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5-19 09:37 编辑
湖南省沅江市地处洞庭湖之南,因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芦苇之乡”“洞庭名郡,水城沅江”之称。近年来,沅江市立足“与水相依”的发展定位,从党建引领、产业先行、人才支撑、乡风乡貌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兼顾“护水”和“富民”任务中,努力挖掘打造优势特色,推动共同富裕,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奋力打造洞庭湖区乃至全国湖区的乡村振兴样板。
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经验
沅江市坚持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发展理念,通过高标准定位和高位推动,以“水”为底色,找准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产业兴旺的增长点,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了城与乡、工与农、点与面、进与退,以及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保障的辩证关系,真正体现了沅江水城湖城特色,在统筹发展中推动城乡融合,扎扎实实抓禁捕退捕等难点重点工作,以过硬的举措和具体指标抓集体经济发展、抓支部书记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抓团队建设、抓能人返乡创业等重要工作,探索了许多湖区乡村振兴、工农互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收获了不少点赞。
抓实基层党建,凝聚发展合力。沅江市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统筹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一是以市委领导挂帅、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党建难点、痛点、堵点,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形成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压实“责任链”。在湖南省率先实施“百企千人联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整合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结对帮扶干部、百家企业“五支力量”下沉一线,创新打造常态化、全覆盖帮扶机制升级版。二是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打造覆盖镇、村、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以“五个到户”和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为抓手,深入开展党群连心活动,将党组织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整合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力量,以“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促成高效率决策和部署,成立沅江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简称市统筹办),组建专业班子,配备专门力量,以“党建+”工作模式集中解决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难点问题。
坚持产业先行,实现融合发展。沅江市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前提。一是以“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发展独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四水农业”(生态优质水产、生态优质水稻、生态优质水生蔬菜、生态优质水果)。“沅江大米”“沅江芦笋”“四季红镇腐乳”等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四季红镇阳雀洪村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全国最大的丛生全冠香樟培植基地胭脂湖街道先锋村等产业发展颇具特色,有效实现了吸纳就业、集体增收和农民富裕。二是深化农村改革。以经营制度、土地制度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采取“政府建园、企业入驻、统治统销”等模式,大力发展腐乳、工艺品、特色种植养殖及文旅产业等。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如四季红镇、琼湖街道小河咀村、胭脂湖街道先锋村“一镇两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点带线、线连片的方式带动了全域特色乡村建设。此外,沅江还主动把握承接东部产业、益阳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及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0家,已形成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的六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聚焦引智聚才,赋能乡村振兴。将做好“凝聚沅江人、深耕沅江文、用活沅江水、创好沅江业”四篇文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尤其将凝聚沅江人作为重中之重。一是精准“选”。通过从“五方面”(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人员中择优提拔干部,充实镇(街道)领导班子,并实施“百企千人联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动资源下沉、工业下乡、工农互动。二是大力“育”。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的合作,建设沅江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沅江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将基层干部培育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三是注重“引”。制定和完善吸引农民返乡和人才下乡、资本下乡、技术下乡的配套政策,每个村建好一套乡贤台账,大力吸纳乡贤返乡创业,目前已挖掘、储备乡村工匠、电商人才、新乡贤等12类1061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活力,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振兴的主体问题。
建设和美乡村,推动移风易俗。一是沅江市在积极探索中制定了美丽村庄的“八个一”标准(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一条休闲道路、一个健身广场、一支志愿者队伍、一面文化墙、一个乡贤榜、一个数字乡村平台、一间农家书屋),通过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七张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等,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创建了“一镇两村多园”等一批和美乡村,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以践行禁捕退捕要求、移民安置等为契机,在传承中激活优秀文化魅力。如,四季红镇发扬移民精神,将传承优秀文化与乡村提质发展相协调,全面建成爱国爱家、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共建共享的移民乡村文明新风尚。三是坚持“群众认可、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则,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传承家规家风、选树道德榜样等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软实力”。践行绿色发展,促进转型升级。针对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和现阶段禁捕退捕的严格要求,沅江市先后关停芦苇造纸等吸纳大量就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引导全市11个渔村1万多名渔民进行转产转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安置住房、发放补助和建设“智慧渔政”执法平台等,以退为进谋求绿色发展。如,投资9.98亿元新建全国唯一的洲岛渔民整体搬迁安置区,对居住在湖心岛、退捕后不能维持基本生计的洲岛渔民,实施集中安置,配建渔文化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设施,着力打造“洞庭湖区渔民生活安置样板区、渔民转型发展示范区、渔乡文化综合展示区及洞庭湖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沅江市依托洞庭湖生态人文资源,找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结合点,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生态农业、特色养殖、文旅产业等实现农民增收。如,针对小河咀村禁捕退捕后的转产转业问题,沅江市委提出要充分利用小河咀村深厚的渔乡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旅、商旅、文旅”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旅相结合的画家村。该村通过项目投入建成沿湖环线1500米、亲水平台2个、鱼骨集市1处、生态停车场2处,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村民空置民房改造成渔家民宿,将渔民文化、党建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入景点建设中,并通过媒体宣传力量向外界呈现小河咀村的渔乡风貌,持续释放美丽洞庭湖的生态红利。 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立足新时代,针对存在的在外人员返乡动力不足、“三农”融资困难、老龄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中西部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沅江市锚定城乡发展差距、农业的弱质性、农业投资的长周期与高风险、金融的逐利性等深层次因素,牢牢把握好“水”这一最大市情和最重要的发展底色,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培育现代农民,奋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着力点一:全面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着力点二:全面发展乡村经济。大力发展“四水农业”,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生态农庄、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着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着力点三: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着力点四:全面培育现代农民。建立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出台吸引农民返乡和人才下乡、资本下乡、技术下乡的配套政策,细化政策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措施。(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9期)(作者:谢志强 戚敬渊 邢继雯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新型城镇化》杂志编辑部主任杨代宗参与了调研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