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返回列表
查看: 15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38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15 1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廷惠(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更好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机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汇聚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才能为生产力跃迁创造制度条件、赢得发展空间、提供核心支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着力构建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以此增强可持续内生动力,形成适应并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交叉融合、多点突破、密集活跃,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推动技术革命性、颠覆性突破的制度保障。要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资源统筹,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抓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牛鼻子”,促进数字技术先行突破,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供先进要素、工具和手段。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大力推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形成有利于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流转,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重要基础。重点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促使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全面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面,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需发挥数据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可复制性优势及其乘数效应,牵引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完善数据要素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交易规则,推动数字技术跨界融合、衍生叠加、融合创新。

构建有利于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体制机制,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迭代升级、深度转型,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变革研发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和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加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重点,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构建产业体系智能化体制机制,推进《“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数字化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健全产业体系绿色化体制机制,健全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框架体系,形成税收、金融、价格支持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持续完善产业体系融合化体制机制,持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下游环节之间高度协同耦合,形成跨产业、跨区域、全要素、全环节、全过程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注重改革联动、制度协同和政策统筹,持续促进要素质量提升和优化组合,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着力优化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造更加宽松、更为顺畅、有效激励的体制环境,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科技、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联动,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现代技术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生产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构建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形成融合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有助于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产业分工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循环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改革的办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规则,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积极构建支持研发和创新的相关制度,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原创性、前瞻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推动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科学技术国际交流,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贸易、投资以及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交通往来更加便利高效,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在高水平“引进来”上,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高效引进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等,提升吸纳、调动和影响全球资源的能力。在高水平“走出去”上,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全球范围配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水平,拓宽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谋划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在深化国际创新协作协同中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着力增强内外联动。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立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发展要素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进一步吸引国际创新主体和全球创新资源,以对内纵深开放形成的国内大市场、大循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嵌入全球分工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硬实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范围。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集聚全球高质量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国际吸引力、影响力与带动力;重视发挥开放功能区的创新资源优势,鼓励开放功能区协同联动,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注重外引内联,通过内需外需统筹、内部外部要素配置、国内国际市场联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围绕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以创新塑造新动能。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锚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二是以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动能,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促进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以创新推动要素优化组合跃升。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科技创新能驱动生产要素类型扩展、优化组合和整体跃升,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快培养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积极促进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发展,更好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以及自动化制造设备等,丰富先进生产工具体系。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