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王小林等:多地积极部署!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有四个关键点
返回列表
查看: 261|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王小林等:多地积极部署!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有四个关键点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38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0-12 0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小林 张晓颖(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教授 ;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产业由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引领,在重大国计民生领域交叉融合应用,以大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产业的战略地位。现代化产业体系由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构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构成当前国民经济的主体,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变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更能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对经济社会变迁起到关键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的前沿产业。因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国际社会的领先地位,以及是否能给中国经济社会增长带来持久动能。未来产业具有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交叉融合和多主体合作推动创新以及可持续性等特征,然而,未来产业也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各地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时,既要前瞻又要谨慎,特别是要避免地区间未来产业的重复布局建设。
未来产业的优先领域。学界对未来产业可能优先发生的领域进行了分析,量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将会成为未来产业的重点,它将优先发生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诊疗、综合和多式联运智能交通、面向未来工厂的生成式设计、未来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成式服务等领域。2024年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从地方政府的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来看,主要聚集于未来网络、未来装备、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交通、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七大领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政府的规划中增加了“未来交通”。现有的未来产业布局很少涉及未来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产业,但是我们判断,未来农业涉及人类的食物营养和生命健康以及休闲、体验等多种需求,同样,文化旅游融合产业也必将成为后工业经济时代或者后物质生活时代的重要产业。甚至,在欠发达地区也具备打造文旅融合未来产业业态的潜力。
未来产业的融合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它具有人工智能在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特征,因此,融合后将产生更多的新业态。事实上,从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来看,除具有颠覆性创新和融合应用特征外,它还涉及基础设施、前沿技术、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套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最近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把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进行积极助推,从低空经济产业来看,它涉及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制造业、低空服务业等,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融合性特征。低空经济依靠低空基础设施的前沿建设布局,如起降设施网、低空智联网等的先行建设,也涉及低空智慧物流、低空交通网络、低空应急服务、低空农业、低空新消费,以及围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相关研发和制造产业。
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从未来产业的战略地位、优先领域和融合特征等来看,未来产业由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推动,且在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进行产业化应用。那么,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求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首先,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改变科学—技术—应用的线性创新和技术扩散范式;其次,要有科技领军企业扮演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角色;再次,要有专精特新“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企业,承担生态系统中关键节点角色,形成共生生态系统。

以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集科学、技术、产业、用户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因此,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生态系统。开放性体现在不同主体的合作以及用户的深度参与,包容性则体现在不同利益主体可以互惠共生。从科技创新来看,它涉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等不同主体;从产业创新来看,它涉及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化应用、产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以及产业间不同主体合作;从市场来看,它涉及用户的参与、体验、感知、情绪和意图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未来产业完整的创新链,既包括新科学发现、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创造,也包括其商业化应用,以及用户的参与体验。事实上,安卓系统的开源(open—android)、鸿蒙开源(Open Harmony)以及人工智能的开源,都反映了一种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的思维和路径。其目标都是在短期内把科学创新、产业创新、用户体验等构建在同一个平台上,以改变线性创新和技术扩散路径,形成“三螺旋”创新体系。

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多主体协同推进未来产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技领军企业具有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行深度融合的能力,因而在推进未来产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多利益相关群体协同共生的重要特征,而领军企业通常是在一个行业中全球市场份额或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它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设定目标,并对其健康负责。因此,科技领军企业要在未来产业“马队”中发挥“头马”的作用,既要带领产业整体向前发展,也要顾及整个“马队”的健康与安全,即产业链的健康和安全。在未来产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中,既要发挥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通信等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也要有效发挥民营企业的颠覆性创新作用。

以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通未来产业的关键节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特征,通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巨人”如何发现未来产业重大应用场景,这就需要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揭榜挂帅”项目等结合。“揭榜挂帅”制度是针对地方产业发展中最迫切的科研难题,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由地方政府、科研单位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科研组织形式,以解决在产业技术攻关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攻关与成果应用脱节的问题,实质上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的一种组织创新。“揭榜挂帅”具有明确的产业应用问题导向,是一种“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它比较适合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推进。建议丰富“榜”的来源,即榜单既可以由地方政府对未来产业重大应用场景的深层次技术难题进行发榜,也可以由未来产业的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发布技术攻关重点,或者是综合前文所提重大民生领域未来产业项目发榜。要把未来产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揭榜挂帅”等统筹推进。
建立分层分类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从未来产业的培育生态来看,涉及政府、市场、科研机构等多种主体,因此,其投入增长机制也应该是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我国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各级财政对未来产业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承担财政支持责任。其次,未来产业作为具有长期战略投资导向的产业,开发性金融可以提供相应融资服务。第三,未来产业具有较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是其金融服务的主战场。应坚持精准治理的公共政策思维,建立分层分类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形成坚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
分层分类的未来产业投入机制内涵。发展未来产业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导向性,应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未来产业方向为导向,以重大需求为牵引,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分层是分别针对产业(I)、学术(A)和政府(G),建立分层投入机制。产业投入的分层是指分别针对科研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业给予发展未来产业专项经费支持;学术投入的分层是指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学国家实验室、地方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不同层级的研发机构分别给予未来产业专项科研项目支持;政府投入分层是指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对未来产业增长点给予专项投资。分类投入机制是指针对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未来农业、未来文旅等产业类别,有针对性地建立投融资机制。美国在推进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时,建立跨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更深层次伙伴关系以及相应的投入机制,以使美国能够继续处于这些关键领域研发的前沿。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设立未来产业专项。对于未来产业涉及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科技基础研发,构建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十分重要。可以考虑在科学研究的财政支出科目中,设立未来产业支出项目,以建立财政支持未来产业的投入增长机制。政府性融资担保,如科技融资和创业融资担保业务,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等功能,是连接金融市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有效金融创新工具。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支持方向与未来产业可能涌现的方向比较一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坚持目标导向,而未来产业投资也具有战略导向和功能导向,需要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建议在未来产业专项的申报方面,鼓励学术界与产业界联合申报,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与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IAG(产业、学术、政府)模式。未来产业投资是一种战略性投资,它需要激励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等共同采取措施,构建多元投入增长机制,且需要能够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与之匹配。
完善内部融资、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金融市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外部融资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内部融资无需抵押担保手续,从而可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金积累支持创新活动。然而,受内部融资规模约束,完善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仍是未来产业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未来产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应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融资服务,对于初创企业,加强风险投资,而对于扩张期企业则可以使用股权融资,对于科技领军企业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是未来产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因此,完善未来产业金融市场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未来产业的基础数据共享、明晰知识产权,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和信贷配给;二是完善未来产业“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期、投长期。此外,地方政府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过程中,也可以探索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政策工具打包使用。总之,可以探索未来产业筹资的多种渠道,如通过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商业信用、众筹等筹资。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和数据资产化政策

