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多次强调。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牢牢把住”“年年要抓紧”,简短的几个字,内涵丰富、力重千钧,深刻地道出了新起点、新征程抓牢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紧迫性。我们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时刻紧紧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引下,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期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临疫情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双重考验,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超常规力度重农抓粮,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增产113亿斤,扭转早稻面积连续下滑势头,粮食面积止跌回升,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然而,越是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从粮食供求格局看,我们还将维持紧平衡的供给态势。当前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充裕,但需求上,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消费继续增加,粮食消费总量将呈刚性增长趋势;生产上,粮食增产面临的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硬约束”越来越紧,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高位护盘、高位增产更为不易;流通上,跨区域粮食流通量将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
从粮食根本属性看,新形势下粮食的基础地位将越发突显。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10亿级”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重要节点,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我们首先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在迈步新征程的关键时刻,14亿人口吃饭出了问题,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要更好践行党的宗旨,就要先满足吃饱吃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否则一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世界发展环境看,粮食的确定性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大国博弈复杂多变,粮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去年疫情期间多国囤粮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假若说芯片被“卡脖子”还只意味着一个产业的被动,那么粮食问题一旦被“卡脖子”就会陷入全局全面的被动。任何时候,中国的粮食供应都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必须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立足自身牢牢抓好粮食生产,以此之不变应彼之万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新形势下怎样才算是实现了粮食安全呢?首先数量要足,要把保总量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首位,“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要实现稳中有增,在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向着1.4万亿斤的新台阶冲击,努力把中国饭碗端得牢一点、再牢一点。其次供应要稳,不仅总量稳,还要产能稳;不仅市场供给稳,还要稳定确保人们只要想吃就能买得到、买得起。再其次质量要提,要努力实现高质量保供,不仅要保总量,还要保多样,更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农产品需求;更要保质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全方位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平和能力。不仅要在遇到挑战、供应偏紧的时候抓紧粮食生产,更要在粮食连年丰收、形势良好的时候防止松懈和滑坡。宁可把余量打得多一点、充裕一点,充分涵养抗压韧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百分之百”的准备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让“中国饭碗”成为大国复兴的坚实根基。(来源: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