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张明(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 全球宏观金融形势三大关键词
先用三个关键词,分析当前全球宏观金融形势。
第一,疫情。截止去年12月底,全球新冠累计确诊人数突破八千万。这个趋势还没有看到拐点,依然以很快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目前全球重灾国是美国、印度、巴西。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快有三千万人确诊。美国有三次明显反弹,最后一次是去年大选前。而长期来,欧洲的新增都落后于美国,但去年9、10月份新增突然爆发式增长,这是那段时间为什么美元指数能反弹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市场开始下调对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的预测。
第二,衰退。2020年的经济衰退是过去150年第四次最深衰退,前三次比较深的衰退是一战到二战期间,去年是二战以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最深衰退。比经济下行更令我们担忧的是贸易减速,2009年之前的前二十年全球贸易增速等于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2009年之后到现在两者几乎持平,2018年之后全球贸易增速显著低于全球经济增速,疫情继续加速了这个趋势,这是一个令我们非常不安的信号。
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疫苗的推出,不管疫苗从哪来,大概率事件是先从发达国家开始接种,然后是新兴市场,最后是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个逻辑,疫情过后发达国家跟新兴市场之间的分化会加剧,但这次跟十年前不一样,这次有利于发达国家,不利于新兴市场。IMF估计未来五年因为疫情而导致产出永久损失,这个排名越高的国家损失越大,排名靠前的都是新兴市场,损失比较小的都是发达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
第三,动荡。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过去的历史均值是100,去年突破400,这是为什么黄金价格在去年8月创出历史新高的原因。这个指标目前有所回落,但依然在300以上。当前,国际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动荡加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总体看从大宗上有利于黄金,不利于原油。中东地区未来爆发动荡的可能性会上升,2021年油价怎么走,背后蕴含很多不确定性。
对未来五年有三大担忧
说完当前全球宏观金融形势,下面看未来五年,我有三个担忧。
第一个担忧是负利率,这次疫情后各国央行开闸放水,美联储在不到半年内把总资产从不到4万亿扩展到7万亿以上,规模前所未有。全球负利率格局进一步加深,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债券收益率超过2%的已经没有了,收益率为负的占四分之一,收益率为零的占60%,这个格局未来进一步深化,让我们担忧未来的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商业银行在资产端收益率受碾压时怎么办,会不会因此引发新一轮风险追逐行为?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第二个担忧是高债务,疫情后G20国家平均的财政抗疫支出占GDP的8%,部分国家超过了5%。这味着政府债务会进一步攀升。2019年各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到了历史相对峰值,和大萧条期间很像,到去年底所有这些线要往上走8-10个百分点。我们的确看到大萧条之后各国政府债务有显著下降,但那是通过打仗和战后重建实现政府去杠杆。在当前这个时点,发达国家政府又到了历史高点,未来等待我们去杠杆的路径会是怎样的?是有序平静的,还是动荡混乱?只能说一切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第三个担忧,也是最深层次的忧虑,是1970年以来全球收入财产分配失衡不断扩大。这个趋势在2007年之后进一步强化。美国很有代表性,其财富分配程度极化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历史上只有一个时期可比,同样是一战之后大萧条时期。问题又来了,的确我们在大萧条之后看到美国的贫富分化一直到1970年有非常显著的修复,但那是通过打仗,打仗既摧毁财富,也会导致财富再分配。在当前这个时点,全球包括美国的财富差距又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未来等待我们的再平衡路径会是怎样?一切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提一个猜想,可能未来10—15年,哪个国家能在实现国内收入财富再平衡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同时不挫伤各类主体积极性,这类国家有望在未来赛道中领跑。
双循环也是内部转型的必然
说一下双循环。它是紧接着1990年代沿海大发展战略而来,在那几十年间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行业,大力引入FDI,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行业做出非常大的进展。
但两个条件的变化使这种以外促内的发展改革方式难以维继。首先,次贷危机后全球进入长期停滞格局,中美贸易冲突频发,外部需求不再稳定和可靠。其次,中国经济体量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本身体量很大后,再靠外需拉动全盘经济增长变的很困难,所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外部压力使然,也是内部转型的必然。
怎么看待双循环新发展战略?我的思考框架分为两块,一块是建立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有三大支柱:消费扩大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一体化。另一块是怎么实现内外互促。可以从贸易、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思考。
先看内循环三大支柱。
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怎么实现?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需求角度讲,最关键是要持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因为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
怎么提高?五个改革我觉得一定要做。首先,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的占比;其次,在居民内部再分配阶段通过一系列新的举措来纠正收入分配失衡。去年两会期间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月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一千块。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要,难度很大,任重道远,但不得不做。第三,房住不炒政策一定会长期持续化,2015年之后房地产激情发展,对消费挤出效应日益明显。当前的调控措施虽然行政化色彩很强,但是次优选择,可能会持续很波时间。第四,六亿人均月收入低于一千块主要在农村,农村发展不起来,扩大消费升级就是一句空话。要取消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第五,中国的民营企业解决了80%的就业,如果民营企业没有空间,如何实现这么大群体的收入升级?非常困难。所以这五点,基于经济学上的逻辑可以做,在供给层面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归根到底要把有消费需求,但得不到优质资源供给的行业发展起来,教育、医疗、养老。这里面关键的核心是破除垄断,让民营资本准入。
接着看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如果我们想努力促进国内技术创新,光靠政府主导是不够的,三件事必须要做。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二要防止国进民退重演,2008年之后数轮国进民退肯定不利于创新发展。三是教育理念必须要调整,过去我们这个体制擅长培养工程师,它是集体性、一致性的思维,未来要创新,需要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在中国的教育体系过去我们长期忽视了。
再看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一体化。作为国内大循环的第三个支柱,它非常重要,可能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最重要的趋势,一旦我们想推动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来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必然会发生要素聚集和要素集中,因此未来有一些区域必将获得更快发展。我们非常看好五个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程度最高,创新和金融是两翼,中国版硅谷;长三角,国有、民营经济发展非常均衡,且是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区域;京津冀,以前没有冀,如果未来雄安起来可能带动河北相关地区发展,这个地方是科创中心,也是资源分配的中心;郑州、合肥、武汉,中国的大通道,高铁时代最大的获益者,未来会成为勾连其他四个区域的中间地区;西三角,相对而言科研研究能力比较强,且人均人力资本成本比较低。
未来这五个区域、五个城市三角形,15个城市会是未来中国发展最有前景的地方,意味着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所有五个区域在胡焕庸线的东南,西部只有西三角,秦岭淮河以北只有京津冀,如果未来允许要素自由流动,要承受一定阶段内地区发展差异的拉大。
要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可以做很多事,贸易维度要打造国内版和国际版的验证模式。国际版的验证模式应该在RCEP的范围内展开,在金融领域要开展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核心要增强货币的计价功能和培养货币的真实需求。开放领域要把目前的自贸港、自贸区做实,并在加快金融开放时防范风险。在机制领域,既要维护旧机制,因为我们是旧机制最大的受益国,也要推动新兴市场主导的新机制。前段时间成功签署RCEP就是力证。(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