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柳肃:中国传统村落中的“文气”
返回列表
查看: 607|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柳肃:中国传统村落中的“文气”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007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9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所谓“文气”就是文化气息。中国古人是非常讲究居住建筑的周边环境的,而环境又包含了两类,一是自然环境,一是人文环境。而且中国古人常常把自然环境赋予了人文的含义,例如风水,就是最典型的实例。
  中国古代的风水思想,排除掉一些迷信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艺术。而在环境艺术上,中国人特别讲究一个“文”的概念。中国古人衡量一个地方的风水好不好,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这里是否出人才。而在古代出人才就要读书,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所以在中国的风水观念中,总是有关于文笔和笔架山的观念。风水观念中的所谓文笔就是一座塔,因为塔的形象像一只笔。人们就把它叫文笔塔,有的地方叫文风塔,有的叫培文塔,也有的叫文星塔,通称就叫文塔。这种文塔在全国各地乡村城镇都有。
  塔本来是佛教建筑,但是在中国后来就演变出风水塔的概念来。怎样区别佛塔和风水塔呢?很简单,就是看那座塔跟佛教寺院是否有关系。如果在佛教寺院旁边,那就是佛塔;如果周边根本没有寺院,山顶上孤零零的一座塔,那就是风水塔。当然风水塔中还有一类是镇妖辟邪的,一般是矗立在水边。数量最多的还是文塔。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山顶、村头、路边到处都有。这些风水塔构成了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景。
  另一类人文环境,即所谓“八景文化”,这是把自然景观提升到人文的高度。中国各地都有“XX八景”“XX十景”之类著名景观。不管是几景,它们都是把一些自然的风景注入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形成为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景。史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八景,是湖南的“潇湘八景”,即湖南的潇水和湘水沿岸的八处著名的景观。自从有了“潇湘八景”之后,全国各地就这里八景,那里十景等不断产生,成了中国古代风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类型。这是古代文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种关注。
  民间老百姓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但是对于自己居住的周边环境也同样是非常关注的。本人作为知识青年下农村的时候,第一次听说了“风景林”这个概念。我们知青组要建一栋自己的住房,生产队划了一块地给我们,然后又说还要划给一点风景林。即在建造房屋的地基之外,周边划出一点栽种植物的风景用地。不只是我们知识青年建房,任何一家农民要申请建房,都是划给了基地以外,还要划给一点风景林。这是在1970年代初,文革还没有结束,那个革命的年代,而且是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年代。如果说在今天经济条件好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高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说给房屋周边做点植物美化,这并不难理解。但是在那个革命的、经济困难的年代,在农村里建住宅还有风景林这一说,今天想来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有时候在农村的老农嘴里都能听到。说明注重居住建筑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
  今天我们看到那些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不仅是建筑上体现出历史的、传统的、地域特色的文化和艺术,而且村落环境也都无不体现出古人的一种文气。
  古人在建筑的装饰艺术上,往往都要尽可能的表现文学的特征。在建筑的装饰壁画和雕刻上经常采用梅、兰、竹、菊等文人画的内容。中国古人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常常把自然事物赋予人文的道德品质的含义。例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花的傲霜斗雪,不怕严寒;兰花的高雅洁净;竹子的虚心高节;等等。这些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道德品质,人们根据它的自然生长形态,赋予了它们道德品质的意义,用它们来比喻人的道德情操。中国古代文人画所谓“四君子”——梅、兰、竹、菊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今天在许多历史村落里的老宅子上,也能够看到这类文人画的作品。
  另外就是在民居住宅的匾额对联上,体现出相当高的文学水平。例如湖南武冈县的传统村落浪石村。村内保存着几十座传统民居,几乎家家户户的石头大门上都刻着门联,形成了一道极具特色的人文风景。楹联内容各种各样,有的是耕读传家,例如“乐山乐水新院落,半耕半读旧生涯”“此地不嚣不俗,其间亦读亦耕”。有的是写景抒情,例如“柳絮飞残幽巷景,梅花香到小门春”“碧水环门龙起舞,丹山绕石凤飞鸣”。有的是写修身明志,例如“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忠竭孝出世间”“放眼相关天下事,入门且喜一家春”等等。这些普通农家的门联中,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水平,浪石村因而被人们称为“中国楹联第一村”。
  福建连城县的培田村,是一座客家人建立起来的古村落,有800多年的历史。村中至今保存着数十栋古民居院落,家家户户装饰精美。墙头屋顶,柱子梁枋,处处装饰着山水壁画、诗词对联,处处体现出重文的气息。300多户人家的村落,就有6所书院,祠堂庙宇随处可见。除了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古建筑以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继承和保存得非常完整。每到各种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参加村里的各种文化及艺术活动。每年春耕节有花灯夜游,每家每户都自己制作花灯,扎在板凳上,首尾相连,扛着在村内游行。比着看谁家做得多,做得美。花灯上写着各种诗词对联,显出一派文学的气氛。在湖南新化县的楼下村,我们看到一座传统民居二楼的窗户两边,写着一幅对联:“阳春烟景,大块文章”。仔细一看,这对联不是写在纸上贴上去的,竟然是用毛笔直接写在白墙上的。字体漂亮还不说,这得要有多大的自信!稍一没写好,改都不能改。
  过去的农村,有一个绅士阶层。他们是乡村里家庭比较富裕的人,有钱进学校读过书,有知识有文化。有的人外出做了官,晚年回乡,衣锦荣归;有的是隐居乡间潜心读书的文人。这些人广受村里人的尊敬。中国老百姓尊敬、信服知书达礼的人,乡绅们成为了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古代社会没有那么多地方官,乡里村里的地方管理,往往就靠这些乡绅们的作用。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家长里短的吵闹纠纷,都来请他们评个道理。他们的话人们都信服,他们的行为成为人们仿效的楷模。甚至村里人建造房舍,也都尽量仿照他们的房屋式样来建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一座座传统村落里,在过去没有统一规划设计的情况下,几十座、上百座传统民居风格上很接近,就是这样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中国古代村落中的“文气”是由读书人带动起来的,而普通老百姓自觉向往文化,是这种文气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内在原因。最终文化艺术、建筑艺术与村落环境,甚至大自然的风景,全部融为一体,显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景。
  十多年前,本人在湖南会同县高椅村看到这样一幅人与山水和谐统一的美景。多年过去,仍记忆犹新,不禁想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描绘的景色: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