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程国强:践行“大食物观” 充盈“中国饭碗”
返回列表
查看: 49|回复: 0
收起左侧

程国强:践行“大食物观” 充盈“中国饭碗”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19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冯晓萌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辨识新阶段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把握大食物观的政策含义与实践逻辑,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深化拓展,全面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既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理论课题,也是必须系统谋划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解读“大食物观”理念的实践背景、科学内涵与行动路径。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在物质生活丰富、“吃得饱”问题基本解决的今天,粮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粮食既可以是水稻、小麦等传统主粮,也可以是肉禽蛋奶、水产品和瓜果蔬菜等食物。当前,我国正迎来发展现代农业、保持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供求平衡的一次重大变革。

“根据测算,近30年来我国食物结构变化特征主要呈现典型的分化趋势。其中,1991—2022年我国小麦人均消费量从79.6公斤下降至65.1公斤,年均下降0.65%;大米人均消费量从86.8公斤下降至75.6公斤,年均下降0.45%。与此对应的是,植物油人均消费量从5.2公斤增加至26.2公斤,年均增长5.33%;肉类产品人均消费量从20.4公斤增加至55.8公斤,年均增长3.31%。这进一步显示,过去30年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已基本完成从吃饱向吃好的跃迁,正逐步迈向追求营养健康的消费升级新阶段。其中,主食消费、食用植物油已经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消费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程国强说。

面对食物结构进一步多元化、营养化、健康化的时代走势,根据我国国情特点,程国强分析,今后我国食物消费及其保障水平将面临以下趋势和挑战:

第一,口粮及食用植物油消费基本进入成熟阶段,口粮消费总量将由目前的2.5亿吨(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的食用消费,不包括玉米等其他谷物的食用消费),下降至2030年的2.3亿吨、2050年的2亿吨,小麦、水稻作为口粮刚需的供给压力将逐步得到减缓。

第二,食物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将持续增长。2030—2050年期间,人均肉类消费有可能从目前的55公斤,逐步增长到60—70公斤的水平,将进一步推动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需求增长。

第三,谷物消费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饲料消费将成为谷物需求增长主导因素。我国谷物消费将从目前的6.7亿吨增长到2030—2035年的7.3亿吨、2050年的7.2亿吨。

“我国农业供给体系,已经形成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生产能力。目前畜产品较高的自给率,实质上是以大豆等蛋白饲料原料依赖进口为支撑,国内蛋白饲料原料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尤为突出的是,今后30年我国保障食物安全的资源压力更加显著。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复杂,我国肉类、植物油等食物供给保障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程国强说。

丰富食物“资源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本质上看,大食物观是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边界拓展和战略深化,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新趋势的战略考量。”程国强说。

程国强表示,大食物观的政策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障目标和范围,要从“吃饱吃好”向“吃好”“营养健康”升级,从以保障粮食供给为主,守好“米袋子”的同时,保障“菜篮子”和“油瓶子”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全覆盖;第二,保障资源,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第三,保障方式,要从主要注重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向加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为基础的食物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增强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转型;第四,保障路径,要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向立足国内保重点、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同时,统筹建立安全可控的多元国际农业供应链。

深刻认识和把握大食物观的政策含义与实践要求,对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

程国强表示,树立大食物观,是应对世界变局加速演变的复杂局势和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支撑。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这个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牢牢把握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的主动权,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新阶段稳大局、开新局、应变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同时,这是立足基本国情统筹利用国土资源的战略需要。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以系统观念践行大食物观

践行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环节,需科学谋划、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久久为功。

程国强指出,践行大食物观,改革是根本动力。首先,要把准大食物观的战略考量,深刻认识到大食物观是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边界拓展和战略深化;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把大食物观融合贯穿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最后,要全面部署落实机制与实现路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体系变革创新,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一要处理好粮食保供与多元化食物供给的关系,其核心是处理好粮食产能与产量的关系,关键是推进农业供给体系与需求适配、与资源匹配,并实现区域优配;二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各项支持政策的保本兜底稳预期的定位,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促进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有效反馈市场供求;三要处理好国内农业发展与国际农业市场资源利用的关系,立足发展与安全,不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能力和农产品国际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形成统筹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国内农业发展互相促进的政策体系。”程国强表示。

针对当前食物安全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程国强认为,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新发展阶段食物结构升级、消费多样化的新需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最后,要树立大市场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程国强强调,必须确立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践行大食物观的核心基础和边界底线。“要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基础,就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集中资源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这个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以生态安全为底线,就必须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以食品安全为红线,就必须根据食物来源拓展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来源:《中国财经报》(2024年11月14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504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