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张贵:八部门联合发文,加大对民企科技创新支持!
返回列表
查看: 87|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贵:八部门联合发文,加大对民企科技创新支持!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429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2-8 0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12-8 09:23 编辑

张贵(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
现状

▲ 第一,民营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事关科技强国战略全局。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繁荣之源、创新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也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截至目前我国4800多万家(见图1)民营企业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0%以上,贡献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80%以上的劳动就业。随着我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环境逐步优化,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科技创新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1.jpg

第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双创”行动等政策不断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趋于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集中于应用研究领域和试验开发领域。据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另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80%为民营企业。这些“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5%,平均研发强度超过了7%。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华为,该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达16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5.1%,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10年的最高位,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

第三,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民营企业500强国内外有效专利合计超过63万项,较上年度增幅达53.60%;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华为在全球拥有5G标准专利族6000多项,占比达全球14%,已掌握全球数量最多的5G专利。腾讯、OPPO、vivo、格力、小米、海尔、格力等也分别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创新成果,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科技创新所涉领域持续扩张,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数量增加和创新能力提升,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张,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不断提高(见图2),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涌现。这些龙头企业在各自赛道里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是无可替代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民间投资的比重达85%。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国民营企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0年,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占全国的比重从92.1%提升至92.4%,其销售收入占比从66.2%提升至70%,华为、小米等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服务业领域,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崛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都是民营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它们在互联网领域里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顺丰、圆通等企业也成为了物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也有不俗表现。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民营企业都拿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22.jpg

第五,民营企业不断开拓全球市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是中国经济迈向全球化的积极活跃力量。《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年度报告(2021)》显示,自2013年起,民营企业代替国有企业成为我国走向全球市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主体。2020年,69.88%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都来源于民营企业。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共59.8万家,其中51万家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比50.9%,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8%。综上,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问题和堵点

宏观层面:急需健全创新政策体系,亟待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

一是政策文件制定需要由单一部门制定转向多部门联合施政。企业遇到的难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多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势在必行。早期的政策手段多是“大水漫灌”的财政拨款、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等传统工具,虽然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但也存在制度成本较大、企业收益不理想等问题,未来政策需要注重多部门联合行动,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精细施策。二是政策导向需要从为企业“输血”转向重塑企业“造血”能力。早期的民营企业支持政策多从人财物的角度给予重点扶持和鼓励。随着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加快,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政策重点也相应地转向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三是实施主体应从政府主导转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早期的中小企业政策更多关注政府如何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即主要考虑如何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四是“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环境仍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杜绝规避法律、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消除影响和制约法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及隐形壁垒,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重拾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经营主体,让企业家对未来有稳定预期。

中观层面:行业整体处于产业链低端化,缺乏核心技术

一是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以纺织、服装、鞋帽、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和制造业最为集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导致了民营经济粗放型发展。二是一些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太短,决定了其创新成果较少。据《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远低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过短、组织管理混乱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出。三是平台载体支撑较少,产业生态环境良莠不齐。当前,企业发展的生态化和平台化趋势日益突显,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依靠平台型企业孵化和企业间协同创新。这也构成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全新领域,支撑平台少、企业生态差等新问题依然棘手。

微观层面:民营企业小而散,创新发展的信心不足

一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领域拥有垄断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支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同时,民营企业要面对跨国公司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国际化程度的挑战,承受来自海外同行更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策略的冲击,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科技创新阻力大。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融资存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诸多障碍。“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没有根本性改变,导致民营企业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最终表现为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三是民企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流失严峻。《人工智能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主体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对接渠道、亟待开展技术创新及市场创新。同时,企业的离职、跳槽现象较为频繁,人才流失状况依旧严峻。四是企业综合税负较重,企业运营成本亟待降低。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制造业领域,“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仍然是目前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五是数字思维缺乏,数字赋能不强。数字化正在对民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提出新挑战,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共性问题,企业自身的安全责任边界、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数据权属等问题亟待解决。




国外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经验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企业是研发经费的最主要来源。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美国R&D占GDP比例一直在3%左右,其中高科技产业投入比例更高,达到20%以上。以色列和韩国等R&D占GDP比重在4.5%以上。近些年,我国研发经费持续增加,2022年R&D与GDP之比为2.54%,但与这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研发经费的来源方面,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自2012年起,美国每年的企业研发支出都超过了400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同时,银行信贷、风险投资、证券市场等多元化的金融渠道,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也通过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基金项目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二是建设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溢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和机会,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如美国旧金山湾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本地高校知识溢出、硅谷战略资本辐射,形成了一个“创新源+创新物种+创新种群+创新群落(集群)的”全球创新中心。法国也大力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孵化器“Station F”,并鼓励国内科技巨头与初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韩国则设有多个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如北部科学城、黄海科技园等,试图建设园区型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重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确保科技创新的优势地位。美欧等发达国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吸引和留住杰出人才。一方面,通过推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签证政策,简化创新活动的相关审核流程,重视年轻科研人员的早期培育,为企业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还会通过提供高水平、高素质、跨领域的人才培训,提高劳动力采用新兴技术的能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健全以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典型代表,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等各种知识产权,并且政府和法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非常严格,可以有效地维护创新和创造力。这为企业投入研究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激励企业更愿意进行科技创新,行业巨头如苹果、微软和谷歌都拥有大量的专利,这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了优势。在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2004年英国修订了严苛的保护专利法律,被定罪者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和无上限的罚款。这种惩罚性法律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

