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冉明凤(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近年来,重庆市围绕“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积极探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推行“三制一化”,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促进了乡村发展,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让全市乡村治理更有温度、力度,让全市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来愈强。
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小院正在举办民情院坝会。 1“积分制”聚焦村民参与“谢书记,你是不是给我多打分了?”这段时间,铜梁区太平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谢华飞在挨家挨户登记积分,三组村民陈时秀说,自己的积分一下子多出来10分。“你放心嘛,没弄错。”谢华飞笑着说:“您过六十大寿,却没有大操大办,我们了解到情况后,就按规定给您加分了。” “以前村民操办红白事讲面子、赶排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村民带来很大负担。现在大家互相影响,把婚丧嫁娶程序简化,杜绝盲目攀比,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谢华飞感慨万千。 从2022年起,铜梁区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事务、示范带动等方面延展积分内容,用积分“攒”出乡村好风气,引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桥头村村民谭祥荣的家门口,挂着一块“桥头镇积分文明户”的牌子,颁发机构是桥头镇乡村振兴积分评比委员会。谭祥荣说,自己的积分很高,才被评为文明户。像谭祥荣这样的文明户,在桥头村既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又是大家模仿的榜样。 “桥头镇积分制”是石柱县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制”的一个缩影。石柱县鼓励农民以“善举换积分”,将爱党爱国、爱村爱家以及乐于助人、整洁环境等行为,兑换成相应分值,存入以家庭为单位的账户。老百姓不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还可换取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等。 桥头镇马鹿村脱贫户秦华英勤劳肯干,通过积分兑换,农业银行给她5万元贷款,利率在已有优惠基础上又下调0.5个百分点。 石柱县按照“做好自己有积分、帮助他人有积分、助力公益有积分、产业发展有积分”的原则,把乡村振兴积分延伸到各领域,积分结果转化运用为物质兑换、精神奖励、政策支持三类,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截至目前,石柱县229个涉农村(社区)积分管理开展率100%,农户参与率达到88.6%。 铜梁区、石柱县的做法,是重庆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主动性的一个缩影。目前,重庆市已有6883个村推行了“积分制”,占总行政村的78.5%,力争2024年底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 2“清单制”聚焦基层减负2022年,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完成5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该村村民池红旗高兴地说:“我在高标准农田务工,干一天活儿能拿到100元,粮食丰收了,还有分红。”牛皇村高标准农田整治得益于兴隆镇“清单制”的深入推进。“有了清单制,我们村‘两委’各项负担少了,才更有精力发展产业。”牛皇村党总支书记汪清文说。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汪清文更是信心十足:“高标准农田整治后,既能让地多产粮,又能帮助村民增收。预计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水稻产量将达20万公斤。”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没有好的机制,村干部常常感觉抓不到点,只能忙于应付。渝北区探索建立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让基层干部干事有标尺,干什么、不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楚明了,村委会行使职责更有依据、更有底气。渝北区相关数据显示,推行“清单制”以来,兴隆镇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基层组织实现“松绑减压”、赋能增效,迈出乡村治理铿锵步伐,绘就美丽乡村“兴”图景。2022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村均经营性收入185.6万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整治提升农村危旧房7.5万户,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13个、示范片24个;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实施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把“事务清单”变成了“成绩清单”。重庆市在总结渝北及各地相关经验基础上,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证明清单、负面清单、服务清单“六张清单”,厘清基层组织职能边界,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目前“清单制”已覆盖全市8519个村,覆盖率97%,村级组织总体工作减负近三成。 3“院落制”聚焦“治理细胞”“婆婆,腐烂菜叶扔绿色桶,烂不掉的(即不能降解的)扔灰色桶。”每天清早,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新湾大院都有一群“志愿红”,他们守在垃圾分类站旁,宣传劝导居民垃圾分类。新湾大院院长施朝秀也在其中。他从担任院长起,便根据自愿原则组织在家农户、公益性岗位和社工服务人员组成“清洁卫队”,在农家大院开展垃圾不落地“清洁行动”。在先锋镇,像施朝秀这样的农家大院院长不在少数。2021年先锋镇创新推出“院落连心、组团服务”工作以来,全镇60余名村(社区)干部、300余名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企业家等,分别在150个农家大院担任院长或志愿者,立足“小院落”、融入“微服务”、守护“大民生”,精耕细作种好“责任田”。荣昌区在全区推动“新风小院”创建标准化。“新风小院”是各类功能小院的总称,包括党建小院、产业小院、法治小院、生态小院、文化小院、人才小院等。镇村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小院所在地传统习俗、文化底蕴、产业发展不同,差异化建设特色小院,做到“一院一主题、院院有特色”。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三崇堂”小院,以“崇文、崇礼、崇信”为建设内容。小院取名“三崇堂”,就是为了在村民中厚植家国情怀,以身边人激励身边人,以身边事鞭策身边人。通安村党总支书记邓跃虎说:“这个小院,先后走出了数十名大学生和能人,有18名青年应征入伍。”邓跃虎还介绍说,“新风小院”建设为通安村集聚了大量人才。随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众多项目落户。村里成立的乡村振兴助力团,聘任6名清华大学的硕士、博士为实习村长,引进30余名青年大学生驻村创业。通过创办陶艺工作室、夏布工作室、青年旅社、荷塘咖啡、草莓基地和西瓜基地等项目,打造人才、文化和产业的集聚高地。重庆市鼓励探索“院落制”,即以自然村落为基点,每30户左右设立“大院”,推选乡村“五老”、新乡贤等任“院长”,细化治理单元、缩小治理半径,破解村大面广治理难题。目前,全市已有2789个行政村设立“院落制”,占总行政村的32%。 4“数字化”聚焦治理效能“自从有了‘小院家’,我们反映问题十分方便。”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椒香小院居民高美说,有一次她发现小院的垃圾箱已经满了,需要转运处理,就登录“小院家”微信小程序,通过“垃圾满了我监督”功能,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村委会。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荣昌区开发的“小院家”微信小程序,以数字化信息平台宣传、公开各类政策信息,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融入“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设置“爱环境”“找活干”“帮我卖”“换积分”等群众参与性强、得实惠的板块,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去年我的积分是满分,年终的时候领到了大礼包,今年我要继续向前几名发起冲击,争取再拿礼包。”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村民张道权说。和传统的人工统计积分不同,在猎神村,每户村民都拥有一本自己的“电子积分台账”。“村民通过手机APP登录数字化治理平台,便可获取最新的积分排名情况。”猎神村村民冯桂秋说。除了积分管理,在猎神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村民信息、村收支明细、村资源性资产、村宅基地等情况一目了然。“互联网+”正逐渐成为猎神村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梁平区通过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村民管理系统,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整合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台账、“三资”管理、宅基地审批、“三权分置”、疫情防控等数据资源,形成乡村治理“一张图”。“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和更新村民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全面了解猎神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梁平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梁裕巧说。重庆市统筹数字乡村建设,成立数智乡村研究院,推动数智乡村“政产学研”合作示范,搭建“数商兴农”平台,开发乡村治理程序,赋能乡村治理。目前全市已有2828个村开展“数字化”治理,占总行政村的32.5%,乡村治理效能大大提升。(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