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以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特征,因此,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和数据资产化以及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就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
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和知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新要素,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组织创新的重要源泉。生产和经营数据、知识和智慧因子的产业分别被称为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相对于一二三产业,第四和第五产业属于新业态,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产业大多可以形成未来产业。例如,AI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涌现各行业的大模型以及生成式新服务。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是基于人类已有知识,如文本、图片、视频,经过自然语言对话和算法而触发行动,将催生丰富的未来产业业态,这些业态可能发生在交通、医疗、农业等行业。然而,这些业态产生的基础则是数据与知识。因此,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就是创新数据交易、共享、融合的基础,也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将数据新增为生产要素纳入统计,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提出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准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这些涉及数据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为完善数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数据要素价格奠定了制度基础。
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政策体系——基于知识的生成式制造和服务高度依赖于数据知识资源,因此,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规则的建立就成为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规则,特别是与AI交叉融合应用相关的未来产业。过于严格的数据知识产权规则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共享性和可重复利用价值,但缺乏对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数据和知识产业体系。以2024年8月12日某知识网络公司对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告知函》为例,“发现贵公司通过AI搜索、AI搜索APP向用户提供学术文献题录及摘要数据,且数据量巨大,此行为未经我司许可,严重侵犯我司合法权益(权属及相关侵权证据见附件)。请贵司收到本函后立即停止在搜索服务中提供我司学术文献题录摘要数据”“请立即断开搜索结果到我司网站的链接”。这一案例引发我们思考:在AI时代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将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交易规则体系。这种交易规则体系一方面要有效打破数据孤岛、防止数据垄断、促进数据共享和交叉融合创新,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数据和知识的原创者、平台聚集者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平等受益权利。推进数据资源的市场化利用,促进知识生产从而提升社会生产力是数据权益保护的最终目的。
以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工业制造、数据要素×现代农业、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等12项重点行动。这些重点行动的具体应用场景可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是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总结三年行动计划的经验,在后续行动中可以考虑设置“数据要素×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如“数据要素×低空经济”“数据要素×未来医疗”。通过数据要素×行动开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态,解决融合业态的痛点难点,结合“揭榜挂帅”等政策推动相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推进。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甚至作为新的资产,在与其他行业融合生成新业态时必然遇到如前所述的数据知识产权交易。那么数据如何科学合理定价,是以重置成本定价、还是以市场收益定价,或是何种更有效的方法定价,这需要在数据市场应用中进行不断迭代优化。

完善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教育政策

未来产业可能产生于某一颠覆性重大科学发现,也可能是某种破坏性创新,它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其必然性主要取决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于培育未来产业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如前文所述,未来产业是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如AI与制造的融合应用形成未来制造,AI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可能形成未来医疗或未来农业。未来产业由科学、技术、应用场景的融合产生,因此,必将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的基础教育,以及相关行业的创新教育。
加强大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美国为了培育未来产业,提出建立未来工作坊(Workforce of the Future)以加强从技术工人到拥有高等学位的研究者的STEM培训和教育,其目的是培育与未来产业匹配的未来劳动力。而这种培训和教育涉及雇主、学术机构、专业协会和其他合作伙伴,他们要为非STEM人员提供STEM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STEM知识和技能。这实质上是从传统产业、当前产业向未来产业转型的适应性培训。我国各大学大多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或“终身教育学院”等非学历教育机构,因此,各大学积极开发未来产业创新教育课程就是一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配合的教育行动。除了非学历教育之外,大学的STEM教育更加重要,华为公司在全国院校寻找STEM人才,就是一个深刻的例证。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基础教育。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以及学科创新和教育创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中等职业教育有如下推进重点:一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以及未来农业和未来文旅等八大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调整速度,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二是针对未来产业跨界融合的特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加强“数据×专业”“AI×专业”等方面的交叉学科教育,以适应未来产业对新型职业工人的需求,特别是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在STEM教育方面的弱项。三是加快在中等职业院校建立分类别的“未来产业实验室”,如“未来农业实验室”“未来制造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培育未来产业专业人才。四是实施中等职业院校师资“未来产业能力提升工程”或“新质生产力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存量师资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
推进适应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的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是“科技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基础,AI、大数据等课程要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进入基础教育体系,培育小学生、中学生的AI兴趣,特别是对于AI、大数据的认知能力,以及AI与社会伦理和公平等方面的教育。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与AI的结合教学,培养儿童对AI的认知,激发新想法和兴趣,提高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育质量。同样,基础教育的老师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技能提升培训。在学生实验课、社会实践课中适当加入AI、大数据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以及跨学科的实验,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中小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国家实验室、未来产业实验室等与未来产业相关的领域进行研学,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国家治理》杂志2024年第17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