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个问题:谁在为14亿中国人种粮食?
大多数人都明白,农村的青壮年大多数都在城市里打工,农村空巢,只有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和小孩在家种粮食。70后可能还懂点种地,80后很少人有人懂了,90后可能连自家地头在那里都不知道。
问题来了,如果留守妇女和小孩最后都会随男人进城,等这一代老人死去了,这地由谁来种?
农村儿童出生率越来越低,孩子越来越少,为节省开支,国家有意识的把教育,医疗都向人口集中的镇城发展,撤村并校,抛弃了一村一校的方针,农村里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而且还从小学就得开始寄宿,小学生们不得不凌晨5点起床,走十几里山路去镇里的小学上学。
农村的适龄本地女孩数量越来越少,婚嫁开出的条件也越来高,大多要求在县城买房,还要高额的彩礼,这成了未来农村几百万光棍娶妻无法逾越的门槛,加上这些年来愈发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光棍数量只会越来越多,现在只要是女的,连二婚的带小孩子的都非常抢手,这些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
适龄男生到城里去,机会可能还多一些,因城里女性多。大众对离婚已经不再忌讳,导致新一代农村家庭婚姻家庭观念急剧变化,村里结了婚的,婚姻也不稳定,离婚率攀升,或婚也不离了,直接分居两地,大多数远走他乡,农村的婚姻有名无实。
随着前些年国家刻意推进城镇化,农民在很早前就有了另一个奇葩的称呼叫农民工,以前青壮年农民工会在农忙季节回乡抢收粮食,这些年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况了,回来路费加上当误的时间成本,已经超过了粮食收入,两边一均衡,会选择出钱找人帮收粮食。
农村或者农民们已经没有了对土地的情感,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识了,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必然会看到相应的结果。
农村已经从人口结构,思想观念,家庭家族文化等所有维度,彻底的坍塌了,以前只要看到撂荒的土地,老人们就会本能地撒上一把种子,不想让土地荒废掉,但新一代农民已经从经济上,文化上,时间与空间上,思想上彻底脱离了农村,诺大的中国农村,后续无人!
没人打理的土地,除了撂荒长草,将一无是处,更可悲的是,竟无人再为那些撂荒的土地心痛!因为已经没有真正的农民了!同时也没有了蓬勃生机的土地。若没有农民种粮食,那么粮食要从哪里来?
第二个问题,没有农民种粮食,粮食要从哪里来?
靠进口么?在过去三年中,我国的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为157万吨和175万吨,翻了好几番。
根据农业部公开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将上升到5.54亿吨。但相对市场需求,缺口仍将达到1亿吨以上。这表明中国既不是农业生产的大国,也不是农业生产的强国。中国正在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
中国还能进口到粮食,这得益于美帝广袤的土地,和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依靠科技发达的农业机械,来进行全程的播种,种植和收割,一家人能种植好几公顷的土地,不像中国农民分散的小农模式,各家各户只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田,一年到头,种出来的那丁点粮食连自己都不够吃,不仅低产量,而且质量奇差。
结果自己的十几亿人民口粮的生产,供应和市场价格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国外高产高质量的粮食早已冲垮了本国粮食产业,人家定成什么价,就是什么价!商人都是逐利的,像本国近日的医用口罩,1元卖到105元,也会都有人抢,口罩不买还能呼吸,但粮食不能不吃。
由于全球化的原因,我们还能用在国际上买到粮食,但是无论从量还是价上讲,中国绝对不能把希望押宝到进口粮食上!一旦出问题那是要挂掉的。
传说之中的“新农业"和新时期“回乡创业”,土地流转出来的大农场,和机械化生产,能不能为国人提供低价和足量的粮食?
先说土地流转!接手的农场主目的是要赚钱,这是无容质疑的,也无可厚非的。
但他比农民自耕地多出一份土地的租金,而这份租金的定价正是农民自耕的收益价格,如果给不到,农民宁可荒着也不会流转!大规模采购农资,机械化种植的差额,能不能覆盖这种土地租金呢?答案是否定的!
机械化种植提高的单人效率,只能说一个人以前能种十亩地,现在一个人能管理100亩地了,只是提高了人工的效率,而土地的产出效率在机械化之后相对人工精细管理是降低的!
人工效率与土地产出效率是两个概念,有人说机械化后,降低了人工成本,总体算来成本还会降低吧。因为农民自己种自己的承包地,是不计算人工成本的!现在咱们吃到的粮食价格也是没有计入人工成本的价格!
如果加入人工成本,农民每年种地是倒贴很多钱的,单纯按工作时间算,随便找个工厂打工,去工地最便宜的小工,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绝对要比种地一年的收入高!年轻人已经算清楚了帐,已经远离了土地了。
现在结论就出来了,接手流转土地的农场主,付出了粮食收益定价的地租,多出了雇人耕种收割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机械等农资的大资金的投入,而产出的粮食却因为国家不再兜底,粮食价格波动风险极大。
讲到这里就明白了,前些年提倡的新农业是一个高资金,高投入,高人力,高风险的产业!事实已经证明了,第一批冲进去种粮食的,没有几个能爬出来上岸的,基本都淹死在里面了,该回城里打工的,还是回城里打工了,2019年提出的“回乡创业”,什么大学生回乡创业养牛养蚯蚓年入百万之类的,无非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除非提出这些口号的人,能给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土地,提供启动资金,帮忙购置设备,而不是单单提供一个响亮的口号!
再延伸一下,种粮食肯定找死,那种经济作物,种点果树,蔬菜什么的总可以吧,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流转的土地开始扎堆种菜,种果树,但市场消耗总是有固定的,产出一下多出很多。结果就是大家现在在新闻上,某地多少万亩什么菜烂到了地里,采摘后价格不够采摘工人的工资。
所有农产品最后都会走猪区线,上跳下窜,去年5块,农民们看着赚钱了,今年种吧,谁知道辛劳一年后,价格2毛钱!赚三年,只要亏一年就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这就是所谓计划经济的不治之症。
第一批新农业的农场主,都是勇士,大多数已经成了改革的牺牲品,无声无息的淹死在了新农业的浩瀚海洋里了。前几天看了份某视的报道,又说大农场行不通了,200亩以下的种植规模才最合适,以便农民们能承担得起风险。似乎上面的人在下很大一盘棋,农民们都是棋子,一会城镇化,一会返乡创业,总之这盘棋无论输赢,全部人都要为这盘棋买单。
是什么在支撑着国家这部列车全速进行,是所谓的支柱产业,首数房地产!就是盖房子,这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实现,那些人从哪里来?当然是农村!
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汇集了全国天量的资金就不用提了,三四线城镇的地卖的太多了,盖的房子也多得消化不了,怎么办?于是又想起了农民,于是就有了城镇化,鼓励农民买房,每平补助100到300,原价9000的东西,一概便宜100块啦!
鼓励一年回家过几天春节的农民工,在家乡的城镇买房子!还打出红章的文件,这种想法不知道是哪位专家们琢磨出来的,吭人不浅啊。
拆了城郊的土地,盖房子;偏远的地方,拆了农村的村子,赶农民上楼,平了农民的坟头,美其名曰还耕于农,实际是还耕的面积,可以换成城市建筑面积指标,卖给到农村建楼的开发商。
有老一辈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不肯走,怎么办?那就用进口粮食打压国内粮价,让农民种地无利可图,拆了农村的学校,让农二代,三代无学可上,把医院都建设到县城,结果先是女孩走了,后来男孩儿走了,让人们在农村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没落的农村,农民们都走了,留守农村的老人只是时间问题,终究会无声无息的湮灭到自己的土地里了。(来源:故乡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