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生态保护优先 坚持绿色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767|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生态保护优先 坚持绿色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2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2617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6-4 1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门堂草原,小草正开始变绿,点缀着黄色的草原。很快,这里就将牛羊如织,草高及膝,鲜花点点。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却经历了一场黑土滩之痛。
  “由于过度放牧,黑土滩就像牛皮癣一样,牧草质量明显下降。”门堂乡果囊村党支部书记巴尕说,“牛羊吃不饱,卖不上钱,牧民只好靠扩大养殖数量保证收益,造成恶性循环”。
  巴尕和乡亲们心急如焚,开始探索治理黑土滩。一方面,利用机械化补种牧草、改良草种;另一方面,通过禁牧封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久治县不仅水草丰茂,村帮村、户帮户的草地治理模式也不断成熟。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黑土滩综合治理1.3万公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万公顷。
  好生态换来新路子。2016年,久治县736.4万亩草场和25万头(只)牦牛、藏羊通过有机产品认证;2019年,500吨牦牛奶成功认证为有机奶源,北上广等城市的订单络绎不绝。“每年牦牛集中出栏,不用自己去找买家,县上的龙头企业上门收购,不仅省事,每头牛还可以多卖1000元。”巴尕说。
  久治县的发展变化,也是青海省加强生态修复,推进国土绿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省全面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及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大力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
  美了生态,富了日子,生态畜牧业也成为青海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主导产业之一。“接下来,青海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系统治理,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科学、生态、节俭开展国土绿化,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说。
  自主养老好 农民不用愁
  本报记者 王 梅
  每天中午,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村村民陈发菊,都要到村幸福佳苑就餐。过去,大堡子村老年人、残疾人没有一处集体活动场所,出门蹲在巷道里晒太阳是常事儿,中午吃饭只能开水泡馍。2019年,大堡子老年幸福佳苑建成,棋牌室、理发洗浴室、图书室、残疾人康复室、餐厅,一应俱全。
  “刺啦刺啦”炒菜声从厨房传来,香味飘进幸福佳苑的每个角落。村民李桂兰和霍成红每天准时准备饭菜。两人每个月工资1500元。“家门口挣点钱,还能照顾家,心里觉得踏实。”霍成红说。村里的残疾人、五保户及低保60岁以上人员由民政局补贴所有费用,其他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交2块钱就能吃到营养搭配、热乎乎的饭菜。
  城北区民政局局长马维威介绍,和全市其他农村养老之家一样,大堡子村幸福佳苑自主养老,不设专门的服务人员,由老年协会组织低龄老人或留守妇女,为村中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提供膳食供应、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
  自2016年,西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投入资金1.84亿元建设了350个农村老年之家。“目前西宁城乡养老的政策,标准都是一体化的。”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高波说。农村老年之家推行“专人+自助+互助+志愿服务”模式,实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的现状。
  西宁统筹推进农村养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建设农村老年之家,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西宁将继续加大农村老年之家建设力度,应建尽建,夯实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础,鼓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农村地区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让农村老年人享受专业化服务。”高波说。
  特产上“云端” 村民带货忙
  本报记者 刘雨瑞
  “大家看,这就是乌兰县的特产——‘小辣椒’枸杞。它的鲜果就像小辣椒一样长,风干后嚼起来有丝丝回甜,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功效……”
  今年“五一”假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东庄村村民义力雅可没闲着,收购枸杞、直播带货、快递发货、售后服务……短短几天,销售额轻松突破30万元。
  可就在几年前,义力雅经常蹲在地头,埋头发愁。家里有120亩枸杞田,愁什么?义力雅望着收购车掀起的一溜烟尘土,说:“当时收购价很低,中间商赚大头,有田挣不下钱,能不发愁?”
  问题反映到县上,县里下了真功夫。乌兰县枸杞、藜麦、羊肉等土特产品质好,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他们抢抓机遇,从浙江邀请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让电商触角有效覆盖全县。
  产业园开园,义力雅却高兴不起来,“咱文化程度低,供应链、运营、配送、售后服务太复杂,想想就头大。”
  “不会不怕,可以学。”产业园电商项目经理潘捷成说。2017年6月,乌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培训内容涵盖电商基础理论、电商实操技能等。截至目前,培训班共开展24期,累计培训3107人次。
  2018年,乌兰县围绕农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开始构建农畜产品追溯平台数据库,推动县域公共品牌“乌兰境物”上线,逐步解决当地农产品“杂、乱、品质不一”的问题。
  “未来,产业园将利用旅游旺季,通过在酒店、民宿、旅游景点等地设置农畜产品展示区,实现‘线下看、线上订’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销售额。”产业园物流主管马成介绍说。
  义力雅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他还计划邀请几名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主播开展联合直播,把影响搞得越来越大。“只要用心干,致富并不难。”
  吃上“阳光饭” 致富劲更足
  本报记者 刘雨瑞
  50万元,咋用?