在新时代,民营企业应聚焦“新共识”营造、“新机制”建设、“新要素”集聚、“引擎”打造、“新业态”布局;加快提振企业信心、健全创新政策体系、营造创新生态、构建企业生态和产业生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育成之路。

① 聚焦“新共识”营造,多措并举提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为我们在新时代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是厘清“民营经济离场论”“国进民退论”等错误认识。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正本清源、凝聚共识,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营造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二是助企纾困解难,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切实落实落地“非公经济36条”中提出的对非公有制经济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通过财政补助、税费减免、融资担保等措施,化解民营企业税费、融资、招投标、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三是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私有产权等合法权益,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法律地位,强调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弘扬契约精神,最大程度激发和保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

② 聚焦“新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设计、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健全的政策体系。一是支持初创型民营企业扩量提质式创新。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完善“众创空间—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基地”孵化链条,激励青年人和高校院所师生创新创业,努力打造一批新经济企业。二是支持成长型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式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发挥结构扁平、机制灵活等优势,强化应用端创新与试错,长期专注主业,以逆向创新为主导探索产学研合作,破解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三是支持领军型企业加快跨越式创新。发挥领军型企业、关键“链主”企业在创新转化、要素集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资本运作、供应链整合等方式,引导企业整合产业链,支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支持企业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错位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行业领军型企业。

③ 聚焦“新要素”集聚,大力支持构建良好的“雨林式”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流动,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创新生态,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培育民企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在投融资方面,除银行体系外,帮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益。在科创项目方面,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转移平台等创新载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产教合作。在服务咨询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方案和建议。在人才培训方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人才培训、实习就业、双聘双入等合作方式,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增强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鼓励领军型民营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各类创新联合体,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模式。支持民营企业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培育前沿领域科技企业。三是鼓励民营企业与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创新发展。发挥平台型企业、关键“链主”企业在创新转化、要素集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大企业可以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推出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提供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等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加速企业产品、服务及盈利模式创新,努力让民营企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策源地。

④ 聚焦“引擎”打造,积极构建以用户和利益为纽带的企业生态。企业生态系统构建是以领军型、平台型企业为主,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系统内不同组织合作的复杂系统。一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生态。坚持客户至上、需求导向、用户体验原则,鼓励用户参与产品研发与应用体验,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强民企名牌产品宣传推介,讲好民企品牌故事。二是构建利益纽带的商业生态。鼓励领军型民营企业依托价值网络体系(“独立联合体”“商业生态圈”),采取“小而专”“小而精”的发展模式,或打造成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自由创业、供更多用户自由分享的开放平台。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从产品功能、服务质量、平台维护到生态链的多层次盈利模式中获取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三是支持民营企业构建数字经济生态。政府政策是实现民营企业数字赋能的外因,内生动力仍然源于企业自身。企业需要树立数字思维和数字决策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加强在应用开发、应用链形成等领域的探索,围绕“基础研发—概念验证—应用开发—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测试—用户体验—方案解决”全链条,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业务场景相融合,推动各领域民营企业融通发展。

⑤ 聚焦“新业态”布局,推动民企与各类市场主体共建高质量的产业生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各自优势,综合运用集群式和嵌入式发展模式,积极参加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高质量的产业生态。一方面,促进民营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因地制宜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推动民营经济与各类市场主体集群化发展,拓展“点—链—线—产业集群—重点园区—协作网络”的产业合作格局,构筑从知识技术创新源到创新转化基地的产业协作网络,推动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鼓励形成多业态交叉融合、多主体互利共生的新业态,构筑从知识技术创新源到创新转化基地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微民营企业深度嵌入大型企业的产业生态。以认知嵌入为基础,降低企业与生态网络中其他组织间沟通合作的“壁垒”,共享生态网络价值观;以关系嵌入为抓手,增强企业与生态网络中其他组织间的接触和交流,获得前沿技术发展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以结构嵌入为突破口,通过与生态网络中的更多组织产生联结,获取和利用更为丰富的资源,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更多便利性和可能性。最终通过上述多种融通发展和协同创新,形成高质量的产业生态。(来源:人民论坛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9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