、吃得着、吃得起、吃得好。
    一、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
    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1949-1978年,最大问题是如何吃得饱
    从1949到1978年的第一个30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后,国家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和凭票供应制度,这一阶段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保障老百姓吃得饱。1978年是一次关键性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稳定地超过300公斤,标志着我国吃得饱的问题可以从以往必须用行政手段解决,开始转向可以用市场调节来解决,吃得饱不再是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
    阶段2:1979-2008年,吃得着、吃得起成为主要矛盾
    从1979到2008年的第二个30年,粮食安全的最大问题是要保障老百姓吃得着、吃得起。国家逐步改革粮食流通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中储粮集团公司也成立于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绝大多数人不存在吃得起粮食的问题,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承受力也大幅提升。
    阶段3:2009年起,吃得好应该成为最核心问题
    从2009年到2038年的第三个30年,粮食安全的最大任务应该是解决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放心的问题。2009年之后,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吨以上,2018年达到6.6亿吨,人均产量达到470公斤,远超吃的需要。中等收入家庭大幅增加,现阶段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是满足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放心的新需求。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现状1: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供需总体平衡
2.jpg

    中国创造了用占世界不到10%耕地、6.5%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世界近20%人口的历史性成就。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2019年度我国主要谷物(小麦、稻谷、玉米)总需求6.09亿吨,总供给6.11亿吨,总体平衡。从三大谷物消费情况看,口粮消费仅占总消费量的44.3%,不及一半。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粮食发展已经解决了吃得饱、吃得着、吃得起的问题,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jpg
    现状2: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的粮食总量充裕,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18%库存消费比的“安全警戒线”。中央储备粮调控网络体系建立,中央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开始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中储粮一直是政策性粮食收购执行主体。
4.jpg
    粮食进口是调节品种间供需缺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为大豆。
    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爆发。全球范围内1亿人陷入饥荒,30多个国家陷入危机。国家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中国被称之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中储粮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先后累计从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地分三批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保证了灾区群众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的供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总体良好,粮食安全的物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中储粮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发挥了粮食安全“压舱石”、服务调控“主力军”、调节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现状3: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很大挑战
    当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
    挑战之一:从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看
    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淡水资源少;化肥使用量多。
    挑战之二:从粮食需求面临的多重压力看
    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按照广义粮食消费量(人均年500公斤)计算,2030年需生产粮食7.25亿吨。按照2018年粮食亩产375公斤计算,2030年需种植19.3亿亩粮食才能保证基本自给。
    城镇化、工业化的压力。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25亿。其中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2.55亿。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将额外增加1020-1275万吨。
    挑战之三:从粮食供需结构看
    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分品种差异较大。小麦、稻谷市场供需保持宽松;玉米有缺口,目前库存比较充裕,短期能弥补缺口,但长期看缺口会增大;大豆基本通过进口解决。生产布局日益向北方核心区集中。
    挑战之四:从消费需求升级看
    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过去以植物蛋白为主导,现在以动物蛋白为主导;过去粮食直接消费量大,现在肉蛋奶消费比重加大;粮食直接消费比重减小。
    挑战之五:粮食的浪费问题
    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
    三、如何看待未来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问题要从战略上看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而不是技术策略。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居于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牢牢掌控粮食安全主动权,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科学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看得更深一点、更远一点。要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增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核心是科学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关键是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找准宏观调控的定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一贯提法
    确保产能:是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基础保证
    适度进口:是有效补充
    科技支撑: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构筑粮食安全立体防线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要解决粮食数量安全问题,关键是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构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藏粮于企、藏粮于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立体防线。
    藏粮于地:粮食产能比粮食产量更重要。国家正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经营,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当前重点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
    藏粮于技: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配套绿色、节本、高效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机械,推进农机农艺的结合,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广绿色储粮,提升科技储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保管损耗、保持粮食储藏品质。
    藏粮于库:通过近二十年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建设,目前我们已经积攒了一个很厚实的家底。在储备方式上可以探讨更灵活的方式,以政策培育市场化主体,减轻中储粮的压力,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作用。
    藏粮于企:加工企业是粮食转化的重要渠道。粮食加工企业、特别是粮食深加工企业的弹性特征,可以发挥供需蓄水池功能。国家应制定支持粮食深加工的长期政策,支持加工业发展。
    藏粮于外:藏粮于外是适度进口战略的具体化。利用国际资源,就是节约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要利用好国际资源,但不能受制于人。
    面向新时代,中储粮给自己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坚持政治建设为要,坚持主责主业为本,坚持防控风险为基,坚持高质量发展为重。面向未来,中储粮有信心、有能力担负起管好“大国粮仓”的重任。面向未来,中储粮也必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来源:中储粮集团公司)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503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