  3年前,当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白家村村支书贾生源盯着政府下拨的村集体经济“破零”资金时,一时有点犯愁。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长久以来没啥产业。召开村民大会,大伙儿意见很一致:发展光伏产业。青海光照资源充足,光伏电站运维成本低,还能为发展清洁能源做贡献,何乐不为?
  沿着蜿蜒山路一路行进,3排40多米长的光伏板阵列闯入视野,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海水般的深蓝色。“并网发电后,电站年收益接近10万元。”贾生源说。
  阳光资源带来“阳光收益”,又该如何分配、使用?“一个大原则就是按劳分配。”平安镇驻村干部张岭英说,“六成归村集体,用于发展产业、基础设施运营维修、教育培训等,四成用作扶持资金,在村里设置公益性岗位。这可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发展大棚种植业、修建文化广场、建设步行街……吃上“阳光饭”的白家村,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村民腰包鼓了,底气足了,又有了新想法:村集体可以建光伏电站,个人为啥不能建?
  国家电网平安区供电公司副经理王建威算了一笔账:投资4万元,年收益7000多元,5年左右回本,剩下的20年可以持续产生收益,遵循“自给自足、余电上网”的原则,“就一句话,支持!”
  去年,23户村民报名在自家屋顶上修建分布式光伏电站。村民手机上,发电量、收益、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等数据一清二楚。
  像白家村一样,2020年,青海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容量32.3万千瓦,上网电量1.41亿千瓦时,产生收益5600多万元。
  “阳光饭”,吃得长、吃得香。在青海,光伏成为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保障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光伏扶贫青海模式,有力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昔日穷山沟 如今富起来
  本报记者 王 梅
  今年“五一”假期,青海省首届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在卯寨举办,设有河湟民俗文化展演、品尝特色美食、农副产品展销及农业观光体验等多个主题。
  “卯寨”位于湟水河北侧高庙镇狭长的丘陵沟壑内,因地处古代官道驿站而得名。可是,村民以前却守着美景戴“穷帽”,穷日子多少年不曾改变。
  老党员李连和外出打拼,挣了不少钱。“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村里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带着朴素的愿望,2012年,李连和回乡创业,自主投资3000多万元承包133公顷荒山搞绿化,为乡村旅游打基础。2017年,李连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门心思打造集休闲、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卯寨景区初具规模。
  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景区,卯寨旅游竞争力缺乏、统筹发展水平欠缺、市场调节能力不足。乐都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结合卯寨景区实际,以新庄村为中心,成立了乐都区第一个景区党组织— — 高庙卯寨景区党总支,李连和担任了党总支书记。
  景区党总支开展“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培树工作,一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思路、有技能、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被优先录用,参与景区建设和发展。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9年,卯寨景区陆续建设了“花田微田园”,修建了玻璃水滑道、乡村振兴教育基地、主题教育党史馆、民俗宾馆等,吸引省内外游客达数十万人次,旅游收入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3万元,常年务工人员150多人,劳务收入达200万元。
  “一路走来,卯寨的发展是党建引领村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的结果。”李连和说。
  高原城镇美 幸福指数高
  本报记者 贾丰丰
  6月的高原,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春色浓郁的结古镇别具韵味:藏式风情的楼宇鳞次栉比,民族特色的装饰随处可见,还有宽阔干净的街道、各种风味小吃门店、恢宏大气的格萨尔广场……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给外地游客留下美好印象。
  11年前,一场7.1级的强烈地震曾把这里变成一片废墟,11年后的玉树,实现了华丽蜕变。“玉树用10年时间完成了二三十年的跨越。”这是玉树抗震救灾博物馆讲解员才仁巴毛对游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走进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大到生态保护、市区治安,小到饭店后厨食堂、超市营业情况,都能实时显示出来。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实现民生难事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通过智慧城市的服务平台,我们实行线上办理,网上办理,就近办理,最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精细的平台、贴心的服务,让这座高原小城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也映照出青海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的铿锵步伐。近年来,青海省按照“产城融合、园城融合、乡城融合、文城融合”方针,统筹规划城镇高质量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激发城镇发展活力。
  一大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项目提升了城镇品质。“我们将立足高原属性和西部特点,注重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实际,更加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规划设计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村庄精品,形成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良性循环的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从而推动建成一批西部美丽城镇样板。”青海省住建厅负责人说。(来源:人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